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06月12日 02:26 成都日报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成都这样行动

6月5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这对于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重要意义。

提出高水平开放的目标任务

力争到2027年: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核心功能定位全面确立,内陆门户通达能力持续增强,外资外贸外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世界文化名城美誉度显著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撑功能基本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保持国内一流水平,引领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一步显现,初步建成通道内畅外联、要素高效配置、经济活力充沛、对外交往密切、制度开放包容、区域协作共兴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到2035年: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更加健全,成为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加快推进“五大枢纽能力”建设

要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以通道网络为基础、开放型经济为支撑、对外交往为纽带、开放制度为保障、对内开放为拓展,加快推进“五大枢纽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国际门户枢纽和对外交往中心能级。

1 要提质建设立体全面开放通道,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功能,高标准建设国际铁路枢纽,高质量建设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不断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

2 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全面提升产业建圈强链开放水平,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进对外贸易提能增效,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级,不断增强双向配置的枢纽运筹能力。

3 要全面深化对外交流交往,加快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拓展国际交往,深化民间交流,提升国际化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多元包容的枢纽融通能力。

4 要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度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建强制度型开放载体,加强涉外法律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增强接轨国际的枢纽服务能力。

5 要协同推进成都都市圈建设,全面落实“五区共兴”战略部署,深化成渝双核联动联建,创新东中西部开放平台对接机制,不断增强东西互济的枢纽辐射能力。

本期关注

“五大枢纽能力”建设

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谋划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要求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对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安排,鲜明提出要以大开放集聚先进生产要素,明确要求成都做强极核支撑,探索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成都自古就是中外交流的枢纽,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近年来,成都按照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国际班列通达境外112个城市,成都国际铁路港成为全国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航空枢纽国际客货运吞吐量、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居中西部首位,在服务国家促进国际交流交往、维护国际贸易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开放门户作用。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城市,成都承载着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多重重大任务,这是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四川省会城市、成渝地区极核城市的责任使命,也是成都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开放战略的重大机遇。

把握新机遇,奋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提出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并确立了成都高水平开放的目标任务。成都如何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开放大局,加快在更高起点、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高水平开放?如何以通道网络为基础、开放型经济为支撑、对外交往为纽带、开放制度为保障、对内开放为拓展,加快推进“五大枢纽能力”建设?本期《理论周刊》约请专家学者,为成都推进“五大枢纽能力”建设分享各自的思考。

以大通道建设促进高水平开放

郭晓琼

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

大通道建设是高水平开放的关键内容。成都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提质建设立体全面开放通道,积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不断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道能力。此次全会,把握通道建设对高水平开放的重大意义,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系列具体举措,无疑将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全方位提升成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能级。

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大通道建设作为促进国家和地区间互联互通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大通道建设通过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发展。这种一体化发展不仅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

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大通道建设为地区拓展了对外开放的空间,使得地区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联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作为国家和地区间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设施,大通道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国际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地区间的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提升地区在国际上的软实力。

对于成都来说,加快对外大通道建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是服务国家开放战略全局、带动中西部开放开发的重大使命。

加强对外通道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成都“水陆空”协同建设全面推进,“两场两港”优势日益凸显,就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国际战略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通道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成都“两场两港”优势,构建“空中丝绸之路走廊”和“国际陆海联运走廊”战略通道,形成成都对外开放的立体大通道体系,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加强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形成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强交通设施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二是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一批高速公路、铁路干线、国际航空枢纽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国际铁路枢纽,高质量建设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强交通项目的规划和协调,确保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三是加强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通设施连接,形成更加紧密的交通网络。加强交通设施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交通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性。

积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数字丝绸之路”指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合作发展数字经济并日益形成基于数字技术和前沿科技的经济合作网络和产业生态。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为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积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地区可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合作,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同时,还可以借助数字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要全面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提高数字信息的传输速度和处理能力。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数字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要推动数字经济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共同制定数字经济合作规则和标准。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合作,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以产业链重构推动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

杨连星

增强双向配置的枢纽运筹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既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经之路。

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动力源泉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亟待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方面,立足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国向世界传递了鲜明的开放信号,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强对外合作,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才能筑牢中国经济稳增长基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增长源泉。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才能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激活国际竞争新优势,培育贸易投资新动能,不断开拓国际经济合作空间,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力、推动力。

成都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指出,到2035年,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更加健全,成为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立足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拓展,能够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互衔接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充分运用国内外两个市场

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依托国际空运、铁路通道、铁海联运通道,建设国际资源集成转化高地,提升国际交往承载能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构建以成都为战略支点的国际运输、交往大通道。深化国际供应链创新应用与产业赋能,搭建整合高效灵活的全球配送网络。加快建设西部“一带一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深化“欧洲通”模式,畅通“欧盟—成渝—日韩”和“成渝—东盟”开放通道,完善国际班列境内外服务节点和集装箱共享中心等功能性设施,全面提升成都对全球贸易资源的配置和运用能力。

