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一体 专业“长”在产业链上

工学一体 专业“长”在产业链上
2024年05月22日 07:00 媒体滚动

转自:河北日报

唐山深化产教融合,拓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一体 专业“长”在产业链上

4月10日,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家政学院实训中心进行技能实操。 河北日报通讯员 马柔柔摄 4月10日,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家政学院实训中心进行技能实操。 河北日报通讯员 马柔柔摄
5月18日,在唐山市丰南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机器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学生们正在进行实训。 河北日报记者 师源摄 5月18日,在唐山市丰南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机器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学生们正在进行实训。 河北日报记者 师源摄

河北日报记者 师源 王育民

5月18日,唐山市举办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在仪式上,丰南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分别与吉利威睿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哲美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等签署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协议,将共同培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

自2021年入选国家第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以来,唐山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搭建产教融合发展的“四梁八柱”,构建高素质人才“蓄水池”、高质量产业助推器。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市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创新校企多维度、多层次的深度参与模式,加快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全面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校企合作从“一头热”到“两头甜”

5月9日,在河北省玉田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玉田职教中心)实训课上,23级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一班学生张文博正在制作梯形铁件等工业零件。

作为玉田职教中心首批“2+2+2”贯通培养学生,张文博将于明年完成在校基础学习,前往实习企业进行两年的入企实践,随后到高等职业学校进修两年,毕业后直接入职相应企业。

“推动校企合作从‘一头热’到‘两头甜’,我市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开展‘2+2+2’贯通培养模式,即‘中等职业学校2年+企业2年+高等职业学校2年’的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模式,推动形成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育人格局。”唐山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张相奎说,该模式在满足企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同时,提升就业率,实现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社会效应。

“去年,我们与唐山一家高职学校及两家企业达成合作,共同开展‘2+2+2’贯通培养项目。”玉田职教中心机修专业部主任张建平说,围绕企业需求,科学制定机械制图与零部件测绘、机械装调技术等课程,首批招录学生40名,定向为企业培育高技能人才。

张建平介绍,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吸引众多企业积极参与。今年,玉田职教中心围绕该县县域重点产业,与相关企业成功对接,计划在9月份增设机电技术应用和数控技术应用两个专业,进一步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产是龙头;校企合作,企是方向。围绕全市产业体系,唐山实施高校专业设置调整工程,组织院校面向企业加强调研,产教联动、以产带教,因地制宜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让专业“长”在产业链上。2022年以来,全市职业院校新增专业或专业方向73个。

不断拓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唐山各校企双方积极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开展引企入校和引校入企,在科研开发、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模式改革,工学一体提高全市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契合度。2021年开展试点以来,全市成功申报1个省级基地、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升级计划,培养高技能人才4.3万人次。

为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育,唐山鼓励通过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方式,在职业院校里建设实训基地,并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提质扩容,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所有制改革创新,鼓励支持企业、个人出资举办职业教育,解决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等问题。同时,大力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目前已成功获批62家,涉及装备制造、钢铁、新材料、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并与省内外100多所高等院校或职业院校开展了有实质内容、具体项目的校企合作。

“双师”模式打造能文能武“工匠之师”

“在制动闸片拆卸时,撬开卡簧后,闸片可在重力作用下自然脱落。但在实践过程中,使用后的制动闸片可能出现紧贴制动盘无法自动脱落的情况,这时可用工具轻敲闸片顶部后将其取出……”5月17日,在动车组制动系统检修实训课上,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教师董瑞佳边讲解边操作,向学生们传授实操经验。

作为一线教师,董瑞佳每学期都要根据学校安排到企业锻炼学习。“一开始,想到自己要到企业去给车间师傅当‘临时徒弟’,还有些不自在。但学了几次后,我改变了想法。”董瑞佳说,“国内高速动车组制造技术发展太快,不到企业一线去‘充电’,很快就会落伍。”

“工匠之师”是培育“工匠人才”的引路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助推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为此,唐山市积极引导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在企业能工巧匠到校担任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同时,建立教师培养常态机制,通过教师外出交流学习、企业实践等形式,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着力破解课堂与实践、科研与产业“两张皮”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培养“双师型”教师3000余名。

“以前车体、转向架构架都是人工焊接打磨。如今,车体端墙、侧墙及转向架构架等作业已实现机器人焊接打磨,而且高铁侧墙焊缝打磨精度已达0.2毫米。”董瑞佳说,“如果还按老方法给学生们讲课,那教学就会和生产实际脱节。”

董瑞佳介绍,入企学习不是走马观花,老师们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学习,需要参与到企业的具体生产项目中,回归教学后,要撰写企业调研报告和实践总结,并结合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和发展需要,提出新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唐山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与企业合力,由学校教师讲理论、企业教师讲技能,共同参与课程改革、教学设计,形成“毕业即就业,入厂即上岗”的高效育才体系。

“同学,你安装的卡簧没有装卡到位,这样在阀体通高压风后会将活塞喷射出来,非常危险。”近日,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铁制动阀拆装实践课程上,河北中车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兼职教师李福禄指出学生在组装制动阀时的问题。

作为公司智慧教育部总经理,李福禄参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授课已两年有余。“工作实践中需要什么,我们就讲解什么。”李福禄说,通过教学,他发现学生实训设计与现实岗位所需技能还有一定差距,“于是,我们与校方一同将公司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了梳理,并对高铁中常见的操作技能进行设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让学生一出校门就能受到企业青睐。”

“五业联动”助力工业城市转型升级

4月19日,由开滦集团、华北理工大学和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牵头的绿色智慧矿山煤炭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唐山成立。

作为唐山市首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绿色智慧矿山煤炭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员单位,还包含驭观数字科技(河北)有限公司、唐山开滦信德电液控制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上下游企业,以及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等,通过加强校企、校校合作,全面促进职业教育与煤炭矿山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

“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其目的就是通过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就业‘五业联动’,助力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唐山市发改委社会处处长李昆说,着眼重点产业现实之需,唐山市在引导推动校企“双向奔赴”的基础上,组建产教融合联盟,布局产教融合园区,搭建科技攻关型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握指成拳”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融合发展。

钢铁产业是唐山的传统支柱产业。当前,该产业面临着从资源依赖型向高端要素依赖转型的关键时期,而转型的关键是人才、技术、发展模式等高端要素。

对此,唐山市成立钢铁产业产教融合联盟。据悉,该联盟以华北理工大学为依托,联合河钢、首钢等国内头部钢铁企业,为全市钢铁企业培训钢铁产业技能人才,同时发挥华北理工大学在冶金领域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全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结合。

优化资源、空间布局,是产教融合的关键。唐山市积极引导教育资源逐步向唐山市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重点打造精品钢铁、智能轨道交通、智能机器人、现代化工、现代商贸物流等5个高水平产教融合园区。同时,积极推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信重工开诚有限公司牵头组建唐山高新区产教联合体,成为省内唯一入选的国家级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

瞄准打造产教深入融合新生态,唐山市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于2023年7月6日在唐山学院揭牌成立,通过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力构筑起人才培养、应用创新、成果转化、政策研究的产教融合大平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唐山市 工学 河北省 职教中心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