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线手底针 绣出热辣滚烫东北风

五彩线手底针 绣出热辣滚烫东北风
2024年05月24日 06:45 媒体滚动

转自:辽宁日报

夏丽云的刺绣作品《堆秀老虎》。 (受访者供图) 夏丽云的刺绣作品《堆秀老虎》。 (受访者供图)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岫岩满族民间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立梅在刺绣。本报记者 杨 竞 摄 制图 隋文锋 本特刊刊头剪纸为赵志国作品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岫岩满族民间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立梅在刺绣。本报记者 杨 竞 摄 制图 隋文锋 本特刊刊头剪纸为赵志国作品

本报记者 杨 竞

项目名称

满族民间刺绣

概况

2008年,锦州、岫岩满族民间刺绣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2020年,沈阳、新宾满族刺绣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提要

满族民间刺绣记录着满族人民从渔猎、游牧生活步入农耕定居生活的历史变迁,与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一样,是中华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相比之下,满族刺绣作品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粗犷大气、色彩艳丽、针法灵活,具有浓郁的北方地域特色,鲜活地表达了东北人民的生活习俗、文化品味和审美习惯。

骨作针皮作线 满绣诞生山林间

4月末,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赫图阿拉村兴京满绣坊。春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几名绣娘身上,她们正专注地飞针走线。

“小针扎,裹青麻,青麻里面藏点啥?青麻白,青麻新,青麻里边插花针。”51岁的桑菊是新宾满族刺绣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从小就会唱这首儿歌。她制作的一件黄色长袍娃衣挂在一角:柞蚕丝面料,上绣祥云在龙凤之间缭绕,寓意龙凤呈祥。这件作品在2021年辽宁省首届工艺美术大赛上获刺绣类二等奖。桑菊说,这件娃衣是满族人日常穿的衣服,是用桑蚕丝绣的。

新宾满族刺绣的针法主要有平绣针、打籽针、盘金绣、滚针绣等。盘金绣是新宾满族刺绣传统绣法之一,以金、银线为主要绣线,其绣品装饰性强、耀眼夺目,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观感。

满族民间刺绣作品实用性强,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服饰类、日用品类和佩饰类,如旗袍、坎肩儿、花边、鞋、帽子、枕巾、围裙等,几乎涵盖了满族人日常所穿所用。满族刺绣纹饰丰富多彩,讲究的是“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主要有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祥禽瑞兽、花木果蔬、民俗生活等。2020年,新宾满族民间刺绣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满族服饰文化学者、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满懿说,因与山有关,所以满族刺绣最早用的面料不是布而是动物皮或鱼皮。线也不是普通丝线,而是由动物筋或兽皮、鱼皮切成的细条儿。针是用兽骨或鱼骨做成的。满族刺绣从诞生起就融入东北的山地文化中。

后来,满族人融入农耕生活,种棉种麻,在同中原人的文化交流中学会了用棉麻丝刺绣。

桑菊画过的娃衣设计图有上百张,绣坊已经完成百余件。多数娃衣上面绣有山水云图案,山崖耸立于海水中,寓意团结富强,展现出满绣特有的艺术魅力和风格。

“不但讲究结实耐用,而且手能感觉出绣品的立体感。”桑菊补充说,新宾满族刺绣的主要流程包括选花样、描稿、选底料、上绷、勾绷、配线、刺绣、整理及装裱等8个步骤。刺绣品按材料分为皮革类、棉麻类。棉麻类绣品还可以细分补花、堆绫、盘金等。

与苏绣细腻如水、小家碧玉的风格不同,满族刺绣更适合表现大气、粗犷、豪放的东北风情。在造型上,比苏绣、粤绣等南方刺绣更加夸张、粗犷、拙朴。在色彩上,冷暖色调对比强烈、凝重艳丽。在构图上,饱满、对称,极具北方民族特色。

