观察丨大银幕刮起“四川风” 且看影像如何讲好四川故事

观察丨大银幕刮起“四川风” 且看影像如何讲好四川故事
2024年06月20日 19:57 四川在线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海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海报

陈云鸽 四川在线记者 罗海韵

今年以来,全国大银幕刮起一股“四川风”:《阿莫阿依》展现小凉山彝族风土人情,《再见土拨鼠》描摹甘孜高原秀丽风光,胡歌、高圆圆主演的治愈系电影《走走停停》在内江取景,入围多个国际影展的《日夜江河》在南充嘉陵江畔完成拍摄......“四川造”电影如何进一步出圈?怎样在大银幕讲好四川故事?

深耕“文旅+影视”发展模式

让四川成为优质电影孕育地

近几年,“影视+文旅”的协同发展被国家和地方文旅当作一种经济增长点和新型旅游模式,主动助推,意义非凡。今年以来,《繁花》《我的阿勒泰》作为现象级热播剧,前者让上海黄河路、和平饭店成为热门打卡地,后者使新疆阿勒泰迅速出圈,引发了旅游热潮。实际上,影视带动旅游并非现在才有的现象,数年前,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播出即大火,长尾效应让稻城亚丁在电影上映后数年依旧是节假日热门出行目的地。由此可见,在“影视+文旅”的双向奔赴中,四川也曾交出过满分答卷:首先需要一个成功的影视作品,其次有与之相匹配并能延续的文旅项目,二者共同成长,彼此成就。

翻一翻“家底”,坐拥巴山蜀水和千年历史文化的四川,一直以来就是影视创作的“灵感缪斯”之地。今年登陆全国大银幕的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电影《再见土拨鼠》在四川甘孜州丹巴县莫斯卡村完成取景,电影中“天然去雕饰”的甘孜高原风光和藏族风情也是让这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最终呈现出自然淳朴的质感、且叙事情节深入人心的重要因素。影片运用了大量的远景、全景镜头展现莫斯卡村的自然风光:奔驰的骏马和草原上的土拨鼠犹如高原的精灵一般点缀于绿闪闪的草原间,五彩缤纷的建筑和极具民族特色的服饰像一幅幅鲜艳的民族画册,在悠扬的藏族民歌渲染下,勾勒出一个象征真善美的世外桃源,让观众看完电影后对神秘的莫斯卡村心驰神往。

无独有偶,入围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影片《日夜江河》导演郑培科在谈及电影取景选址时表示,作为一部以江河船只隐喻父子关系的影片,考察取景时南充嘉陵江沿线风景令他眼前一亮。“四川的嘉陵江面和两岸的山脉有非常好的过渡,且氛围足够生活化,最为契合故事情境。”在他看来,南充的风景保存得极好,错落有致的县城和厂房都颇具电影感,同时还散发着鲜活又令人着迷的烟火气息。此外,电影剧组还深度还原了嘉陵江上的船工生活,桥梁、波浪、渔船和货船等极具川北风格的意象,在《日夜江河》的镜头下都变得格外生动而富有戏剧张力。由此可见,平日川人眼中早已见惯的“大好河山”,也许正是影视创作者与游客眼中的“富矿”。如何让风景二次利用焕发生机,需要地方文旅与影视创作者共同发力。

中国电影评论协会会长饶曙光也指出,电影是“六美”的艺术,即“美景、美人、美食、美酒、美德和美姿”,而四川刚好兼具这六美,因此许多电影人都非常乐意到四川拍戏,拍戏之余还能感受到生活的“六美”。加之四川极具烟火气的景观非常适合于市井、江湖题材的影片,因此近年来到四川取景的剧组络绎不绝,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四川文旅添了一把火。同时饶曙光也指出,目前来看属于四川主控的电影还不多,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四川电影人都要加油,不仅让四川成为好的外景地,更是成为优质电影项目的孕育地、诞生地。”

电影《走走停停》海报电影《走走停停》海报

深入挖掘城市人文底蕴

传递“川式”精神内涵

“地方造”影视作品若想真正意义上出圈,除了常规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场景呈现,最关键的是找到地方与电影内容的深层契合点,特别是深层的文化、审美和精神气质。例如《繁花》以唯美的电影化手段不仅打造了一个热血、义气的商业江湖,更是奉献给了观众一个精致、优雅、有品位的关于上海的想象,而《我的阿勒泰》则以广阔的大自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天人合一的慢生活方式,提供了现代人所渴望的诗与远方,这是该剧对阿勒泰的独特挖掘,也是目前绝大部分影视剧所欠缺的。

