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休养时的林徽因

香山休养时的林徽因
2024年05月23日 16:00 北京晚报

上世纪三十年代林徽因在西山

  ▌诗白

  林徽因曾于1931年、1932年和1935年春天,三次到香山来青轩休养。她在这个青山碧水、鸟语花香、空气新鲜、充满野趣的皇家园林休养,别有一番滋味和情怀。

  尤其是前两次休养,不但使她的病体得以较快好转,而且还给了她神奇的灵感和激情,抒写出十余篇脍炙人口、为人传诵的诗歌、小说、散文以及富有美感的专业论文。根据《林徽因》《记忆中的林徽因》(回忆录)《情若莲花的女子》《莲灯微光里的梦》以及《林徽因经典全集》等著作,后人可以知道林徽因当年休养时的那段悠然岁月。

  1931年春,林徽因在丈夫梁思成的护送下,来到香山的来青轩休养。来青轩,位于香山寺北侧,建在依崖叠石之上。登轩四望青翠万状,故称来青,它始建于明朝,坐西面东。下临绝壁,凭栏东望,可见芙蓉十里,千顷稻浪,玉泉山和万寿山尽收眼底。康、乾二位皇帝,都非常喜欢此地风景,多次光顾。康熙皇帝题写有“普照乾坤”匾及楹联一副,并赋诗两首予以赞诵。乾隆皇帝在位时,将此处列入静宜园(香山)二十八景之一,亲书“来青轩”悬于殿檐,并写下数十首诗。

  在来青轩居住时,林徽因写出不少著名的诗文。

  据林徽因堂弟回忆,“林徽因写诗多在晚上,每逢此时她会穿上一身白色的睡袍,焚起一炷清香,在雅致的花瓶里插上几枝鲜花,在窗明几净的小屋里低眉写诗。”

  山中的夜晚静谧空灵,清幽淡雅,会给她带来宁静的心绪,怡然的心态,使她灵感勃发。在第一次到香山休养的半年里,她就抒写了九首诗和一篇小说。包括《谁爱这不息的变幻》《激昂》《一首桃花》《仍然》《那一晚》《深夜里听到乐声》《笑》等。其中,最为人们称颂的是《笑》《一首桃花》和《那一晚》等。先来欣赏《笑》这首诗:

  笑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整首诗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把一位年轻女子的笑描写得绘声绘色、甜美传神。诗句清新婉丽,韵律感强,富有音乐美。诗人陈梦家赞叹道;“这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在我看来,诗中这位年轻女子的笑,其实就是林徽因的笑。那年,她刚27岁,年轻美丽,宛如一朵莲花,风姿绰约。

  《一首桃花》的背后还有一段故事。林徽因在来青轩休养期间,常有朋友来探望她,来者都是名家。有徐志摩、沈从文、冰心、凌淑华、金岳霖、张溪若等。一次,徐志摩、张溪若等人来看望林徽因,她高兴极了,与朋友品茗畅谈,还兴冲冲地带领大家登上半山亭,观赏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御碑,继而又畅游了森玉笏。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侃侃而谈。约一个多小时又顺路回到来青轩,继续品茶。在临分别时,徐志摩向林徽因索诗,林徽因就将近来抒写的新作——《一首桃花》诗吟诵给大家。当林徽因刚刚吟完,他们就异口同声地赞叹“好诗,好诗!”大诗人徐志摩稍沉思片刻,又真诚地称赞道:“美酒般的清醇,泉水般的流畅……”

  林徽因来香山休养,转眼间已到了夏天。此时,她的身体慢慢得到了恢复,双目也重现昔日的神气。除了写诗、阅读,接见朋友外,还常与梁思成出去沿着曲折的山路散步。

  一日,梁思成怕她看书写作累着,就拉着她走出来青轩去散步。初夏的美景,令林徽因陶醉其中。她越走越快,双颜红润,满脸笑意,快乐无比,当她正要爬山坡时,被梁思成拉住了。他担心夫人出汗着凉,于是雇来赶驴的脚夫,与夫人各骑一头毛驴,徐徐前行。沿路有寺庙、亭阁、楼台,还有怪怪的奇石,如图画般地点缀在山谷间。她望着此景,听着山中鸟虫的啼鸣,油然生出许多遐想。

  几天之后,她便挥毫写出《山中一个夏夜》《深夜里听到乐声》和《情愿》等诗。在《山中一个夏夜》的诗中,林徽因描绘了香山夏夜的情景。她听到了“满山的全蹑着脚”的风声;“石头”歌唱的声音;“鸣虫”歌吟的声音、“虫鸣织成一片寂静,像垂下的帐幔”、夏日的山林好像睡着了,“幽香四下里浮散。黑影枕着黑影,默默的无声,夜的静,却有夜的耳在听”……

  九月二十九日,林徽因在香山休养半年之后,身体得到完全恢复,梁思成把夫人、岳母和女儿接回城里。不久,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到中国营造学社供职。梁思成任法式部主任,林徽因为营造学社“校理”,共同为中国古建筑研究、搜集资料,到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一下子忙碌起来。

  回城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林徽因的老病又复发了,只好于1932年春,再次回到香山休养。

  林徽因此次回到香山休养,虽然地方依旧,景色依旧,朋友往来依旧,但她的心却少了昔日的平静与雅致。因为她的好朋友徐志摩,在1931年11月19日不幸遇难离开人世。她将怀念化为音符,抒写成诗《别丢掉》——林徽因希望他到了那个世界,仍然要保存真诚、真实。

  林徽因为了排除悲哀,很快投入了她所热爱的建筑研究事业。刚进夏天,她就和梁思成从休养之地出发去卧佛寺、八大处等地考察我国古代建筑的状况,之后发表了《平郊建筑杂录》一文。

  在卧佛寺,他们详细考察了它的建筑格局。卧佛寺的布局不是通常的“四合头”结构,分为前后几进院子,而是从山门开始由左右两条游廊贯穿全寺。这是唐宋时期才有的布局。

  两人向寺院里走去,正巧碰见了寺院的智宽和尚,便同他攀谈起来。梁思成告诉智宽和尚:“这个寺是全北平唯一的一处唐代布局的寺院,应当提请游人注意,妥善加以保护才是。”

  智宽和尚听了梁思成说的“保护”二字,他无奈地摇摇头,接着就把整个寺院以及寺院里个别建筑遭到毁坏的情况一一诉说出来:此寺在前任主持下,为了钱租给了基督青年会,许多地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观音堂前的水池成为基督青年会的游泳池,池塘四周的白石栏杆被拆下来,叠在池边做了入池的台阶。听智宽和尚说完,梁思成夫妇感到惊异和无奈。

  后来,梁思成夫妇俩又去了八大处、杏子口(即现在杏石口)。在杏子口三座佛翕旁,他们辨认佛翕上斑驳的字迹,有的是金朝的,有的是元代的,都是七八百年前的遗物。

  林徽因从八大处回到来青轩后,眼前总是浮现出在杏子口看到的情景,她写下了著名的抒情诗《莲灯》。

  林徽因的一生有一半时间与病魔作着顽强的斗争,即便在卧床以及生活非常艰苦的时期,她仍然为其所爱的建筑学不倦地工作着、奋斗着。在研究建筑艺术之余,她又以明亮的精神之火,写就一首首诗歌、一篇篇小说……诚如哲学家金岳霖和邓以蛰两位教授题写的挽联所言: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林徽因 徐志摩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