“我们可以通过常用针法来了解满族民间刺绣。因苏绣对满族刺绣的影响最大,我们不妨以苏绣做参照物来讲解。”满懿对比分析,苏绣讲究的是丝薄通透,技艺高超的绣娘在使用绣线时会将一股绣线劈分成16根丝,讲的是慢工出细活。苏绣的桑蚕丝绣线与桑蚕丝面料非常和谐,绣品几乎没有凹凸起伏的立体手感,这正是苏绣的线与面料所决定的美,讲的是丝滑。而满族刺绣则是诞生于动物皮革之上的技法,满族绣娘会把几股柞蚕丝线捻成一根粗的绣线,而普通人家直接用自己捻的粗棉线来绣,粗线配粗布,给人以粗犷立体、大气豪放之感,反映了东北人的性格。

同是满族刺绣,沈阳满族刺绣由桮氏家族祖先从宫廷带入民间,于2020年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桮小丽是代表性传承人。她自幼耳濡目染,继承了祖辈、母亲和姑姑的刺绣技艺,手艺精湛,掌握的针法更加全面。她创新构图和造型,逐渐融合现代艺术,并将技艺传授给女儿。目前,沈阳满族刺绣主要在辽沈地区传承发展。

桮小丽告诉记者,沈阳满族刺绣具有典型的满族传统刺绣特征,作品是以家织布或纺织布做材料,以蓝和浅蓝、黑和黄、白和蓝、黑和白等为主色调,以粗线条造型、勾勒轮廓,呈现出粗犷、拙朴、生动的特点,主要应用于服装衣饰、婚嫁喜寿、门帘桌帘、枕顶被褥、家居装饰等,具有典型的满族民间吉祥文化符号,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立体豪放大气 浮雕绣绝技惊四座

锦州地处辽西走廊,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原文化与东北文化融合之地。为此,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受新思潮的影响要比新宾满族刺绣更强烈,更具时尚性。

锦州满族刺绣一方面保留了满族人以皮革刺绣的朴实厚重工艺风格,有“生命树”“嬷嬷人”及满族神话传说等图案内容,另一方面吸收中原鲁绣、江南苏绣等汉族刺绣技艺和文人绘画的艺术营养,在粗犷的风格中融入细腻,显示出锦州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

2008年,锦州满族民间刺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夏丽云是这一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夏丽云出生在义县。受母亲影响,她从小就喜爱满族刺绣,10岁开始学习刺绣方法。尽管最初只是绣各种荷包、袜底儿,但她心灵手巧,勤学苦练,十五六岁时已掌握了满族刺绣的大部分绣法。

2008年,她带着锦州满族民间刺绣走进北京奥运会,其浮雕绣品“盛世龙”技惊四座。这是一幅长1.9米、宽0.8米的巨龙绣卷。让人称奇的是,巨龙呈现跃然腾飞般的立体感,而这也正是满绣的独门绝技“浮雕绣”的妙处所在。“浮雕绣是满绣的特色绣法,是其他刺绣所不具备的,尤其是龙鳞部分,是一片儿一片儿绣成的。”夏丽云说。

“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又叫‘针绣’‘扎花’‘绣花’。同岫岩满族民间刺绣、新宾满族刺绣一样讲究实用性。作品多是衣帽服饰和日常生活用品,衣服、披肩、兜肚、套裤、围裙、绣花鞋、帽子、枕头顶、门帘、手帕、坐垫等均是满族妇女展现智慧与技艺的载体。”满懿说。

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的绣法较多,有平针绣、缎绣、割绣、补绣、包绣、编绣、纳纱、锁边针绣、打籽绣、挑花等。其技艺要求可概括为:顺、齐、平、匀、洁5个字。“顺”是指直线挺直,曲线圆顺;“齐”是指针脚整齐,边缘无参差现象;“平”是指手势准确,绣面(刺绣的底布)平整,丝缕不歪斜;“匀”是指针距一致,不能露底,不能重叠;“洁”是指绣面光洁,无污迹等。

夏丽云说 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绣线很有讲究,除了棉、丝等材质区别外,线的结构还有单股、双股、四股、六股的区分。线的材质、粗细的选择要根据底布材质、刺绣品类、图案特征等搭配组合。例如在缎面上刺绣时,需将一根丝线劈成多股,针码也极为细腻。

