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新华:以七彩丝线“织就”幸福新生活

腾冲新华:以七彩丝线“织就”幸福新生活
2024年05月23日 06:17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妇女报

    李德赛(右)织出的布匹深受大众喜爱。受访者供图    李德赛(右)织出的布匹深受大众喜爱。受访者供图

    ■ 毕春艳

    在群山连绵、云雾缭绕、半山半坝的云南省腾冲市新华乡坡地上,居住着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阿昌族。这里有一群勤劳聪慧的阿昌族“织女”,她们用巧手将经、纬线交织,以七彩丝线为“颜料”,以砍刀代“画笔”,绘出了一片新天地

    创新:一本历久弥新的“女册”

    据唐代樊绰《蛮书》、清康熙《云南通志》等史料记载,阿昌族织锦文化从原始社会一路迭代传承至今,发挥着“以纹载道”的作用,用色彩和图案完整地记录了阿昌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阿昌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心灵手巧的阿昌族妇女将无穷的智慧与丰富的想象力融入织锦中,把在征战、迁徙、狩猎、农耕以及生产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一切事物,物化为独特的‘视觉符号’。”现年63岁的阿昌族织锦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德赛侃侃而谈。

    一丝一缕,织出千年传承;有传有创,焕发迷人光彩。李德赛开办了一个阿昌族服饰专卖店,她亲手设计、织就的服饰、布匹、包头等织锦产品琳琅满目,经她改良后的高包头颜色纯正、端庄大气、经久耐用,完美破解了老手艺染色的黑布一段时间后易褪色、变色和使用“塔扇壳”做包头框架易断易碎的难题。

    “筒裙、绑腿、花腰带是阿昌族织锦中最具特色的织品代表,为增添明亮色泽,我在起花的纬线、经锦中掺入金线或银线,这样的织品更加五彩斑斓。为织出低调素雅的风格,我提取筒裙中‘节子花’元素织入浅、暗色棉线中,织就的布匹不仅时尚养眼,而且成本大降,很受年轻人喜爱,在今年‘五一非遗展销会’上卖得非常火爆。”李德赛微笑着说。

    新生代的织女曹丽娟擅长制作阿昌族姑娘的帽子和毡花,她注重色彩和质感,打破了传统编发帽和毛线球单色呆板搭配模式,将多色毛线按不同比例完美组合,使其呈现出阿昌族姑娘的聪慧甜美与色彩艳丽的灵动之美。

    为围绕阿昌族织锦做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文章,近年来,新华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建成阿昌族民俗文化传承中心1个,内设集织锦劳作、技艺传承、产品展销、游客体验为一体的织锦坊,开展了一系列织锦技能培训,培育了一批织锦巧手。成立阿昌族织锦合作社3个,在腾冲市“高黎贡非遗一条街”、保山市青龙街非遗综合展馆分别设有展销窗口,还相继受邀到昆明、上海等地进行产品展销,阿昌族织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辐射带动304户织锦家庭每年户均增收12000元以上,受益群众1000余人。

    展演:一张活态传承的“名片”

    阿昌族织锦技艺于2013年入选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切实把非遗文化转化为文化产品,新华乡把阿昌族织锦有机融入文化生活,探索织锦+文艺精品线路,创编阿昌族舞蹈《巧手织出新天地》,以舞台展演形式通过劳作场景、纺织工具呈现、产品展示、服饰走秀等歌、舞、物的交织上演,深切演绎了阿昌族织锦因美而生、因时而变、因势而兴。

    “去年10月,我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阿昌族代表,穿着亲手缝制的服饰参加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让我激动不已、受益匪浅。如今,织布机、纺车、服饰等都搬上了文化舞台,成为织锦文化,今后,我们在‘传帮带’的路上信心百倍。”有50余年织锦经验的“巧匠”赵家翠被当地文化站特聘为阿昌族织锦指导教师,正在带领更多阿昌族姐妹走旅游手工艺品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很荣幸能多次到乡镇、市里参跳《巧手织出新天地》,这个群舞把阿昌族人民能歌善舞、勤劳聪慧的品质展示给广大观众,现场热烈的掌声让我们有信心勇往直前!”能唱爱跳会织锦阿昌族妇女杨聪美开心不已。

    过去,织锦是阿昌族妇女必学的一门指尖技艺;如今,织锦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指尖经济”,它从千年迭代传承中实现了“织品变商品、织台变舞台、布片变名片”的崭新之路,织就了一幅新时代阿昌山寨的壮美画卷。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