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一万年

    转引自《说郛》的《广州记》所述雍菜(蕹菜)可制作酸嘢之法。

  ◎木 容 

百越先民 水上栽蕹

  古代广大岭南地区先民制作酸嘢的“威水史”,最早见载于东晋文人徐衷著《南方草物状》;巧的是,南宁市城区始有建制(晋元帝分郁林郡之地而设立晋兴郡),即在东晋大兴元年(318年),两者惊人地处于同一时空!

  东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关于广大岭南地区嗜酸美食的记载亦不绝于书。编纂于南朝宋(又称刘宋皇朝)的《广州记》有三种版本,作者分别是裴渊、顾微、刘渊之,其中一种有“雍菜,生水中,可以为菹也”的记载(《广州记》三种版本均已佚,此从元末明初文人陶宗仪辑录《说郛》“卷第六十一·下”转引,作者待考)。东晋至南朝宋,晋兴郡均属广州辖地(今辑佚的《广州记》散失篇章中,至少有三条关于晋兴郡的记载),此处雍菜记载,亦可窥见晋兴郡种植与腌制蔬菜的民俗之一斑。

  雍菜,即蕹菜,又名空心菜、通心菜,蔓生草本植物,水陆两生。其中,水蕹菜又称小叶种或大蕹菜,早在西晋就已于广大岭南地区广泛栽培。西晋广州刺史嵇含撰《南方草木状》“卷上·蕹”记载:“蕹,叶如落葵而小,性冷味甘。南人编苇为筏,作小孔,浮于水上,种子于水中,则如萍根浮水面。及长茎叶,皆出于苇筏孔中,随水上下。南方之奇蔬也。”蕹菜清淡平和,同任何食材同时下锅翻炒,也不会抢夺其他食材的原味。蕹菜还有清热祛暑、消食解腻、生津回甘之妙,至今仍为南宁人餐桌上“炒油菜”的常用食材。南宁白话谚语还有“新出蕹菜芽,靓过猪油渣”之说,由此可见南宁人对蕹菜的酷爱。

  另一种版本的《广州记》对蕹菜的描述有所不同,今据唐京兆府万年县县尉段公路原著、京兆府参军崔龟图注解《北户录注》“卷第二·蕹菜”注文转引:“《广州记》曰:(蕹)菜,水生,可以为葅(菹),土人重之。”土人,指古代广大岭南地区土著,即百越先民。由此可知,蕹菜的栽培技术与烹调食用方法,亦当出自百越先民。

  在中国农业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广州、交州农业发展值得大书特书。古代广大岭南地区本身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百越先民善于利用北人南迁带来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使农作物的栽培和农业生产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农业发展之迅速甚至赶上了中原部分地区。

  百越先民发明的水栽蕹菜是其中的神来之笔,难怪来自长江三角洲腹地的嵇含会为之惊叹并详载于《南方草木状》一书中。卢勋和李根蟠著、民族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民族与物质文化史考略》“第一章作物的驯化引种育种及有关生产技术·第三节园艺作物·三菜类·3.南方民族栽培的其它蔬菜型”写道:“作为南方蔬菜生产的重要特色之一是种类繁多的水生蔬菜,其中有不少应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首先利用和栽培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记载阙略,难考其详……蕹菜原是岭南特产……蕹菜水陆均可栽培。水栽蕹菜是一种巧妙的无土栽培法,是我国传统园艺技术的一项创造。据《南方草木状·序》,书中所记植物,‘周秦以前无称焉’,自汉武帝开拓疆土,搜求珍异,才逐渐为中原人所知。由此看来,水栽蕹菜技术的发明权应属岭南的越人。”文中越人,即指百越先民。

酢菜菹藏 清毒解暑

  回到南朝宋,根据《广州记》的记载,蕹菜在广大岭南地区还有一种做法——菹。此字渊源甚为古老。东汉太尉南阁祭酒许慎编纂《说文解字》“卷二·艸·菹”注解曰:“菹,酢菜也。从艸,沮声。”更详细的解读,见于清山西乡宁县知县王筠编集《说文解字句读》,其书“弟(第)一·下·艸·菹(酢菜也)”注解曰:“酢,今作醋,古呼酸为醋;酢菜,犹今之酸菜,非以醋和之……菹,藏菜也。《释名》:‘菹,阻也,生釀之,使阻于寒温之间,不得烂也。’”也就是说,拿蕹菜来泡酸坛子,这意味着要将蕹菜隔绝空气较长一段时间来发酵,而非简简单单地将醋倒进装好盘的蕹菜里和味。

  南北朝时期腌制酸品的用料及方法颇多,比如,北魏青州高阳郡太守贾思勰纂修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有多种瓜果蔬菜的菹法,以及转引北魏司徒、监秘书事崔浩记录、其母卢氏口述的《食经》多种瓜果蔬菜的(腌)藏法,不过未明确那些记载是否与岭南有关,此处不赘。

  广西博物馆藏品中,有一个毫不起眼但却能证明广西先民喜爱制作酸味美食的南朝时期(未必是南朝宋治下,待考)民间陶器——酸坛(用以腌制何种瓜果蔬菜,待考),其形制竟然和现代的酸坛一模一样(唯缺坛口上的盖碗)!可见酸坛的使用在古代广大岭南地区已深入民间、深受欢迎,从而历经一千五六百年,其形制还一直沿用至今。

  不过,用酸坛来泡制蕹菜的古风,今在南宁已不复见。大家熟知的做法,乃是将去叶的蕹菜梗(茎)切成细条后,以油爆香蒜米,倒入蕹菜梗,加醋和盐翻炒,便成酸香爽脆的小吃——酸蕹菜梗。在南宁街头巷尾的许多粉店配料台上,酸蕹菜梗是可供食客免费自取的,喜好者不妨大搬大挖。

  南宁人乃至广西人为何自古以来爱吃酸嘢?笔者记得小时候就听老人家解释为:这里的暑气重,潮湿闷热,吃涮辣椒水或撒辣椒粉的酸嘢,可以解暑、祛湿、开胃、提神!这事也引发文化学者关注,研究成果亦很有说服力。李富强和白耀天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第一版《壮族社会生活史》“上卷·第三篇衣、食、住、行·第九章饮食·第四节饮食嗜好·三、嗜酸辣”写道:“(古代)壮族‘结茅而居,酸糟作味’……(当代)大量的田野调查也发现,壮族饮食中喜腌酸、嗜辣味的特点非常明显……壮族这一饮食特点也与生态环境有关。由于壮族居民生活地区天气炎热,鲜菜难存,因而副食多腌藏,久成习惯,便有了喜酸吃腌味之俗。而且,酸东西能生津止渴,清毒解暑,也很适于‘炎方’之人壮族食用。另外,由于(古代)壮族原来大多居于山上,山水极寒,故要以辣椒祛寒。酸防暑,辣御寒,加以槟榔,便可辟除瘴气。可见,壮族人民嗜酸辣吃腌味的特点也是其适应岭南生态环境的结果。”

  当然,广大岭南地区的各个世居民族其实都嗜好酸味美食,如今在南宁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各式酸嘢摊店,渊源不一、流派纷呈,体现了多民族饮食文化的融合,呈现出口感与制作方式差异化、多种多样的酸味特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岭南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