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复相逢!亲爱的校友,欢迎回家

五月天,复相逢!亲爱的校友,欢迎回家
2024年05月25日 23:02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我们一早才下的火车,所以身上大包小包。”上午9点多,新闻学院2004届校友沈寅携全家从北京专程赶回母校,参加复旦119周年返校主题大会,两个可爱的“复二代”女儿在前头,蹦蹦跳跳地奔向正大体育馆。今天,像沈寅一样回母校的,有2500余名秩年返校的校友及家属。

今天(5月25日),“忆久复相逢 百廿旦启程——2024复旦大学校友返校日主题大会”在正大体育馆举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校长、复旦大学校友总会会长金力等出席,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征主持大会。

忆久复相逢 百廿旦启程

“亲爱的校友们,欢迎回家!”金力向秩年返校校友及家属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向海内外复旦校友致以亲切问候。他向在座校友报告了过去一年学校各项事业的进展,简要介绍了“复旦源”的整体规划和建设。

金力表示,校友是母校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是母校事业发展坚实可信的力量。过去一年,在海内外校友的同心支持下,母校师生笃行不怠、锐意进取,学校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我现在造汽车、做管理,很多技能都来源于在复旦的学习。特别是我的数学底子,在复旦打得很扎实。”84届数学系本科、87届应用力学系硕士校友,蔚来汽车执行副总裁兼质量委员会主席沈峰,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来描述复旦对他一生的影响。

94届临床医学专业校友、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王圣特意从“天涯海角”回归母校,讲述他离开母校后成长心路历程。他说,“母校教给我的不只是医术,更是贯穿我职业生涯的‘医者仁心’。”

“我家大宝叫‘问问’,二宝叫‘思思’。”经济学院2004届本科、2008届硕士校友,彬复资本董事长范惠众给孩子的取名灵感正是“切问而近思”的复旦校训。如今,他带着“旦复旦兮”的坚持与另外三位“复旦合伙人”成功创业,形成合力。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校友汇聚力量、无私奉献,今年秩年校友中也有许多持续关心支持着母校的发展,耿惠昌、唐国强、陈杰、姚毓林、姜迅、黎瑞刚、李绪富、吕厚军、葛均友、其实等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裘新、金力为其中四位到场代表颁发纪念奖杯。

一代代校友接力赓续先贤的精神,担负起助力母校发展的使命。会上,金力向历史学系89届本科、95届硕士校友,上海中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靖丰颁发校董聘任证书。

任光阴荏苒,师恩永难忘。校友代表向院系老师代表献上花束,表达致谢与致敬。

“我们将永葆热爱、砥砺前行,努力成长为堪当时代重任的复旦青年!”中文系欧阳文君、临床医学专业孙峰、外文系朱思洁、物理系黄迪,这4名毕业十年的青年校友分享成长的收获与感悟。

1964届校友代表顾树棠将返校旗帜交给裘新,裘新将旗帜授予明年即将返校的2015届校友代表杨智琪。

他做了30年的系友联络员

“感谢学校举办返校活动,在这里见到了不少老同学,很激动。”今天秩年返校最年长的一位校友、64届物理系的胡荣生老师说。自1995年退休后,他一直承担系友联络员工作。每10年他会组织一次物理系系友聚会,让浓浓同窗情扎根同学间。大学时,胡荣生是物理学系的大班长,平时跟系里的同学们很熟,“比较适合担任系友联络员工作”。

接过返校日旗帜的下届校友代表、2015届公共卫生学院校友杨智琪带着母亲和孩子一起来参加返校日活动,她的先生刘聪是复旦教师。“小朋友刚满2岁,第一次来复旦校园,感受一下爸爸妈妈母校的氛围。”她说,看着年过半百的老校友回忆以前的岁月,仿佛也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同乡又同班的64届外文学院“好闺蜜”吴老师和蔡老师,又一次在返校大会上见面。“进校前我们就认识了,她分到俄语系,我到法语系。这么多年感情一直没变。”毕业后留校工作直至退休的吴老师回忆道。

“让娃们感受当年我们在零号楼前打球的快乐”

