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品一首茶诗,寻一缕茶香

好书·推荐|品一首茶诗,寻一缕茶香
2024年05月22日 19:00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让书香与您常伴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小小的一杯茶汤里,蕴藏着莫大的人生智慧。品茶是一味健康的良药,是一种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悠然自得。

中国茶的品格,就藏在历代茶诗中。一首首茶诗,汇聚成了一座巨大的茶文化知识宝库。古人创作时的种种巧思,亦为中华茶文化的核心审美增添了诗意的情愫。

“一缕茶香,连通古今。”第五个“国际茶日”在即,不妨挑个风和日暖的午后,翻开《跟着古人学品茶:中国最美茶诗》,且听古人将这茶汤中的点滴奥妙娓娓道来。

《跟着古人学品茶:中国最美茶诗》

杨多杰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品茶诗,寻茶香

北宋·释了元

穿云摘尽社前春,

一两平分半与君。

遇客不须容易点,

点茶须是吃茶人。

纵观苏轼的一生,他与佛门有着不解之缘。在苏轼朋友圈里的僧人中,故事最多的就是这首《题茶诗与东坡》的作者佛印禅师。这位大和尚俗姓林,法号了元,字觉老,饶州(江西省)浮梁人。佛印比苏轼稍长四五岁,仍可算是同龄人。他自幼先学习儒家经典,后又拜宝积寺日用和尚为师学习禅法。因而身为僧人的佛印,与士大夫阶层沟通起来毫不违和。这首《题茶诗与东坡》,是两人交往的重要见证。

在前两句诗中,佛印只用了三个词,就精准地点明了这款茶的珍贵之处。第一个词是穿云,即穿越云雾。需要“穿云”才能到达的地方,那得是多原生态的环境呀。佛印这次寄的茶,不是大田茶,而是生长在深山老林的荒野茶。得天地之精华,无污染纯天然。第二个词是摘尽。这描述的是采茶的过程。荒野茶,都是散落在林间,所以采茶人搜罗遍了整个山头,也不见得能采到多少茶青。等把本就有限的茶青做完后再看,剩下的成品茶就更少了。第三个词是社前,即社火前。其时间大致相当于清明前。古时的社前春,即类似于今天的明前茶了。穿云,说的是产地好。摘尽,说的是工匠巧。社前春,说的是时节早。佛印和尚说:这样珍贵的茶,我也只有一两,但是我仍然愿意平分给你苏轼。咱俩的情谊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吧?

后面的两句,就是佛印对苏轼的叮嘱。容易,即随意、轻意之义。佛印送去好茶,不忘追着说道,这样的好茶是给你苏轼喝的,当然你招待客人也行,但想喝这样的好茶,得是“吃茶人”才行。吃这个字,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而是解释为行动迟缓的样子。现代汉语中“口吃”一词,沿用的就还是这个意思。古人表示“吃东西”的意思时,一般都用“喫”字。还有一点与今人不同,那就是古代“饮”和“食”都可以说成“喫”。例如,喝酒即写作喫酒,喝茶即写作喫茶。现代汉语里不怎么用“喫”字了,倒是南方仍有吃酒、吃茶的说法,这其实是颇有古人遗风的了。

对于中国人来讲,茶是生活的一部分。中国有不产茶的省,却没有不喝茶的人。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谁的生活都离不开茶。对于中国人来讲,用紫砂壶可以喝茶,用保温杯也可以喝茶。有条件,喝茶讲究些。没条件,喝茶将就些。总之,茶必须喝。

茶,就是生活。吃茶去,就是回归生活。认真吃茶,就是认真生活。认真对待生活,积极对待生活,乐观对待生活,就是真正的得道。佛印嘱咐苏东坡,这样的好茶,只能与吃茶人分享。那么谁能算是吃茶人呢?