以“国际化”“全球化”“中心化”,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级。对标国际先进性标准改善消费环境,持续完善消费设施,向国际社会持续传递成都国际级、全链条的安全健康旅游服务理念。积极推进国际旅游城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与国际消费城市建设联动,注重区域资源的聚势,利用城市群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优化全国范围内消费品产业链布局,形成消费资源高度集聚、消费主导功能显著的全球性商业城市。

不断增强枢纽运筹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全面提升产业建圈强链开放水平。增强外资研发中心黏性,提升外资研发跨境关联,加强影响国际前沿科技的跨国研发合作与协同创新水平。保障企业研发供应链安全,关注外资流向及时评估其对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影响。聚焦成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培育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抢抓欧洲产业转移和制造业多元化布局机遇,加快对欧产业合作和项目招引,以产业链重构推动成都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

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链安全水平,推进对外贸易提能增效。推动更多元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及投资协定落地,从产业互补、共生角度推动国际产业合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外资撤资预警及应对机制,通过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提升引资项目质量。发挥外资畅通“双循环”效应,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开放格局,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监管模式基础上平等对待外资企业。抓住服务业开放机遇,打造全球服务贸易高地,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在更高层次、更高领域扩大服务贸易开放。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讲好成都故事 展现“万千气象”

谭平

增强多元包容的枢纽融通能力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均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愿景,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成都必须放眼世界,找准自身定位,努力肩负起中国式现代化所需要的国际化领头羊的使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建立中国国际表达话语体系,争取国际话语权,在国际上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要求,在多语种、多路径、多载体的中外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流中,有效传播天府文化的卓越个性、独特魅力,提供成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活水之源。

塑造“可敬”的形象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大小,可以分为被忽略、被记住、被向往、被仰望四个层次,后三个层次具有正能量,并依次递增。当一座城市,因为具有强大而正能量的综合实力,薪火相传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崇高、伟岸、庄严、高雅、温暖、包容等气质,并经过交流传播得到举世公认以后,就能够形成举世尊敬、仰望的非凡属性;全世界优质的人财物、数不尽的游客会自动向它汇聚,这样的城市或国家,将立于不败之地。历史上中国作为公认的文明礼仪之邦,就是一个被举世仰望的国度,成都在汉代位列“五都”,隋唐则“扬一益二”,宋代是“西南大都会”,经常是被向往的中国代表性城市。着力塑造更好的城市和国家形象,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当然使命。

合理运用文化资源

必须运用城市文化软实力相关理论梳理、审视、运用好自己的自然与人文禀赋、历史资源与当代成就。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成都没有可以被忽略的村镇或社区;让看变脸、品川菜、坐茶馆、慢生活、漂流露营、夜游锦江、玉林酒馆、再现十二月市,不仅被记住,而且引发广泛的人类共情与同理心;让巍峨的雪山、大熊猫、都江堰、众多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杜甫草堂、武侯祠等,不仅“被向往”,而且发掘、演绎出更多的“被仰望”的属性;让值得骄傲的爱国主义传统、产生在这里的非凡创造力、在学术和文学艺术上至少绵延2000年的卓尔不群的气质与追求、作为三国文化高地洋溢着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古蜀文明的神秘浪漫显示的惊人想象力和美感、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的开创之功和传奇故事等,成为成都逐步获得举世仰望、尊敬的根据和理由,化为各种有崇高、庄严、温暖感觉的城乡IP和文旅景观,以及成都人民实实在在的引以自豪的精神家园。照此思维和理念优化成都文化建设内涵,优化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成都在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走向世界文化名城之路上,将把“万千气象”的魅力,化为世界文化名城美誉度显著提高的不竭动力。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当今时代,媒体生态快速演变,手机短视频占据了人们的大多数时间。以抖音为代表的各类网络媒体拥有巨量受众。我们应该以公园城市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城三都”建设实践为素材,以海外关注中国和成都的各类受众,尤其是出自国际友城、国际友校、国际赛事的人流,赴蓉来川旅游的外国宾朋,在蓉留学、访问师生,因热爱而长期驻蓉的外籍人士等为重点,除了传统媒体要推出多语种精品力作以外,要努力利用央媒、省市媒体和市属国企等的传播阵地,积极借助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推出成都的形象代言和生动故事。如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推出以温顺的“和花”姐妹为代表的超级“网红”,就是一个优秀的传播案例。目前,“花花”已经被网民集体“任命”为“成都文旅局荣誉局长”,其妹妹“和叶”被“任命”为“秘书”,共同讲述的成都故事温暖而生动,巩固着成都自然与人文和谐发展的优雅形象。

(作者系成都大学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长)

以更优环境更大开放赋能高质量发展

杨竺松

增强接轨国际的枢纽服务能力

成都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围绕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部署,标志着成都奋进跻身世界级城市前列吹响新号角、迈出新步伐。此次全会,锚定成都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确定了高水平开放的目标任务,提出要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度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建强制度型开放载体,加强涉外法律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增强接轨国际的枢纽服务能力。

