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将与巴黎圣母院合作开展火烧木材研究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将与巴黎圣母院合作开展火烧木材研究
2024年05月23日 00:58 媒体滚动

转自:千龙网

巴黎圣母院失火5年后,许多人都在等待它的“浴火重生”。

2019年4月15日,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因电路故障突发火灾,导致标志性尖塔倒塌,屋顶塌陷,整座建筑损毁严重,所幸圣母院主体结构保存完好。

2019年11月,中法双方在北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中国专家将参与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

法国巴黎圣母院和中国秦始皇帝陵(下称秦陵)都曾使用大量木材,并经历过火烧,存在木质遗存。5月19日,秦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巴黎圣母院灾后修复措施中获得许多经验和启发,秦陵博物院将携手巴黎圣母院开展深度合作。目前双方已经签订了三年的合作协议。

“火灾对巴黎圣母院的影响非常巨大”

新京报:你是什么时候去的巴黎圣母院?

周萍:第一次去是2019年5月份,最近一次去是2024年2月份。这次是国家文物局组织了两位中国专家赴法参与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我是其中之一。法方维修管理机构的人告诉我们,这还是第一次有外国的专家同行登上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

新京报:两次去,现场分别是什么样的情景?

周萍:2019年失火后,巴黎圣母院周边就被警戒隔离了,距离相对比较远,坦率说,没有太直观的感受。

今年再去,我们登上了巴黎圣母院的维修现场。当登到维修能达到的最高高度,感受就比较直观了。火灾对巴黎圣母院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整个木质结构基本上都损毁了。教堂的石灰岩屋顶有三处被砸穿,一些大理石建筑的构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部分金属建筑构件几乎被完全烧熔变形。建筑屋面上铺设的铅板装饰受火灾影响,有些完全熔化,与空气中的灰尘结合,成含铅粉尘,覆盖在圣母院及周边建筑上。有些地方变形严重,几乎都无法修复。

新京报:巴黎圣母院维修现场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周萍:今年到现场主要了解了法方整个维修的全流程,看到目前的修复效果和项目管理,还是很震撼和佩服的。整个维修包括教堂内建筑基础考古、建筑稳定性评估、科学研究、壁画修复、教堂内石灰岩内壁清洗、金属文物修复、地面大理石拼接图案的修复、彩色玻璃的清洗;以及建筑本体木质结构的维修、石质结构的维修;火灾损毁品的贮藏与研究;巴黎圣母院维修特展,数字化展示,维修中传统技术的宣传活动等。

这次维修为什么能推进那么快?是因为1844年至1864年,法国建筑师杜克先生(Eugene violet-le-duc)在维修时,保存了大量的设计图纸、维修资料和施工日志等,非常详细和完整。比如一个小小的石雕,都有详细的图纸。另外,法国为了巴黎圣母院的维修,成立了专门的“巴黎圣母院公共管理机构”,同时还有三位国家首席建筑师负责现场工作。

巴黎圣母院的文物修复包括可移动的修复和不可移动的修复,石灰岩的修复和替换、木材的更换、维修过程工艺方法的宣传、项目的管理等等,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全流程的经验。

发生火灾是不幸的,但是如何将这种不幸转化为积极保护世界遗产、消除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巴黎圣母院的维修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典范。

“双方联合开展火烧木材研究”

新京报:秦陵博物院主要是帮助巴黎圣母院修复哪一部分?

周萍:这个事情还是比较有渊源的,我之前是在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工作,2020年调到秦陵兵马俑。在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工作的时候,我们跟法国就有合作。

2020年我调到秦陵兵马俑之后,博物院也跟法国开展一些相关合作。我们到俑坑里做文物现状调查,发现俑坑里有很多被火烧过的木材,以及未被火烧过的木材遗存。想到与法国的合作,自然会想到巴黎圣母院,也会想到巴黎圣母院被火烧过。我当时就想,我们是不是能够通过对这种被火烧过的木材的研究,将两个世界遗产地的合作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随着文物保护科技的不断发展,包括金属文物、陶质文物、壁画彩绘等都有了很多研究,那现在的文物保护技术应该更加关注什么?我觉得,应该更加关注微痕或者现场残留物的研究。我们当时就跟法国沟通这个事情,后来对方也初步同意,可以合作做兵马俑坑里的被火烧过木材的研究。

今年去巴黎圣母院时,看到存放巴黎圣母院火烧物品的仓库里面保存了大量的木材。我们就积极与法国沟通,中方也可以参与到巴黎圣母院火烧木材的研究,最后通过两周的交流,终于与法方达成共识,双方联合开展巴黎圣母院和兵马俑火烧木材(或木炭)的相关研究工作。

“被火烧过的木材研究是空缺领域”

新京报:秦陵博物院派出了多少专家参加合作?双方合作时间是多久?

