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古桥:盘在河上的古典襟扣

邯郸古桥:盘在河上的古典襟扣
2024年05月22日 08:00 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日报

■郜思凡

桥是河倒立在空中的影子,有河流存在,就有桥梁的存在。

如影随形。

因了滏阳河穿邯郸城而过,桥梁在邯郸也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存在。在这些桥梁中,最引人沉湎于过往的时光,最能勾起人历史遐思的,就是那些古桥。

《邯郸县志》里完整地保存了这些古桥。绕开岁月风尘的扰袭,避开暴雨烈日的侵蚀,它们在方志中完好如初。

其中,明万历元年县志中记载的城中桥有4座,分别是:罗城头桥、柳林桥、南苏曹桥和冯村桥。

清康熙十二年县志中记载的城中桥有8座,分别是:张庄桥、罗城头桥、柳林桥、南苏曹桥、北苏曹桥、冯村桥、苏里桥、贾葛口桥。

民国时期县志中记载的共有10座,分别是:罗城头桥、鸭池桥、南苏曹桥、冯村桥、张庄桥、柳林桥、北苏曹桥、贾葛口桥、苏里桥、刘庄桥。

这些经历过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岁月冲刷的古桥,是水运和陆运的交汇之地,也是人气和财气汇聚的地点,不仅为古代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交通便利,而且迄今其中大部分还车来人往、川流不息,发挥着重要交通作用。

饱经沧桑的一座座古桥初心不改,浑身闪耀着固有的担当和荣光,如同从远古时空穿越而来的精灵,便利了交通,装点了邯郸河山,也带我们回到那悠扬慵懒的旧时光。

柳林桥

邯郸滏阳河上的桥梁有很多,其中有一座石拱桥非常特别,从建成到现在,幸运地躲过了时间的大部分的侵蚀,至今保存得依旧十分完整,它是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柳林古桥。虽然中间也经历过修整重建,但是依旧保留了完整的明代桥的风格。

柳林桥位于原柳林村西侧,是一座村桥同名、以桥名村的古石桥。

大桥主要制造材料是青石,桥身长20余米,桥面两侧立有30多根望柱,28块青石栏板,栏板上雕有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灵芝花卉等图案。望柱上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石猴、石佛等造型,或威武勇猛,或憨态可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桥面由青石板修砌而成,桥下有一大两小拱券,这样建设的首要目的就是保证航运的畅通。此外,桥梁修建的另一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河水上涨时达到分流。洪水来临,三个桥孔可以分散洪流的冲击力,将一股水流,化成三股穿过,从而降低水流的冲击力。

桥身主拱券两侧各有一个汲水神兽,兽头朝向河中,呈汲水状,大口张开,寓意即使洪水来临,也不会淹没桥身。

柳林桥曾经是邯郸历史上商贾屯聚之地。民国《邯郸县志》记载,滏阳河上的张庄桥、柳林桥、苏曹桥等都是县境内重要的转运货栈码头,来自武安和磁县的煤炭、铁器,涉县的山货,在这些码头装运销往下游,从下游运来的商品也在这里集散。而柳林桥作为距离邯郸老城最近的一个,因而是城里人购置外来商品的重要集市,也是跨越滏阳河向东的主要通道,影响极大。清朝时广府、曲周人,甚至将滏阳河叫做柳林河。

如今,柳林老村已经拆迁,这座古桥却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仍健硕地屹立在滏阳河上。站在柳林古桥,那历史中的一幕一幕又隐现于眼前:首尾相连的商船往来穿梭,忙碌的耕夫取水灌溉,洗衣的妇女和戏水的孩童在岸边说笑玩耍,船工的号子声与商贩的叫卖声彼此相闻,深水静流的滏水与低垂不语的绿柳相互映照,形成一幅农耕文明的繁华景象。

如今,代表着昔日繁华的“柳林”,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地理文化元素,深深融入到这一地带。附近的街路、村庄、古闸、社区、店铺多以“柳林”命名。为了保护古桥,人们在它的旁边修建了一座新桥,新桥与古桥相连,就像穿越时空握手拥抱,一古一新,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成为滏阳河上的一道奇妙景观。