成都开放的三个层次

近年来,成都城市开放发展能级持续提升,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开通国际(地区)定期直飞客货运航线总数稳居中西部城市第一,航空货邮吞吐量排名升至全国城市第六,展现了我国内陆开放高地强劲的开放引领力,印证了经久不衰的开放活力。

成都的开放发展是三个圈层意义上的开放发展。内层是面向周边开放,强化在成都都市圈内的辐射带动效应,更好发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极核功能,引领我国西部经济增长极高质量发展;中层是面向全国开放,积极强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市场基础制度保障,以“规范公平—高效流通—充分开放”的制度体系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外层是面向全球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和通行经贸规则,深化国际科技协同创新、产业联动协作,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中占据更有利地位,对国际市场规则形成更强话语权。“开放”不是单向度的宣示,而是近悦远来、“双向奔赴”的既成事实;开放水平越高、越面向更广领域,越是有赖于制度与法治的支撑。

成都营商环境建设水平总体已处于国内一流水平。近年来,成都接续出台六版完善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政策,累计推出900余项改革举措;近三年成都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家以上,2023年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达389.12万户,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在“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不含直辖市)中,成都2022年跻身全国前五,2023年又跻身全国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前十,两年均为唯一入选的西部城市,反映了卓越的发展软环境吸引力。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的特征根本上要靠制度环境来体现,营商环境越完善,越有利于为高水平开放提供可靠制度保障。

将开放写入城市文化基因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重要名片,是城市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成都着眼于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强接轨国际的枢纽服务能力来营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抓住了“人”这个关键,突出了“服务”这个根本,把握住了“发展”这个宗旨。成都提出要完善涉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提升已有线上平台渠道的国际化服务功能,提升涉外业务办理效率,改进特定人才配套服务及外国人来华相关外事服务,推动执业相关资质资格认证改革。这些举措触及了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的“硬骨头”,实施预期成效切身可感,能够较好地体现瞄准高水平开放的制度供给增量,有利于促进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向成都集聚,充分彰显我国新一线城市营商环境建设的行动自觉。

经济体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进化历程,作为制度型开放重要标志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利市重商、尊崇劳动、尊重规则、公平守法、开放共赢等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并写入城市的文化基因之中。下一步,成都还可以考虑逐步扩大国际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和国际化社区建设,推动打造集成各类涉外服务资源的国际服务门户,创建外商投资企业标准化协作平台,加大面向全球的成都城市推介力度等举措,支撑成都在更高起点、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高水平开放,扛好推进“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建设的重大使命。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

做强“极核” 提升枢纽辐射能级

何娟

增强东西互济的枢纽辐射能力

近年来,成都紧紧把握中央战略部署的机遇,坚决贯彻省委的重大决策安排,全面推进对内开放合作,致力于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时代前列。以成都为核心的成都都市圈,其经济总量已攀升至2.78万亿元,在全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版图中,分别占据了46.3%、34.0%和10.3%的重要份额,凸显了成都作为全省发展主引擎的核心地位,也展现了其在成渝地区作为发展极核的引领作用。

把基础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

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服务全国全省开放大局的职责所在,又是破解内陆城市瓶颈制约的现实所需,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动作为。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推动高水平开放,有利于促进转型发展全面进步、推动全球资源要素高效集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开放资源基础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势能。

一是要传承强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基因,找准开放合作的方向和重点。成都市应进一步深化与重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出一个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新局面。成渝携手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有利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显著提升区域交通的互联互通水平。在此基础上,成都还应深入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打造内陆改革开放的高地,为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是坚持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成渝双方加强区域产业链的协同配合,能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分工,引导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作为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成都应创新东中西部开放平台的对接机制,持续深化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地区的区域合作与对接,强化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中部地区的联动发展,共同打造跨区域产业协作平台。

三是传承和强化中外交流的枢纽独特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加快打造国际门户枢纽,成都应全面增强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提升国际铁路港的能级,加快建设国际陆港经济区。同时,完善国际贸易通道网络,提升成都国际班列的稳定运营能力,拓展与境外枢纽城市的合作网络,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物流枢纽的能级。

以开放创未来 以合作谋发展

开放合作科技创新是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和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成都应积极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主动对接全球高标准市场体系,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基础建设方面,应加强铁路网络建设,提升交通、能源、信息等领域的互联互通水平,打造高效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科技方面,成都市应支持省内市(州)的创新力量入驻天府科创生态岛,吸引省内企业共同发展科技创新,同时相应地建立起科技生态产业园,共同实现科技水平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旅游方面,可借助现有铁路网络发展蓉渝铁路旅游,推动精品旅游列车建设,共同打造一条产运销旅一体化的成渝铁路网络。

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是成都不断增强内畅外联枢纽通达能力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成都应探索建立与国际经贸往来相适应的数据流动机制,打造“一带一路”重要信息通信节点、数据中心和国际信息港,更好地服务于“数字丝绸之路”。同时,构建完善与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贸易、投资、数据等重点领域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开放与安全有机统一。

未来在实践中,成都市应继续坚持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不断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开放激活发展潜力、提升比较优势,助力成都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物流管理系主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成都市 全会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