关于四川电影的“精神内涵”,近期热映的电影《走走停停》似乎给出了观众想要的答案。这部在内江取景拍摄、全程用四川话演绎的影片,从头至尾都洋溢着四川人特有的“松弛感”。“北漂青年返乡”的故事主线,展现另外一种面对人生“停滞期”的心态与选择,诙谐的疗愈轻喜剧风格让观众们感受到了“川式幽默”的魅力,同时也让观众通过电影找回遗落在故乡里的一部分自己。电影中,泛黄而充满明媚感的老式居民楼、男女主角蹲在路边小板凳上吃面的面馆、颇具山城地貌特色的街边小路等等,电影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勾勒出一帧帧鲜活的内江生活图景,让观众直呼“被治愈”。实际上,四川的很多城市都兼具传统的人文景观、质朴的市井生活和浓厚的烟火气息,成为诸多影视作品中年轻人的“乌托邦”。

知名影评人谭飞指出,在电影《走走停停》中,胡歌、高圆圆等演员在为期60天的拍摄期间学会用地道流利的四川方言对话,并毫无违和感地融入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某种层面上也代表着四川文化给人以温和亲和感,彰显着四川兼容并包、轻松闲适的独特城市气质。谭飞认为,四川的包容性让人心理健康、轻松自洽,四川也由此成为了文艺青年的“坚实的后台”。“川人‘放得下’的豁达生活态度,可能也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某种人生态度。”

“四川人心地开阔,豁达宽容,成都尤其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作为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成都汇聚了来自各地的人群和文化,在相关影像作品中,可以看到传统川剧与现代艺术碰撞,古老街道与现代高楼并存,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操着南腔北调在这里生活、工作,这些场景充分展现了四川对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接纳与融合。”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四川省电影家协会副秘书长王瑛指出。在她看来,四川独特的市井文化为影像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影视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深度,这种松弛、包容与安然的四川气质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特别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样的影像作品能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慰藉和向往。

电影《日夜江河》海报电影《日夜江河》海报

平台赋能好故事创作

激活城市影像IP名片

四川擅长用影像讲故事。2019年,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两只青铜结界兽造型和设计,参考的是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和三星堆青铜像造型。配音、音乐、特效等多个环节都有成都本土制作公司的参与。还有由四川完成特效制作的《流浪地球》系列、根据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事迹改编的《中国机长》等等,这些涵盖不同题材、风格和类型的影片,既有反映历史和现实的主旋律作品,也有展现想象和创新的动画作品,体现了影视川军在电影题材创作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周文认为,“四川造”电影在内容IP的长线开发方面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传统的已成效应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生活方式等,有三点还可加大创新发展力度:首先,可以依托成都科幻馆、《科幻世界》杂志等,进一步强化四川的“科幻属性”,用电影深化四川的“科幻之都”与“未来之都”的身份——这一点已然在去年大热的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中初见成效;其次,围绕三星堆、金沙文化、自贡恐龙遗址等,在古蜀文明领域展开创作;最后,基于四川浓厚的艺术氛围和庞大的年轻人数量,打造艺术之都的概念和多元体验也有助于创新四川电影的影像叙事。

除了好内容之外,“四川造”好电影同样需要好平台。2023年9月,首届金熊猫奖评选活动在四川成都举行。当年10月,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举行。今年,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官宣落地成都。国内外顶尖影视人、科幻作家、杂志主编和科幻产业代表,还有众多院士、专家、学者因一次次盛会齐聚成都。从参与者到东道主,四川身份的转变,有助于四川好电影好故事借力平台放大音量。

四川是一部耐人寻味的“漫长的电影”。用电影讲好四川故事,直抵人心的故事内容、润物于无声的价值取向、放大传播效果的好平台,三者缺一不可。当下,四川的精彩故事正在继续演绎,以电影为纽带,四川好故事带着画面和声音,跨越山海,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四川形象。

电影《再见土拨鼠》海报电影《再见土拨鼠》海报
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影视作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