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青梅酒

该怎么看青梅酒的商业机会?

当把小众诉求、小众个性、小众匠心做到极致,

就有走向大众的机会。

现代酒圈,似乎有一块已经板结的、少有奇迹萌芽的土壤。

这和酒市场当前整体格局有关。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市场份额最大的白酒市场规模已高达7500亿元,消费量最大的啤酒分得1800多亿元市场,产量高达3800万千升。白酒和啤酒,份额占整个市场的93%,产量占到全部酒类的七成

大树之下,小树难长。有望夺得“第三”的露酒、葡萄酒、黄酒等酒种,其市场规模也仅在200亿元左右。

这里,我们需要研究的是:第三主流酒种会是谁,谁将是更具增长潜力的“新苗”,谁能快速融入,跻身行业新的主流品类?

如果有这样的“新苗”,这似乎又是一个从小众到大众,最终成为蓝海市场的酒业现象级创新故事。

早期,从新酒饮这一边缘性创新入手,杀入酒市的梅见青梅酒,如今已经成为10亿级的现象品牌。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其已打造出亿级样板市场,今年线上与线下的销量仍在快速提升,正进入规模化成长阶段。

新酒饮市场的现象也说明了一点,梅酒有着更深刻的品类认知度,也正在发生广泛的消费行为

我们接下来要谈到的问题,与之有关,是一个热血的酒种生长案例。

青梅酒能成为主流吗?

单纯从数据层面来看,世界范围内,青梅酒与传统的白酒、工业啤酒、葡萄酒、威士忌等主流酒种差距明显,成为主流充满挑战。

但酒有着特殊性,作为一种风味导向的嗜好类消费品,它从来不缺小众到大众的传奇生长故事。近年来热卖的酱酒、精酿啤酒,最初阶段均属于小众化,而梅酒同样如此。

何为主流?理想状态是品类有市场的高占比、品牌有全民的高渗透、产品有用户的忠诚度,人们在有用酒需求时,会首先或多频次购买的便是主流。从这个角度看,青梅酒当前呈现的品类爆发和市场高增长,为其开辟了成为主流的通道

不如先进行横向对比。

于市场而言,黄酒、葡萄酒、露酒等第三梯队酒种的成长空间正逐步拓展。酸甜可口的梅酒,作为新酒饮中的一员,能够走进多元场景,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普适性的体验。

在餐饮端掀起冰镇梅子酒消费风潮

从场景看,青梅酒也在酒饮最核心的场景——餐饮中占有一席之地,比如梅见在酒类市场争夺高地成都就已掀起了冰镇梅子酒的消费风潮。据了解,成都也是梅见达成的首个亿级城市市场。

梅酒也是新酒饮的风向标。多份低度潮饮相关趋势报告都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低度酒市场规模将超过700亿元,其中梅酒增长超过32%

随着当下消费群体的饮酒态度、饮酒方式和饮酒场景发生新的转变。不局限于“第一场饭局”,“第二场”更放松的酒吧、KTV、烧烤摊等才是他们更享受轻松饮酒的状态。在这些场景下,无论是酒精度数还是更舒适的口感体验,新酒饮品类都成为了白酒、啤酒之外一个更合适的选择

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当下更多人对放松自在、享受当下的生活方式理念的认同。梅见也是在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下应运而生的。

青梅酒产量的增加和需求的增长,也反映了其市场潜力的扩大。有数据表明,2022年中国青梅酒产量和需求量分别达15457千升和14592千升,同时广泛存在于民间的手作自酿,也为品牌化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

因此在梅酒赛道里,既有梅见这一新品类,也有五粮液仙林生态公司、泸州老窖新酒业公司、古越龙山等知名酒企的加入,还有峨眉仙、顺德、顺畅源、昆明梅子井酒业等青梅原产地企业,他们为梅酒品类的增长提供了多种动力。

随着《青梅酒》团体标准发布,青梅酒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基酒选择和风味研发更多元,这些创新也在推动梅酒行业走向主流。

能做出好的青梅酒吗?

不同于世界酒饮发展的多样性,传统酒饮市场仍以白酒、啤酒为主,梅见能从中脱颖而出吗?

青梅酒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汉朝,经过唐宋的发展,至明清时期已在民间广为流传。青梅酒作为生活中的常见品,在民间有着超长的手作自酿史。

要把青梅酒推向主流,首先在于技术的传承与升级。目前全球梅酒有3大工艺,分别为浸泡型、发酵型和调制型梅酒。其中,90%以上的梅酒工艺类型均为浸泡型。

浸泡型青梅酒的关键,一是找到有机酸含量丰富、风味上佳的梅果;二是选择合适的基酒

作为青梅原产国,为梅见提供了优质的酿酒原料选择

我国是青梅的原产地国,也是青梅最大的生产国和梅产品的最大消费国,这就为青梅酒企业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以梅见为例,梅酒酒研究院团队就曾踏遍全国7个省份200多个乡镇,尝遍140多个青梅品种,进行了1700多次风味实验,最终选出10大酿酒青梅品种。