苏曹桥

清时邯郸县令郑方坤曾经写过一首《咏苏曹桥》:“滏阳东去响琤琮,沁水西来亦荡胸。更溯渚河南七里,苏曹桥下总相逢。”

从郑方坤的这首诗中可以知道,苏曹桥是滏阳河与沁河的交汇之地,而渚河在苏曹桥南七里之地,从现在的滏漳路至滏河大街交叉处流入滏阳河。三条河流在苏曹桥下相逢,使得这里成为邯郸三河会聚的重要节点。

苏曹桥位于邯郸市北苏曹村中,本称北苏曹桥,因原先位于南苏曹村的南苏曹桥早已坍塌不存,故北苏曹桥也称苏曹桥。

苏曹桥始建于明代,是滏阳河航运史上重要的商贸集镇和漕运码头。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北朝时的北齐,苏曹就已经成了滏水的码头;到了唐宋时,这里已发展成物资集散的大码头;明清时期,这里更是发展成为繁华的商贸物流交易中心。

古苏曹镇地处邯郸古城东北方向,滏阳河从苏曹镇中穿过,是古城水运外出的重要通道,也是重要的水旱码头之一。漕运的持续发展,带来商业的繁华,至明清时达到鼎盛。当时,在古镇近3里的沿河两岸,商铺众多,酒馆茶肆林立,饭店客栈一字排开。小船可以在商铺门前随时停靠交易,吃饭喝茶饮酒,而大船则需要停靠在大石桥之北的大码头。

这里古桥流水、小船游弋、酒旗飘扬、吆喝声声,一派江南古镇的景象。古桥之下,滏河内舟楫往来如梭,两岸店铺林立、街巷纵横,酒楼茶坊、客栈公馆密布其间,各地客商在这里建馆修舍。

关于苏曹这个名字的来历,有学者研究认为苏曹这个名字与滏阳河漕运直接有关。明代的《滏阳河图序》里就将苏曹明确记为“苏漕”。

苏曹桥的前世是一座木桥。明万历元年版《邯郸县志》记载,“柳林之北为苏曹桥……以草木为之”。这是关于这座桥最早的记载。还是在万历年间,苏曹木桥被改建成了石桥,就是如今的苏曹大石桥。清光绪版《邯郸县志》中《重修北苏曹石桥记》对此记载:“苏曹石桥,明万历间大千师之所造也。”“大千师”是明代的一位僧侣。

据县志记载,苏曹石桥在明万历年间建成投用,历经将近三百年以后,因为年久失修,桥梁多处发生损坏,于是在清道光年间,众乡亲推举村中长者郭汝为,牵头组织修缮此桥。郭汝为老先生欣然受命,积极募集资金、组织调度、指挥施工,从春到夏日夜不息,耗费几个月时间顺利完成了石桥的重修。

这次重修被县志记载为“重新旧制”,正是得益于郭汝为“重新旧制”这种修旧如旧的做法,这座明代古桥的建筑风格被得以完好保存,使我们在今天可以有幸原汁原味地领略它的风采。

苏曹桥长约32米,宽8.5米,石筑拱券结构,由三大两小五个拱券错落相连。三个大拱南北两侧的顶部雕有汲水兽,桥上两侧各有十六根望柱,十四块栏板,望柱顶部雕有形态各异的狮子和寿桃石刻,栏板图案为简单的方形、多边几何纹。

原桥东岸路南立有《重修苏曹桥记碑》,在文革中被毁,现仅存残缺碑座,碑石已不知去向。在今天的丛台公园七贤祠碑林里,还保存着两块重修苏曹桥的功德碑,记载着当年重修时的一些花费。

如今,这座古石桥被完好地保护,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景观。为了便于游人观览欣赏,当地人在河的两岸专门修建了观览平台,可以全方位观览古石桥。

(未完待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邯郸市 邯郸县志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