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三夏”麦收已进入尾声,随着隆隆的机器声,田间大片金黄色秸秆被卷入打捆机中,经过捡拾、打捆、压制,形成圆柱形的秸秆包……6月6日,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马铺镇的农田里,一捆捆秸秆正整齐地堆放在田里等待运输离田。
“往年麦收后大量秸秆堆在地头十分头疼,现在有人专门打捆运走,方便耕种还可以卖钱。”段庄村村民张峰看着地里已被附近养殖场预订正在打捆运输的小麦秸秆连连感叹。
“秸秆打捆离田,卖给养殖场或者发电厂,不仅变废为宝,增加了农户收入,也减少了农田火灾隐患,改善土壤成分,有利于接下来的翻耕播种。”马铺镇党委书记代丽玲介绍说,该镇持续加大秸秆回收利用力度,帮助农户对接养殖场、收购商,调配机械进行打捆收储,让农作物秸秆成为新资源、转化为新能源,把“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每年的收获季节,秸秆禁烧工作都是当地工作的重点。主要原因是农户普遍认为秸秆没有收益,秸秆离田后没有“出路”。鹿邑县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不想烧、不敢烧、不能烧”的氛围。同时多渠道积极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
在杨湖口镇,镇党委政府、村党支部、农户通力协作,联系专业秸秆耧草机、打捆机,对秸秆实施秸秆机械打捆离田。打捆后的秸秆,小部分销售给养殖户用于有机饲料,其余全部运往生物发电厂发电,从源头上解决小麦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减少秸秆在田间地头的堆积,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的双赢。
宋河镇轩楼村党支部书记赵学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秸秆600斤左右,市场收购价两毛一斤,每亩秸秆可产生120元左右的效益,农户积极性也高。秸秆运输到养牛场后,通过揉丝、除尘等工序将秸秆简单加工,便可作为肉牛的干料,有效降低养殖成本,间接增加养殖场效益,形成‘双赢’局面。”
“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持续强化同河南农业大学等相关科研院所站合作,组织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相关专家学者经常开展技术指导,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鹿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陈琨说,目前全县主推技术有秸秆机械粉碎深耕还田肥料化利用、青(黄)贮饲料技术等。
据了解,为保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顺利推进,鹿邑县专门成立工作组。县农业农村部门在技术应用、农机具推广、实施区域选择等方面强化技术指导,各有关部门和乡镇统筹协调,共同推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落实。
“经初步测算,今年全县小麦秸秆总产量60余万吨,还田量近30万吨,离田量30余万吨,饲料化近17万吨,燃料化近15万吨,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左右。”陈琨介绍,今后将在政策引导下,持续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加强新技术研发,积极推广利用生物质能、植物油、生物燃气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使秸秆能够在能源、肥料、饲料等领域与其他资源协同循环利用。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