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的题材十分广泛,吉祥图案、花鸟鱼虫、菜蔬瓜果皆可入绣,神话传说、地方戏曲、文字诗词、几何图案无所不包。家乡的山川、广袤的大地、庭院中的花草、丰收等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带给满族妇女取之不尽的灵感。

历史上,随着民族融合,汉族很多具有美好寓意的神话传说也被满族人熟知,如“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白蛇传”“姜太公钓鱼”等传统故事在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中有所表现,在构思、立意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例如,有的作品取材于历史故事《杨家将》系列;有的作品取材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精彩片段;还有的作品取材传统二人转。

纹样美针法多 大胆创新绣出“油画”

相比新宾满族刺绣、锦州满族刺绣,岫岩满族民间刺绣的民俗气息更浓,强调实用性。

岫岩地处大山中。生活在这里的妇女会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望绣在作品中。自古以来,满族妇女从小就学描花样、刺绣,会亲手绣制嫁妆,通过母女相传、姑嫂交流、妯娌切磋、邻里相授等途径,使刺绣技艺和艺术风格代代相传。

2008年,岫岩满族民间刺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0岁的吴立梅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岫岩满族民间刺绣历史悠久,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刺绣的纹样丰富多彩,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日月风云等种类。针法上也灵活多变,套针、抢针、乱针、长针、锁针、花针等穿插运用。其绣品造型、构图十分讲究,延续了我国传统的“层层剥皮,疏密相间。疏能跑马,密不透风”的民间构图法则,点、线、面有机结合,三角、菱形、方形、圆形巧妙穿插,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其配色醒目艳丽、对比强烈、艳而不俗、体现出质朴热烈的艺术风格。

在岫岩满族自治县水巷风景区内的一个绣坊里,我们见到了吴立梅。

吴立梅正在编写满绣绣谱——一本供后人查阅满绣历史及技法的书,用文字、图形、图片等深入浅出地解说满绣的各种技法,是初学者学习满绣的教科书。

为了编写绣谱,吴立梅走访了百余位“老绣娘”,因为岫岩满族原汁原味的刺绣都掌握在这些老人手里。吴立梅说:“要体现满绣的传统风格,我们必须要用岫岩当地的语言去描述满绣的技法,而不是用苏绣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才能确保岫岩满族刺绣的地方色彩,这是编写绣谱过程中的最大难点。那些绣了一辈子花的老人根本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她们只会做各种刺绣的动作,这时就需要我自己翻阅相关记载,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和语言特色来准确表达。”截至目前,吴立梅总结出满绣有28种技法。

吴立梅为人直爽、泼辣,这样的性格偏偏就绣出细腻的作品,森林、老虎、雄鹰、凤凰、牡丹花、梅花等都在她的绣品中栩栩如生,手法上不拘一格,或粗犷豪放,或细腻朴实。吴立梅说,是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了她,给她创作的灵感。

满懿很喜欢吴立梅的作品,认为她的作品继承了岫岩满族民间刺绣中的多样绣法,有扎绣、缎绣、割绣、补绣、包绣、编绣等。其中,割绣是岫岩满族民间刺绣的特色绣法:刺绣时把两块坚挺、厚实的面料紧贴到一起放在撑子上,然后用扎针的方法正反面走线,根据画面需要变换彩线颜色,针脚尽量紧靠一起,并适当掌握彩线的松紧度。绣好后,用宽刀从两块刺绣中间将彩线均匀割断,即成一模一样的一对绣品。

吴立梅不满足于现有的技法,不断进行创新。她大胆吸收苏绣的技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创作出新的刺绣作品。她用4年时间绣出一幅名为《贵妃醉酒》的油画作品。“我用满绣结束了我们满族刺绣没有表现画面背景针法的历史,这种针法的变化使用,能够很好地表现出画面中京剧人物甩袖的空气流动效果,我觉得自己值了。” 吴立梅说。

满族的民间刺绣不仅丰富了历史文化内涵也饱含着满族人民的创造力与智慧,其工艺技巧和文化内涵使其自成体系,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