零号楼前的篮球场上,一群身着蓝色polo衫和红色“复二代”T恤的返校日限定装的爸爸和孩子们正挥汗如雨,不断传球、进攻。“趁着返校日,专门带了篮球过来,想让娃们感受当年我们在零号楼前打球的快乐。”一旁观赛的妈妈、2004届高分子科学系毕业的杨子琪与先生是同班同学。学生时代,两人分别是系里的女篮和男篮队长,对专业和运动共同的热爱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红烧肉,最爱的就是这一口!”中午,2014届航空航天系校友严彦与3位同班同学在旦苑食堂对着“怀旧午餐”大快朵颐,有说有笑,还举起手机自拍,“机会难得,必须留下纪念照”。

打卡、踩点

你与学长学姐面对面了吗?

“返校护照”打卡集章活动吸引各年龄段的校友们。总共30个打卡点覆盖在复旦的邯郸、枫林、江湾、张江四大校区。大家纷纷带着“返校护照”前往校内标志性地点,来一场“集戳盖章式”的母校之旅。

1985届化学系校友邱旸上午直奔枫林校区“踩点”。为了达成集满所有打卡点图章的心愿,他还特意带上了去年参加校友返校活动时领取的“护照”。他自豪地朝我们展示了“护照”盖满图章的内页,笑道:“去年在邯郸校区打了卡,枫林校区这边来不及了,今年来这儿‘补课’。”

今年,“与学长学姐面对面主题活动”,照常在各校区咖啡馆举办,搭建在校生与校友之间的交流平台。抹云咖啡馆前的露天平台上,法学院研一同学吴炫霓正向毕业20年的校友林报春请教。“希望与从事法律行业的学长对话,让自己的未来方向更加明晰”,吴炫霓说。

返校日的科技含量,你get了吗

校友们还走访参观了科技考古研究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国际金融学院、微电子学院、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了解学校科研进展。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里,2014届公共卫生学院校友唐密正在了解多模态大模型“眸思”。他表示,自己在药企工作,药物早期筛选经常用到人工智能。“我很好奇复旦团队是如何从‘听’着手,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残障人士生活质量。”

“她对历史和考古很感兴趣,现在高一面临文理分科。趁返校日,带她来看看考古究竟是怎么回事。”2004届生命科学学院校友沈玮带着女儿报名科技考古研究院的参观活动,仔细聆听动植物考古相关知识的讲解。

江湾气象观测站前,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校友田超带着家中的“复二代”前来参观。“学校科研设备先进,实验室环境很好,今天学到了很多大气海洋科学基本知识,我和孩子都受益匪浅。”

星空学术文化节同日举办

今天(5月25日)下午

“智汇科创 薪火相传”星空学术文化节

在光华楼草坪同时举办

近百个学术科创摊位

排列成“119”字样

展出各个院系最新学术科研成果、

各学科科普知识和动手实践项目

今年的星空学术文化节

以“119”为主线脉络

设置“1”个主舞台

为优秀科创项目提供舞台汇报机会

现场为“卓越杯”优秀项目颁奖

设置“AI+”为“1”条主赛道

聚集数十个与AI深度相关的学术科创项目

参与单位共有文、社、理、工、医

科普社团、技术应用社团

科创团队项目、校外友好单位等

“9”大类别

活动学科覆盖全、摊位类别多

为复旦人带来学科交融的体验

这个复旦人共创、共享的

学术文化盛会

展示项目全部来自

复旦人自己的学术科研成果及

科学创新项目实践

返校日

这些科创项目

吸引了不少“80后”“90后”驻足

干卓越的事,做有趣的灵魂

共写复旦人的卿云歌

复旦,119岁生日快乐!

组 稿

校融媒体中心

文 字

李怡洁、陈书玥、章佩林、余敏之、程悦、王曾成、王森、马昊宁

视 频

戚心茹、罗鹏飞、俞拓辰、李怡洁、校团委

摄 影

成钊、程悦、王曾成、王森、马昊宁

编 辑

姚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校友 复旦大学 五月天 金力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