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力量 携手共进——甘肃省全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力量 携手共进——甘肃省全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2024年05月22日 08:36 每日甘肃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聚力量 携手共进

——我省全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颖 吴东泽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世界,是我国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纽带。

  近年来,我省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紧紧围绕主线要求,注重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在政策保障、理论研究、示范引领、交融互鉴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初步形成了体系化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大工作格局。

强化组织领导 系统安排部署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科学谋划、全面部署、整体推进。出台《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的目标任务,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结合甘肃实际,省委统一战线工作(省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在多次专题研究民族工作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陇东南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区、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行动,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统筹谋划、分类指导、一体推进。

  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立足工作实际,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创造文化传承发展的“甘肃品牌”、打造中华文明传播展示的“甘肃窗口”、推进现代化建设文化先行的“甘肃实践”相结合,有力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认同。

  兰州市打造“美丽兰州·石榴花红”品牌,深入挖掘提炼各地经验做法,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实践创新成果。同时,积极谋划创新打造一批“金城红石榴”家园、驿站、广场、主题馆等品牌实体,充分发挥各级博物馆、主题展馆作用,引导各族群众增进情感、凝聚共识。

  庆阳市借助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枢纽庆阳数据中心集群优势,建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数字教育馆”,借助移动终端,通过实景3D互动、虚拟AI解说、音频视频导入等形式,直观反映庆阳市民族团结发展历程和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丰硕成果,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了新的积极探索。

强化问题导向 深化理论研究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加强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为坚实的学理支撑。

  为了有效解决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惑,有力指导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工作实践,我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省社科规划项目、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重点研究专项,并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民族研究领域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基地和培训基地作用,针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工作实践中的重点性概念、难点性工作和突出性问题,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开展研讨交流。

  2023年,我省开展专项攻关研究,设立68项研究类、教育类和培训类课题。今年以来,首次开展全省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确立研究课题460余项。同时,举办各类主题研讨会和学术论坛,组织开展“专家学者走基层”活动,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可转化利用、能有效指导具体实践的研究成果。

  张掖市通过举行甘肃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讨会,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实践研究,强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的阐释力度。同时,充分发挥河西学院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作用,使各族群众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河西走廊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历史故事,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陇南市举办“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互鉴共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暨文化交流活动,以伏羲文化、先周文化、秦文化等为切入点,运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眼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诠释,深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研讨成果。

突出特色亮点 讲好团结故事

  2023年7月,《石榴花开映陇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晚会在兰州举行。晚会共分“初心永恒”“共建家园”“奋进时代”“相亲相爱”四个篇章,通过舞蹈、歌曲、情景表演等精彩纷呈的艺术形式,唱响了民族团结主旋律,表达了陇原各族人民对党、对祖国的赤诚热爱和美好祝愿。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深化文化认同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路径。

  省民委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创新谋划组织一批主题活动、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打造一批主题场馆、选树一批网红达人、录制一批宣讲课件“五个一批”工作,打造特色亮点,加强示范引领。

  一方面,紧紧围绕主线要求,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融入日常工作和重点任务,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安排、高水准推动。开展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下基层“百场万人”大宣讲等特色活动和“石榴杯”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文艺会演等主题活动,精心创排《各族人民心向党》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晚会,创拍播出《凉州会盟》等影视作品,编写出版《雪域礼赞》等民族文学作品,抢救保护《甘肃省藏文古籍文献总目录》等一批古籍文献。同时,组织专家学者、高校老师开展专题培训,针对党政干部、大中小学生、宗教界人士和基层群众等6类受众,分别录制宣讲课件,通过公务员和党员干部网络培训、学校思政课等途径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推动实现全覆盖。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甘肃文物大省、文化大省、旅游资源大省的资源优势,创新实施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旅游促进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依托甘肃省博物馆丰富的藏品资源和文物古籍,谋划建设“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陈馆”,并指导各地依托现有资源建成实践馆、教育馆、展览馆等教育实体239个,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践点117个。选树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象代言人,培养一批积极向上、有带动能力、懂宣传、会传播的“网红”“大V”,组建一支覆盖各县域、涵盖各领域的民族工作宣传队伍,共同讲好甘肃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与此同时,我省坚持“融”的导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敦煌文博会、“黄河大合唱”等节会、活动中,广泛开展春节社火、民歌比赛、万人锅庄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基层开展“陇原民族情”“春绿陇原”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着眼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我省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理论研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交融互鉴,使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杨晨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