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的“一块布”,如何创出23亿元年产值

松阳的“一块布”,如何创出23亿元年产值
2024年05月22日 18:18 东方网

转自:新民晚报

浙江云中马股份有限公司诞生于丽水市松阳县。一年半之前,云中马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成为国内革基布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

在快速更迭的制造业里,创新是云中马为数不多的恒定元素。

图说:诞生于松阳的浙江云中马股份有限公司 松阳供图(下同)图说:诞生于松阳的浙江云中马股份有限公司 松阳供图(下同)

“一块布料”的价值

云中马的起点并不高。10年前初创时,它为人造革、合成革生产商制造基础材料,面对的是激烈的同业竞争。云中马生产的革基布与原材料经纬编坯布,最终会广泛应用于鞋面、箱包、服饰、家具、装饰材料等消费品。

“市场对皮革的需求一直有增无减。但由于动物原皮资源的全球性匮乏,加上加工成本的持续提升,天然皮革的供给能力正在不断缩减。”尚衍亮是云中马的“元老级”员工,如今担任染整办主任。在他看来,公司所处的赛道直奔蓝海,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环保和动物保护理念在全球的普及,真皮已逐步被人造革、合成革取代,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革基布到底是何物?尚衍亮指了指会议室里的皮座椅说:“这椅子表面覆盖的面料,你看着、摸着都像真皮,但其实是人造革,它的基础就是革基布。”

简单来说,一块革基布,抹上涂覆材料——通常是聚氯乙烯或聚氨酯,就构成了人造革、合成革的主体。

“生产工艺决定了革基布的质感差异。”尚衍亮说,成品人造革的触感完全可以媲美真皮皮革,普通消费者通过视觉和触觉几乎难以辨别。不仅如此,优质革基布可以实现良好的透气性,而且更柔软、耐磨、防水,还可以定制花纹,呈现高光、哑光、纹理等复杂的质感。“简单理解,革基布就是人造革、合成革的‘骨架’。消费者关注皮革产品是不是耐磨、耐撕裂,而革基布对这些物理属性起着关键作用。”尚衍亮说。

在云中马的生产车间,31条生产线正在同时运转,其中的自动化“织布机”将纱线飞速交织成经纬纵横的“布匹”。而在生产线另一侧,工人们正忙着将一卷卷“布匹”码放整齐,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图说:生产车间图说:生产车间

一块布,看着平平无奇,但其中的每一丝纤维都充满创造力,蕴藏着生产过程中多道流程的技术攻关、科研创新。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终端产品的款式容易被同行模仿,而自主研发革基布周期长、难度大、投入多,要模仿就很难,门槛自然高得多。

也正是这样的高门槛,让云中马逐渐脱离了初级竞争。如今,“一块布”已经创造出23亿元的年产值,并成为行业标准。

“绿色工厂”的晋级

许多人认为革基布的生产过程无法真正实现绿色环保。这样的成见并非毫无道理。在传统革基布生产流程中,坯布需要经过染色、预定型、拉毛、定型四个环节,在预定型和最终定型的阶段,都必须使用定型机,以令坯布更易起毛,并防止后续织物门幅过度收缩导致面料不够平整。换句话说,烘干机的数量、功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产能,但如此一来,能耗也就居高不下。

2016年,云中马率业内之先,对传统革基布生产工艺进行了两轮技术革新,自主研发了湿拉毛革基布生产工艺。

在第一轮革新中,预定型工序被轧车工序取代,坯布染色脱水后不进入开幅流程,布绳状的半成品直接进入轧车料槽,在常温下将起毛剂、柔软剂、渗透剂吸附到布料上。经过轧干,面料被放入脱水机利用离心力脱干,开幅后送往拉毛车间起毛。由于布料绳状通过轧机料槽,一辆轧机可以同时加工4条坯布,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第二轮革新在此前的基础上进一步省略了轧车工序,坯布染色脱水后直接进入开幅、拉毛、定型工序,革基布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现在,预定型环节已经被完全剔除,直接归整到最终定型环节。生产设备的使用更加节约,但产能却成倍提高了。”尚衍亮说,通过调整坯布织造及拉毛机张力速度,织物在比较蓬松的状态下就能完成起毛,有效增加定型机的利用率。不仅如此,湿拉毛革基布生产工艺还节省了大量的起毛剂、柔软剂和渗透剂等化工材料,实现环保降本增效。

创新的湿拉毛革基布生产工艺有个特点,每个产品都要经过漂洗、染色、清洗、脱水、轧干、开幅、拉毛、定型等多个环节,工艺设计要求很高,任何一道工序出现差错,都会对革基布的质量与性能产生影响,也因如此,同业竞争者难以简单模仿。而这正是云中马引以为傲的“技术硬实力”。

在生产工艺不断优化的同时,云中马还通过改良生产设备实现清洁生产。同样是从2016年开始,企业先后投入3700余万元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深化改造,使生产排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排水标准达到二级。通过增设烟尘处理系统、新建污水站和锅炉,企业的水、气排放完全达到了环保标准。2020年,云中马成功晋级为浙江省绿色工厂、浙江省节水型企业,次年顺利跻身省字号“专精特新”,2023年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协同发展的思维

革基布行业的市场化竞争非常充分,即使拥有了工艺上的技术优势,也不意味着云中马可以对外部竞争免疫。

应对之策,依然是创新。“过去我们生产的革基布,主要是黑、白、棕三种颜色。但在定期回访下游企业时我们发现,应用于服装革的彩色革基布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于是,我们推出了‘高定’服务。”尚衍亮说。

改变意味着风险。摆在云中马面前的是一道两难的选题——人造革、合成革的生产制作讲究“同底同色”,如果下游企业采购的革基布与预期产品是同一种颜色,那就只需要涂覆一层薄薄的聚氯乙烯或聚氨酯膜即可,但如果颜色不一致,就需要涂覆更厚的外膜,这会增加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甚至可能导致他们更换货源。

于是,云中马进一步改进了革基布生产流程,在染色环节中增加了更多色彩,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这其实不是什么核心技术,属于“自我加压”,但能为客户节省约30%的生产成本。这种乐于站在他者角度考虑问题的作风,也让云中马收获了更多稳定的合作伙伴。

在后续反馈中云中马得知,下游生产商在涂覆颜料、外膜时,常会发现革基布织造时残留的毛絮,影响了成品的美观度。为此,企业研发部门又开始思考如何改进工艺。经过半年多的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打网络点”的解决方案。“革基布产生毛絮,是因为织造过程中编制革基布的纤维断裂所致,如果打上网络点,就可以进一步增强革基布的韧性和米长。”尚衍亮介绍,由于下游企业以米为单位销售人造革和合成革,这一工艺技术的改进也为客户增加了利润空间。

上下游协同研发,是云中马推进技术创新的重头戏。与此同时,公司定期拜访下游核心客户,深入了解产品终端应用领域的市场动向和流行趋势,并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确定新产品的研发方案。

此外,云中马还积极与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主动将本行业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不断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即使成为了“革基布第一股”,云中马对产品升级、工艺升级、功能升级的追求依然“在路上”。

事实上,在制造业领域,企业在产业内往深度升级往往是最稳健的方式,因为它有本行业经验,有对整个市场的理解。云中马的成功,是最好的例证。

新民晚报记者 吕倩雯 通讯员 潘文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浙江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