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公共智能设备岂能频频“失能”?

锐评|公共智能设备岂能频频“失能”?
2024年05月23日 16:47 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近年来,城市街头巷尾出现了许多智能设备,涵盖餐饮、充电、废品回收等诸多领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不少智能设备频频“黑脸”罢工,或是功能“鸡肋”、体验感差,给市民带来困扰。

随着生活品质提升,市民需求日益多元。基于就近提供服务、提升办事效率等目的,在城市推广智能设备,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步。可眼下,设备“失灵”的情况却尤为普遍。有的自动售卖机显示屏“黑脸”,长期失管电线裸露,商品落满灰尘;有的智能旧衣回收柜已然荒废,旧衣物堆积数月没人管;还有的智能垃圾桶语音识别不灵,往往只能按键开盖,与普通垃圾桶无异……这些设备,明明打着“智能服务”的旗号,到头来反倒成了“无人服务”,颇为让人无奈。

智能设备“失能”,背后有各种原因,尤其是运营管理问题。一方面,某些智能设备本身技术不成熟、可靠性差,未充分市场调研和先期试点,一哄而上盲目布局,不可避免产生试错成本,最终造成资源浪费。另外,智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直接责任方往往是相关企业,一旦企业出现经营异常,或者干脆撂挑子,设备后续几乎就只能 “自生自灭”,社区、物业和属地多半有心无力,徒增城市管理负担。

用“绣花精神”治理城市,因地制宜增补各类便民设施之后,配套服务与运维管理也必须重视。若缺少这一环,无论标榜如何智能高端,本质就是添堵添乱的半吊子工程。“城市家具”的增补打理,无论大件小件,皆不能任性而为,而应基于完善的需求论证,厘清费效比和实用性之后审慎决策。眼下,对于已设立的各类智能设备,确有价值者,需加强后续管理维护,建立地图台账,便于市民查询使用。而对于一些长期弃用,甚至影响正常通行的“僵尸设备”,该清理就要及时清理,还清朗公共空间于民。

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哪一环都不能掉链子。与时俱进,让智能服务真正便利市民、融入生活,这才是城市治理升级的本意。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孙延安

编辑 孙延安

流程编辑 马晓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