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剧《红楼梦》吸引众多年轻观众——经典名著很“青春” 古风盛装去“入梦”

民族舞剧《红楼梦》吸引众多年轻观众——经典名著很“青春” 古风盛装去“入梦”
2024年05月24日 06:58 南京日报
民族舞剧《红楼梦》演员谢幕。江苏大剧院供图民族舞剧《红楼梦》演员谢幕。江苏大剧院供图

【编者按】

“民族舞剧《红楼梦》终于又演了,快去抢票”“于魁智、李胜素老师6月到南京演出,想去看的小伙伴集合”“求一个南博预约攻略,想去看‘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特展”“一听到《最炫民族风》,感觉血脉觉醒了”……打开社交平台,年轻人对传统文艺的热爱扑面而来。从民族舞剧到传统戏曲,从古早老歌到书画展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拥抱传统文化,从中寻找灵感和力量。

年轻人爱上传统、经典的戏剧、歌曲、展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今起,本报推出“年轻人这样爱上传统文艺”系列报道,聚焦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奇妙相遇”。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程锦欣

5月24日晚,民族舞剧《红楼梦》将在杭州运河大剧院迎来第200场演出。5月25日至26日,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颁奖典礼暨“繁花竞放”2024年中国舞蹈“荷花奖”巡演(南京站)将在江苏大剧院举行,届时,荣获第十三届“荷花奖”的《红楼梦》选段将上演。虽然不是全本演出,但仍然让众多“铁粉”激动不已。

作为一部“现象级”舞剧,《红楼梦》自2021年首演以来,永远一票难求。许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二刷”“三刷”,每次演出,都有不少年轻观众身着汉服,盛装打扮前来“入梦”。这部民族舞剧,为何如此吸引年轻人?

十二钗群像动人,让古典文学焕发青春光彩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这个IP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无数人对《红楼梦》品读、分析,“红学”长盛不衰,各种戏剧、电影、电视剧作品层出不穷,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更是被视为难以逾越的经典。“00后”“红迷”刘露漫表示:“《红楼梦》的小说我看过不下10遍,本身我就非常喜欢这部作品,每次看都有不同的体会,常看常新,所以有了舞剧版本当然要看一看。”

除了《红楼梦》本身的魅力之外,以年轻人的视角重新讲述“红楼故事”,使经典名著更加贴近当代年轻人的情感体验,是民族舞剧《红楼梦》爆火的原因之一。

通过取舍,民族舞剧《红楼梦》将120回的小说,改编成2小时左右的舞剧作品,用舞蹈动作展现人物丰富且变化发展的内心。舞剧保留了传统章回体的形式,分为《入府》《幻境》《含酸》《省亲》《游园》《元宵》《丢玉》等12个章目,通过讲述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串联起金陵十二钗及贾府家族的命运和兴衰。整部舞剧的叙事重心是金陵十二钗女性群像的命运。刘露漫说:“相比爱情故事,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看群像戏,舞剧《红楼梦》里的每个人物都那么触动人心。”

“如何让古典文学焕发出时代气息和青春光彩?舞剧《红楼梦》是一个生动的案例。”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赵翌说,“舞剧通过肢体语言,将原著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生动地呈现出来。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和触动,能让年轻人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红楼梦》所传达的思考和批判。”而舞剧《红楼梦》更带动了重读原著热,许多年轻观众看完演出后会再去仔细研究原著中的故事以及背后的历史,这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式美学惊艳,年轻人古风盛装沉浸式观演

伴随着空灵的钟鼓声,金陵十二钗依次缓缓登场,她们造型、神态各异,象征着不同的命运,在舞台上的一张长案前坐下,只待诸君一同“入梦”……从暖场开始,民族舞剧《红楼梦》就极度重视氛围营造和表达方式,服装、道具、灯光和舞台设计等都经过精心打造,既展现了传统的美学元素,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理念。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吸引力,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这部作品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中。

民族舞剧《红楼梦》的主创团队大多是“90后”,由青年舞蹈艺术家黎星、李超携手执导。黎星同时也是剧中贾宝玉的扮演者之一,他表示:“舞蹈可以把文字背后的空间展示出来,我们用年轻人的理解,把中国古典的美学,用类似工笔画的手法雕刻于舞台之上。”借鉴明清古画的美学特质,民族舞剧《红楼梦》展现出端庄古雅的舞蹈群像,展现了独特的“中式美学”,使得观众在欣赏舞剧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式美学’讲究‘对称美’”“给大家科普:暖场时所插花束为非遗技艺南京绒花”“《红楼梦》仿妆教程来了”……每次舞剧《红楼梦》有演出,社交平台上便会涌现出不少“攻略帖”为观众科普。从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当代年轻人对中式美学的自豪。

每次演出现场,总有不少年轻人古风盛装前来观演。他们有的身着汉服,有的搭配上云肩马褂,还有的干脆装扮成剧中形象,获得沉浸式的体验。“00后”观众张嘉锡说:“穿上汉服来看《红楼梦》,就是一次沉浸式的‘入梦’,看着看着就感动到流泪。”她认为,原著后半段的情节过于悲伤,林黛玉的早逝十分令人惋惜,所以舞剧里贾宝玉幻想中的团圆她很喜欢,有种“转瞬即逝的美好”,也充满“破碎感”。

“汉服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穿在当下追求时尚的年轻人身上,这是中式美学的传承,是传统文化的浸润。”赵翌说。

仪式感拉满,为传播经典搭建新桥梁

超长红墙海报长卷、周边文创、Q版人物立牌、纪念章……杭州运河大剧院里,迎接舞剧《红楼梦》第200场演出的仪式感拉满。此前在江苏大剧院演出,也是氛围感十足,深受年轻观众喜爱。

在《红楼梦》原著中,曹雪芹曾多次描写贾府众人游园的片段。在江苏大剧院,为了实现剧与观众的“双向奔赴”,精心搭建的“红楼市集”让观众们在观演的同时也体验了一把游园乐趣。市集现场,书籍摊位上《红楼梦》等各类书籍琳琅满目,不少观众捧起书本重拾原著、走进经典;主题邮局里,集章、写书法,再将创作好的明信片现场寄出,观众们的观演体验又增加了一份“独家记忆”;南京雨花石给予了一丝“石头记”的氛围,剪纸、绒花等非遗技艺与剧目的结合,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更搭建起了传播经典的新桥梁。“00后”观众泠轩说:“从舞剧《红楼梦》开始,我也慢慢地去了解更多艺术门类。以前确实不怎么走进剧院,现在抢了好多次演出票。”离演出开始还有一段时间,但提前来的观众却络绎不绝,每个摊位前都人头攒动。“90后”观众王琪对当时的场景津津乐道:“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红楼梦》Q版人物形象集体亮相,15个立牌分散在市集的不同地方,供大家合照打卡。”她表示,这些巧思非常贴合年轻人的喜好。

“舞剧《红楼梦》在传播方式上的多元化与互动性,让作品能够更广泛地触达年轻群体,并引发他们的讨论和分享。”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顾洁表示,这种互动性的传播方式,能够增加年轻人对作品的关注度和参与感,为经典文艺的传播更添热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红楼梦 名著 舞蹈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