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灵魂的故乡 ——读王鸣丹科幻小说《褪色深空》

寻找灵魂的故乡 ——读王鸣丹科幻小说《褪色深空》
2024年06月20日 15:54 海外网

来源:中国网

年轻真好,年过五旬的我,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慨愈来愈浓,并时常怀念自己曾经拥有过的青春,尤其是每当看到熟悉而优秀的年轻人,便心生羡慕。

王鸣丹,正是令人羡慕的新生一代,二十岁,正值青春,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之一,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即将付梓,我有幸成为最早的读者。

与鸣丹一家很早就熟悉,他的父亲王秉良是铁路系统的作家,与我是多年挚友。认识秉良时,他还是快乐的单身汉。后来,秉良成家立业,有了鸣岐鸣丹这对孪生儿子,事业家庭蒸蒸日上,幸福之家让人羡慕。所以说我与鸣丹小友算得上是老朋友了。不过,这老朋友,实际上没有一次真正的交流,若说交流,也是他们全家每次来我这里,问很多人面对双胞胎同样的问题,你们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呀?

鸣丹是老二,但见了面,依旧是难以辨别。现在,《褪色深空》就成为我和鸣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鸣丹这部长篇小说从构思到问世,历时六年多,细想,一个十多岁的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特别是要面对事关人生转折的“高考”,压力可想而知,用“紧张”一词形容鸣丹弟兄当时的境地最恰当不过了,还好,如今的现实冲淡了以往的艰辛。

鸣丹的父亲多次跟我谈及这对令他骄傲的双胞胎儿子,他们父子间朋友般的平等对话,谈艺术、谈哲学、谈生死……一个花季少年,所涉猎的问题,让做父亲的感到惊讶,在父亲眼中还是孩子的鸣丹,这些思考已然超出了他们这个年纪所应该关心的范畴。哲学、生死,这过于深奥和沉重的话题,年少的鸣丹却开始了深深的思索。

年轻,是放飞的季节。身处信息时代的鸣丹,将其所知所想所悟通过小说这一载体,表达天马行空的思想,表达他的追求和探索。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说,如今青年想象力“贴地飞翔”,在这个网络文学如火如荼发展的时代,网络科幻是最具热度的阅读与创作的一种类型,也正成为青年接触科幻文化的重要文艺形式。鸣丹的《褪色深空》原名《坠入深海的柿子》即属于科幻类型,这恰与鸣丹这个年纪契合。小说看似科幻,亦非全是,而我这样的外行读这样的故事,也非易事。

目前把美术作为主攻对象的鸣丹,文学或许是他众多爱好当中的一部分,有时,美术创作可能不足以表达他的内心,就像戏剧,演唱的同时加上一系列肢体语言,是为了能更好的诠释。其实,天赋异禀的鸣丹弟兄,身上有着发明家、艺术家难得的特质。社会的进步,就是一代代具有这种特质的“超人”改变和推动的。而文学作品在人类进程中一直都发挥着“启迪助推”作用。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夏烈认为,科幻文学为文学在历史与现实之外增添了“未来的维度”,它将打开文学的三维发展世界。

小说《褪色深空》有50个章节组成,值得称道的是,每章的小标题,极像作者成长过程中一个个瞬间,多个灵光一现的思想火花,这是鸣丹自开蒙至今,阶段性的感悟串在一起的人生厚度。

星球、飞船、机器人、太空服、光年、金属面具、蒙面人、海盗、利剑、城堡、王子等词汇已经为小说作了注脚,作者运用这些时常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元素,描绘了一个奇幻世界。小说讲述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因灾难被迫离开母星地球,分散到其它星体生活,人类也因失去庞大复杂的社会关系而变得恢诡谲怪,小主人公“术贰”在其生命历程中,面对迷茫与疑惑,内心充满苦闷,于是,“术贰”与陪伴自己成长的“机器人”“木木”从自己所在的边际星球,开始了寻找人生意义的旅途。想通过寻找“柿树”来证明一切都还在。

术贰特殊旅程期间的种种遭遇,让他感受到生存即是挑战,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术贰认为:找到那颗“柿树”,对他来说是多么伟大的事。他开始幻想,那柿树又会是什么样的。有时觉得:到底有没有柿树,似乎没那么重要。甚至生出:我好累啊,我不想找了的念头。并感慨:“我好像变得复杂繁琐了,本身是因为好奇,为了出来娱乐的,现在更像是一种任务,一种工作……太难了”术贰认为:“坚持的越久,付出的越多,放弃的时候愧疚感越大。”主人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我不求什么现实,我只想找到我爱的东西。”