周萍:目前秦陵博物院去过巴黎圣母院的就我一个人,因为当时是代表国家去的。现在协议已经签署,下一步会根据工作需要,派保护的、考古的、历史研究的、藏品管理的相关专家到法国开展工作。

这种国际合作项目的核心是以研究为基础,我们目前签订的是三年的合作协议,双方开展关于木材的一些基础研究工作。但是我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加强、深入,成果不断推出,肯定还会有后续的协议去签订。

新京报:能谈谈之前对木建筑修复的经验吗?

周萍:之所以选择做木材研究,是因为这也是我们之前比较欠缺的。我们中国关于木建筑结构的维修、研究工作,在国际上是比较靠前的。日本、韩国也有类似的建筑,他们也做了维修、基础研究工作,都做得很好。但是刚才讲了,微痕的或现场残留物的研究,可能做得不是很全面,被火烧过的木材研究其实在中国做得很少。

比如说建筑失火以后被火烧过的木材,我们通常就直接把它更换了,换成新的木材。我这次去法国现场,他们的很多专家都认为木材研究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因为大家都认为,不论是对于中国还是法国,在研究方面目前都是一个空缺的领域。

新京报:在巴黎圣母院火灾中被烧毁的是哪种木材?

周萍:巴黎圣母院之前被烧毁的木结构基本上都是橡木的,这次维修更换的也是橡木。法国是欧洲第一大的橡木生产国家,橡木的纹理是比较致密的,但它的生长速度是很慢的。

好在法国橡木的储备是非常丰富的,巴黎圣母院这次维修,木梁架上用的是80年至120年树龄的橡木,木塔使用的是220年到240年树龄的橡木。这些橡木都是百年前的橡木,整个的加工过程也是采取传统的方式,都是用斧子、刨子、线锯,人工操作,木材的连接方式也以榫卯为主。

“希望双方合作研究阻燃材料”

新京报:法国有派团队来秦陵博物院交流吗?

周萍:2019年12月来过一次,最近一次是去年。因为合作是需要选文物或者选材质的,他们来现场就是想了解木材在什么位置、什么情况,大概什么样子,未来合作的一些点。最终,双方敲定选定木材这个材质。

新京报:合作中,哪些修复技术是秦陵博物院专家擅长的?

周萍:文物保护走到今天,不管是中国还是法国,保护修复理念、仪器设备、保护修复材料其实也都很成熟了。

现在合作还没有正式开始,只是刚刚把协议签署了,要等到实际过程中,大家深入细致开展相关工作才能清楚彼此的技术方法,可能会有一些碰撞。但文物保护走到现在,中法之间,大的分歧应该不可能再存在了。陕西是最早开展国际合作的省份之一,大家的交流都已经很清楚了,我们很了解他们的文物保护情况,他们也很了解中国的文物保护情况。

新京报:木质建筑修复的难点在哪里?

周萍:因为木材本身是有机物,特性是比较容易受湿度影响,湿度过大,木头就会朽得非常快。也容易滋生微生物,还有一些病虫害。木质建筑也比较怕白蚁。

中国的传统木建筑是榫卯结构,受到地震的影响不是特别大,这是我们中国古建筑的一个优势。但火灾对木建筑的影响就非常大。

新京报:研究的突破口在哪里?

周萍:比如木材的病害机理研究、树种研究,木材被火烧过的温度是多高、损毁机理是什么,最终的核心还是希望能够研究一些木材上面的阻燃材料。阻燃材料不一定完全能够防火,但会延缓木材被火烧的时间,也就是说,我们是希望通过对木材、木炭的研究,走到木结构建筑的阻燃材料的研究,并能够在中法两国做一些应用示范。

新京报记者 吴淋姝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法国 建筑 秦始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