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天山,用绿色扮靓新疆南北交通“新动脉”

跨越天山,用绿色扮靓新疆南北交通“新动脉”
2024年06月02日 08:28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海拔3000多米,中国交建新疆乌尉公路包PPP项目天山胜利隧道隐藏在崇山峻岭之中。五月的天山风冷逼人,但施工现场却热火朝天,隧道里传来“轰隆隆”的声响。从2020年启动建设开始,这里的轰鸣声已持续了5年。

天山山脉东西绵延1700多公里,带来丰沛的湖泊、森林资源同时,也长期阻隔南北疆交通交流。5年里,G0711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项目(以下简称“乌尉项目”)设计图纸上的道道虚线变成条条通途,乌鲁木齐至尉犁预计将从原来的7小时缩短至3小时左右。其中,有一批批工程师的不懈努力,有“天山号”“胜利号”等硬岩掘进机的科技加持,也有乌尉项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坚守。

针对性措施减少生态影响

“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我们觉得很有意义。”

从乌鲁木齐出发沿着216国道傍山上行,一路山高谷深、坡陡弯急。而国道边正是在建的乌尉项目,全线高墩耸立、隧洞绵延。

以桥梁和隧道取代道路的蜿蜒曲折,这个特点在乌尉项目体现尤甚。桥隧比高,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巨量的弃渣。项目管理人员吴兴旺告诉记者,他负责的四桥、四隧、两路基全长13.2公里,按照估算弃渣量大约在140万立方米。

“除去近50万立方米加工成碎石再利用,剩余约90万立方米渣石需要全部妥善处理堆到弃渣场。”吴兴旺告诉记者,项目自然环境脆弱、地质条件复杂,如何合理消纳处理这90万立方米弃渣,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是摆在乌尉项目建设者面前的一道生态保护考题。

在前期策划时,项目便将目光瞄准一个露天矿坑,这个矿坑是当地一座废弃的石灰石矿坑,原始植被遭到破坏。“若用弃渣对矿坑进行回填,最后覆土植草,既能解决项目的弃渣处理问题,又能实现废弃矿坑的生态修复。”项目管理人员赵世春告诉记者,项目与地方政府达成了共识,优化后将该废弃矿坑作为弃渣场并于2021年开始投入使用。

记者在弃渣场看到,运渣车辆在场内来回穿梭,场区工人指挥忙碌,目前弃渣已经堆至70多米高。“弃渣卸车后装载机立刻进行平整、分层压实,整个过程洒水降尘。在弃渣全部运完后,我们还将对弃渣场覆盖耕植土,种植当地草种,进行生态恢复。”项目管理人员赵明介绍道。

事实上,工程建设期间施工便道的设计选择对生态保护也尤为重要。所谓便道,是指为解决施工工具、设备和材料从场外运至施工现场等交通问题,在主体工程施工前修建的临时道路设施。

8号便道索道桥

天格尔峰东侧的峡谷间,一条254米长高空索道桥上横跨乌鲁木齐河,这座桥便是乌尉项目8号便道索道桥。项目管理人员张成介绍,项目主线沿着对面山体布设,中间有乌鲁木齐河相隔,中间没有道路运送建设相关材料,因此必须建设工程便道。采用索道桥的方式,能够减少破坏地表植被,避免对其所在的天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索道桥作为施工便道在新疆公路行业建设中极为少见。项目管理人员崔卫国坦言,索道桥造价较高是其主要原因。“索道桥的造价是传统混凝土桥梁成本的3—4倍。我们这座便道索道桥虽然造价高,但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我们觉得很有意义。”崔卫国说。

做好工程建设环境治理

“若在施工期间产生污染,绝对不可取”

天山胜利隧道全长22.13公里,是乌尉项目的“咽喉”工程,也是世界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一条隧道,建成后驾车通过只需20分钟,建设工期却数年之久,这是为何?