鸣丹这篇作品形式上是超现实,也是基于现实之上,利用感性思维,重新认识的现实。评论家祖德初子说,未来太富有诱惑力,但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的,不只是科幻小说,它只不过是极具代表性的那一种。而优秀的文艺作品肯定是描写时代,关注时代。

本书原名《静默深空》,“静默”二字容易引人浮想,因为“静默”中包含了多少无奈啊!再看下面的文字:幽静的环境能让他平静下来,当然也会带来焦虑,这种焦虑来自无限的黑暗。有些东西回不来,一切都回不到从前的样子了。“瘟疫之神发怒了。因为时代的发展,我们不再相信他,甚至妄想打败他。现在局面控制不住了。人们都不敢出来。”病毒比较陌生。他们似乎总是专对某种生命形式,包括人类。人们对这种观察不到的东西产生恐惧感,就像意识,这种本能的恐惧。这个黑夜中的城市,安静而危险。这些片段,让我们很自然的想到我们不久前经历的“静默”,焦虑的世界,一幕幕不幸,一个个感动,难道人类不应该反省疫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吗!再看鸣丹这段描写:飞船被人们包围,人们举着摄像设备对着飞船拍摄、自拍,还是拥挤不堪,有人在飞船周围背着手装作很懂的样子,看着飞船的金属外壳嘴里还念叨着什么。有人在敲敲打打。有人在上面刻字。这不就是现实的写照吗,网红遍地,一个网络野蛮生长的时代。

如今,人类的科学技术和对宇宙万物的认识,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类的目光所及已不满足于星辰与大海,星际探索的目的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我们是和平的,请出来与我们谈一谈,亲爱的朋友!”从这很绅士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和平理念,看到了人类对和平的呼唤。

与之前提到的科幻词语有明显区别的如,营业执照、罚款、市场、学习机、翻译器、电子音,以及麦田、树林、田野等等这些目前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虚幻与现实在时空穿梭迭合,这种虚实描写与中国书画篆刻的哲理一脉相承。

小说中某些诗性语言的流露给作品加分增色。比如:外面还是干净,干干净净的一片黑。天空是灰白的,和他的家乡的天有些类似,只是白得更冷更凄惨。多令人不愉快的苍白,也让术贰回忆起家乡而感到温暖。另外,主人公术贰有个“咬下嘴唇”的动作多次出现,不知是不是作者的用语习惯,如出现了两次的“些许”。有心理学研究者称,个人的日常习惯动作和言谈举止也传达着他的性格,其中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的小习惯和小动作,都隐藏着个人的内心的秘密,不经意间出卖了你的性格。再看小说中这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动作,在不同语境下表达的内涵也不尽相同,或迷茫、或果断、或愧疚、或放松、或惊吓、或羞怯等等。艺术作品中给人物设计习惯性动作,是用来丰富人物和故事,比如演员郑则仕在《金装大酒店》中抽烟甩手这个夸张的动作,是通过一连串张扬动作,充分展现角色虚伪的人物性格。

鸣丹弟兄很小就辗转于京津冀之间,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鸣丹祖籍河南延津,童年在河北度过,最初在北京读书,后转至天津上学。本来成绩优异的他和哥哥可以读国内名牌大学,由于受同学理念的影响,决心留学海外,并暗暗地学习韩语,最终二人如愿以偿,现就读于韩国弘益大学美术学院。这些经历对鸣丹弟兄的成长影响很大。

不过,对他们幼小心灵的塑造,主要还是父母,遗传了父亲基因的兄弟俩,自幼便受到较好的素质培养,文学、书法、美术等艺术都给予他们纯真心灵的灌溉。父母的陪伴,让他们不曾有爱的缺失,因是双胞胎,他们又多了一份独生子女不曾有的兄弟情。因身处京津,父母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带他们到博物馆和公园参观游览,让他们拥有了很多同龄人没有的财富。

关于主人公“术贰”这个名字,估计大多数读者都会跟我一样,有些疑惑,作者为什么将这样一个有异域色彩的名字赋予主人公呢,我想,可能是作者行二的缘故吧,还有作者的父亲网名“二哥”中也有二,具体不得而知。还有陪伴他成长的“老董”,也可能是来自他董姓的母亲。

小说中的柿树,是华北常见的一种果树,每到秋季,落叶飘零,柿树上挂满一个个犹如小红灯笼的柿子。画家也常常以此入画,意为“事事如意”。作者用这一意象贯穿故事,是将个人感悟附加于主人公术贰。实际上术贰寻找的柿树,是人类感官永远无法认识的东西,所以术贰才出来流浪,寻找那棵奇怪的柿树。我觉得术贰是在寻找打开心灵的钥匙,寻找灵魂的故乡!

(作者:张新艳,书法家、艺术评论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保定市书协副主席,高碑店市书协主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