青梅酒所需的基酒,事实上也是我们最擅长的领域——纯粮固态发酵。其酒体有着独特的风味,区别于其他香型浓郁的酒体,梅见以手工单一高粱酒为基酒,酒体纯正、清香,能做到“酒不改梅味、梅不夺酒味”

近期,梅见全新迭代的原果原酿系列梅酒就凭借平衡的酒体优势,在“美国旧金山烈酒大赛”和“2024国际蒙特奖”评选中,获得双金奖。

梅见原果原酿系列产品获“美国旧金山烈酒大赛”“2024国际蒙特奖”双金奖

大赛评委在对梅见的评价中提到,“这款来自中国的梅子酒,梅子的味道突出且令人愉悦,伴有淡淡的杏仁味。高粱的存在为其增添了特色,但不过于强烈,恰好与整体风味相协调;酸甜之间的平衡保持得很好,从而使该产品既令人愉悦又清爽。”

事实上,无论是梅见、五粮液还是泸州老窖,都依托了“中国梅”+“中国酒”的“中国优势”

梅见首创“原果原酿酿制法”

以梅见为例进一步拆解观察发现,其能成为10亿级新酒饮品牌,和酒市的明日之星,除了打造四大青梅基地,还做对了几件事,这也是国内能酿好青梅酒的核心。

有单体最大的青梅酒酿造基地。江记酒庄占地1400亩,研发、种植、酿造、贮藏、销售的全产业链打通,形成了梅酒的整体优势;

形成独特的技术语言。不仅有梅酒研究院,还形成了青梅采摘、挑选的严格标准;基酒必须为2年、古法陶坛浸泡的完整技术体系;

首创“原果原酿酿制法”。选用原生青梅、传统技艺酿造的两年陈单一高粱酒、传统工艺制糖,自然全浸泡酿造,在传统器皿中至少陈年一年以上;

不断推动工艺进化。推动《青梅酒》团体标准的建立,也创领梅酒年份酒价值体系,打造全球最大的年份酒窖。

虽然梅酒规模化生产阶段不长,但属于青梅酒的高质量发展时代正在来临。

青梅酒的商业机会何在?

回到最初的问题,青梅酒能成为主流吗?答案已经浮出水面——商业社会里,当把小众诉求、小众个性、小众匠心做到极致,就有走向大众的机会

与此同时,作为头部品牌,梅见采取了纵向发展策略,做深做透产业链,修建护城河,形成整体优势,也为青梅酒品类的形成营造了氛围。

原果原酿,梅见升级年度系列产品

经过多次迭代,如今梅见已形成东方风味系列、原果原酿系列和年份酒三大系列,满足大众消费、宴饮、朋友聚会、赠礼和收藏等多元消费场景下的不同需求。

数据上看,梅见品牌触达人次超10亿、累计用户2.6亿、行销全球19个国家并突破1.3亿瓶的销量。在市场维度,梅见已成为新酒饮的“主流”。在成都、重庆、长沙、深圳等市场,梅见的餐饮端渗透很广;而全国范围内,也已经进入多地商超与便利店。

用户需求与消费的变化,为酒水市场的缩量竞争打开新的窗口,品牌已经成熟的梅见也吸引了越来越多酒类经销商的关注和入局。

华致酒行在去年就与梅见达成重要合作。华致酒行常务副总裁兼北京大区总监杨强曾表示,与梅见的合作,填补了华致在梅酒类别中的空白,未来双方还将根据消费需求、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深化合作。此外,诸多传统白酒经销商也在密切关注青梅酒赛道,甚至多方询问梅见招商代理机会,希望能将梅见补充进经营产品结构中。

而更重要的商业挑战在于,青梅酒的品类发展和增长通道被打开后,它是否具有成为全球主流酒饮的商业机会?

梅见品牌负责人曾多次提到,“过去葡萄酒代替着西方文化的艺术和优雅也影响着东方,未来,梅见以全球发源原产地优势,以独特的东方的味道和文化底蕴,将同中餐一起呈现给全世界。”

餐酒搭配本是美酒推广的最佳途径,早前的葡萄酒配牛排是如此,日本威士忌和清酒,也是借由日本菜开道走向全球。如今,梅见同样发现了这一密钥,一方面创造东方经典、东方味道,一方面积极拥抱世界酒饮市场。

东方味道正在走向世界

不仅如此,在产品创新方面,梅见也在积极拥抱世界味道,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经典。其中最具创新性的尝试,便是推出了经中国蒙古栎橡木桶陈化的梅酒。这种融合,是酿造工艺的一次大胆创新,也丰富拓展了酒的风味空间。通过连接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梅见也在让更多人领略到东方风味的魅力。

业内评价,从梅酒的风味、到东方文化的优雅,以梅见为代表的青梅酒赛道,突破了旧有市场体系,正在穿透传统酒饮消费人群、经销商和世界酒饮市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青梅酒 啤酒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