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政府应发挥长期战略投资者作用,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政府应发挥长期战略投资者作用,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05月22日 16:54 界面新闻

记者 方卓然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如何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年5月22日,在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苏楠对界面新闻表示,新质生产力形成是以科技创新为起点,培育和发展新产业为路径,推动生产力发生质态跃升的过程。因此,政府应发挥长期战略投资者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技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

苏楠表示,“回溯历史,人类生产力发展呈现非线性过程,生产力重大变革的阶梯式突变和跃升主要发生在历次产业革命时期,而随着重大科技突破对驱动产业变革的先导作用愈加突出,由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成为孕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

她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处于新质生产力孕育和形成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在把握科技革命驱动产业变革历史规律与时代特点的基础上,探寻科学路径,精准发力。

“科技革命驱动产业变革引致生产力跃迁的基础和条件。同时,科技革命是产业变革的源头和基础动力。”苏楠解释说,一方面,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为产业体系带来“无中生有”的新增量;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催生新生产方式和新组织方式,为经济社会体系带来“有中更优”的新模式和新业态。

在此过程中,不断涌现的突破性或颠覆性科技作用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生产力要素,通过乘数效应提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效率,通过融合效应改变生产力要素的组合结构带来生产力质变。

因此,苏楠认为,“新质生产力是更高能级生产要素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的重新组织和再组合,这个复杂过程的发生需要一定条件。此外,先进基础设施、大规模市场和创新友好型制度环境等也是新质生产力孕育的重要条件。”

她建议说,具体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在创新政策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要素供给上,政府应发挥长期战略投资者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技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质量要素供给。比如加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前瞻布局,增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未来产业的支撑和溢出效应。同时,超前布局新型重大基础设施,为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在市场需求方面,应发挥政府早期市场创造者和市场秩序维护者的作用,强化需求侧政策,为新质生产力孕育提供多元丰富和有序竞争的试错空间。加大政府采购对创新性产品的支持力度、政府应用场景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力度、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的部署支持力度,为前沿技术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提供早期应用市场,打造未来产业通过创新试错和不断迭代进入正向循环链条的起点。

在创新生态方面,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和平台作用,强化环境侧政策,为新质生产力孕育和发展提供资源集聚平台。

例如,建设未来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平台。同时,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等体制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还要重视搭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投资机构、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产业治理平台,构建包容审慎的治理环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革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