沿着已挖开的隧道,向巨大的山体内部前行,施工最前沿,硬岩掘进机正如巨兽般啃食着岩石不断前行。项目管理人员鲁泽建告诉记者,乌尉项目天山胜利隧道进口端毗邻国家1号冰川、国家森林公园,坐落在乌鲁木齐河河畔。若在施工期间产生污染,绝对不可取。

天山胜利隧道进口端生产废水处理厂

为了防止施工影响当地生态环境,项目团队下了大力气。项目管理人员李刚告诉记者,项目先后建成三座智能生产废水处理厂,创新打造了一套“清污分流”的收集装置,对施工废水进行集中处理、综合利用。

“‘清’指的是天山断裂带中涌出的裂隙水,裂隙水存在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不被施工影响。‘污’指的是施工建设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悬浮物、油类、氨氮等物质。”李刚介绍,隧道内收集池分为“一上一下”两种空间位置,裂隙水收集池处于地下,经过收集池的沉淀后进入中央排水管道;施工废水收集池处于地上,废水进入收集池沉淀后再经抽水泵进入废水管道。

经过“清污分流”后,生产废水处理厂对施工废水集中针对性处理,处理后的水体循环用于施工、生活。在隧道外的厂区,不隔多久便会洒水抑尘的洒水车,其罐体中使用的便是处理后的废水。

同一条天山胜利隧道,天山胜利隧道进口端强调不让一滴废水流入乌鲁木齐河,而在天山胜利隧道出口端项目管理人员则为记者讲述了一台功勋除尘装置的“治尘史”。

“别看这台设备不起眼,2019年曾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并荣获2021年度中国交建微创新优秀成果奖。”项目管理人员陈永刚告诉记者,天山胜利隧道出口端隧道全长11.05公里,建设过程中整体的混凝土需求近148万立方米。因而混凝土拌合站工作量大,环保除尘任务同样艰巨。

传统的混凝土拌合站里往往粉尘漫天,但这样的拌合方式在生态环境敏感的天山是绝对不行。“一旦不能实现有效收集,粉尘将四处飘散,影响脆弱的植被,因此项目在建设之初便研制了这台除尘装置。”陈永刚说。

在装置旁,项目管理人员李力细致地向记者讲解着除尘的奥妙所在:采用红外线开关控制,装载机一旦从集料仓上料,控制阀门和除尘风机便开始工作。风机将进料口处的灰尘吸入管道中,随后进入除尘器进行处理,高效率除尘的同时也能降低整体耗电量。

“老专利”的除尘效果是明显的。记者采访当天,这台拌合站环保除尘装置收集的粉尘就达到2吨,装满了一整辆小型密闭运渣车。

争做节能降碳标杆

“现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项目的共识”

“这是我们刚刚建成的一座环保型沥青站,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绿色节能,预计很快就会投入生产。”在乌鲁木齐县永丰镇,项目管理人员隋庆堂和记者分享着迎来新场站的喜悦。

沥青站现场图片

站区的沥青储存罐旁,记者发现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原本独立的沥青导热油管却与一旁的沥青碎石加热装置通过管道连在了一起。项目管理人员肖玉杰告诉记者,这是技术研究后的有意为之。

“沥青导热油管用于对沥青储存罐加热,确保沥青处于液体状态。而沥青碎石加热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余热,正常需要通过风冷装置进行散热。我们通过设备改造将沥青导热油管系与沥青碎石加热装置连接,利用余热为导热油加热。这样既免除了柴油燃烧为导热油管加热,又减掉了风冷耗电为余温装置散热,两台装置的连接真正做到降低热源损失,提高热能利用。”肖玉杰说。

隋庆堂介绍,站区为了确保节能低碳在其他细节方面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新疆冬春温度较低,我们在烘干筒、提升机、振动筛、热疗仓等装置外部采用矿棉保温,避免不必要的热源损失,现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项目的共识。” 隋庆堂说。

环保型沥青站只是乌尉项目的一个缩影,鼓励绿色技术研发推广应用,降低全产业链碳排放和能耗,乌尉项目一直在争做标杆。

于是,一批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投入使用:TBM中导洞+双主洞钻爆法联合施工的“长隧超短打”施工工艺,将原本需要72个月完成的工期缩短至52个月;连续皮带物料运输施工技术得以应用推广,针对性解决特长隧道碎渣长距离运输的能耗问题;研发的泥浆砂石分离系统取得实用新型专利,实现废料回收利用,减少材料浪费……

“这些新改变,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实现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目标,进一步推动乌尉项目高质量绿色发展,也符合我们中交集团全力当好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引领者、重点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者、绿色工程优质建设者、绿色低碳技术革新领跑者、全球生态文明价值贡献者的自我要求。”中交新疆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崔景川说。

由沟深路窄到贯穿天山南北,项目贯通、汽车飞驰承载着新疆南北太多发展梦,逐绿而行的乌尉项目定将为新疆民生改善铺就通途。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新疆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