吃茶人,不是非天价茶不喝的人。

吃茶人,不是非百年老茶不饮的人。

吃茶人,更不是没有名家茶器具就喝不了茶的人。

懂得平常心是道,才是合格的吃茶人。

(以上内容摘自《跟着古人学品茶:中国最美茶诗》,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书是知名茶人杨多杰以历代茶诗解读中国茶文化的力作。我国既是“茶的国度”,又是“诗的国家”。书中精选历代34位爱茶人的40首茶诗,横跨唐宋明清,从种茶、采茶谈到品茶,覆盖茶的方方面面。

王昌龄、白居易、苏轼、陆游、文徵明这些大诗人对茶有什么偏好?古代的茶集是什么样的?古人又是如何评判一碗茶好在哪里?注音茶诗+茶诗解析+抄诗字帖,跟着古人一起读诗、抄诗。在茶诗中,还原古代文人的真实品茶场景,再现他们的风流雅趣;在茶诗中,重温品茗赠茶的情谊与温度,感受中国茶文化之美。

本书这周日将

在钟书阁(绿地缤纷城店)首发,

敬请期待!

《茶的极致:宋代点茶文化》

沈冬梅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书围绕宋茶文化展开,以大量历史典籍文献为基础,从茶叶的种植、贡茶制度、点茶技艺、宋代茶具、品茶趣味、点茶情境、茶礼、茶与社会生活等角度,全面展现了茶是如何融入宋代生活,宋人又是如何将茶文化推向极致。走进全民喝茶的宋代,在茶碗中感受宋的风与雅,触碰中国文化的品与格。

《茶经(汉英对照)》

[唐] 陆羽 著,邱贵溪 译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唐代陆羽《茶经》的汉英对照本。本书按照原文、白话文译文和英译文编排,主要是方便读者阅读。《茶经》一共分为三卷十章,分别是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以及十之图。译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对原文每个字句反复推敲,可谓精雕细刻。本书可以供茶文化研究人员、翻译人员、大学教师和学生,以及对茶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

本书是一本从文献学角度重新解读中国茶诗的茶文化类读物。我国文人爱作诗,也爱喝茶,于是诞生了大量茶诗,而它们也成为文人对于茶史,同时也是对于自己人生的动人注脚。在茶诗中,我们得以还原古代文人的真实品茶场景,再现他们的风流雅趣;在茶诗中,我们得以通过文人间品茗赠茶的佳话感受千年前的情谊与温度。茶,不仅是有着独特香气的“黄金叶子”,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茶诗,勾勒出古代文人的轮廓、速写出他们的人生轨迹,同时也反映着中国文化历史中千年来的理智与情感。茶及其所呈现的文化品格,是茶人文化品格的折射,也是中国文化品格的侧写。

《紫笋茶缘》

陈明楼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书讲述作者40多年来,因结缘唐代贡茶紫笋茶由一名厂医成功转型成为一名高级茶叶审评师的故事。内容以紫笋茶为引,从初到长兴买茶,进而深入顾渚山寻访古茶山的历史遗迹、摩岩石刻等;访长兴档案馆,查阅古长兴县志,探究紫笋茶的兴衰之谜,以及记录紫笋茶的制作工艺和其有别于其他绿茶的独特之处,等等,向读者展现承载千年贡茶文化的紫笋茶不但味道好、名字妙,更值得宣传和发扬光大。

本书作者对茶的钻研并没有止步于紫笋茶,书中还有他走访我国各名茶产地,学习交流名茶制作工艺的故事,最后还编录部分国内外友人对紫笋茶的评价。为人们了解中国的茶文化,探寻茶旅之路,打开了广阔的大门。

《茶的国度:改变世界进程的中国茶

戎新宇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茶的文明史。以中国茶的诞生、流行、传播、发展为脉络,通过茶的诞生和流行书写中华文明的发展,通过茶的传播反映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茶自古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者。茶的神奇功效使它成为古代和近代贸易中的“液体黄金”,也一度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对象。在茶的故事里,有中国文化历史中最生动的部分,也有世界版图震荡的关键瞬间;在茶的国度里,人类的故事从不间断,新的故事即将上演。

编辑:葛 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苏轼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