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卫士”红树林复绿新生

“海岸卫士”红树林复绿新生
2024年05月22日 06:00 媒体滚动

转自:农民日报

  在厦门市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海面上的红树林与城市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王火炎 摄  在厦门市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海面上的红树林与城市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王火炎 摄

  漫步在福建厦门环东海域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大片红树林郁郁葱葱,颇为壮观,犹如一块块翡翠镶嵌在海中,其间白鹭在飞舞嬉戏,生机盎然。

  这里是厦门面积最大的人工红树林。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陆交汇地带,是以红树植物作为主体的一种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称为“海岸卫士”。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位于厦门环东海域东北角、同安湾湾顶,海水与淡水相交汇处,为红树林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由于过去饱受围垦、无序的水产养殖等影响,湾区内荒滩杂乱,河水和海水污染严重,对海域生态环境变化十分敏感的原生红树林一度消失殆尽。

  从2005年开始,厦门实施了一系列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委托“中国红树林之父”、厦门大学林鹏院士带领的厦大红树林科研团队,成功培育种植了约5公顷实验林。

  基于实验林的成功经验,厦门分两期实施下潭尾红树林生态修复。一期通过退养清滩、水道清淤、围堰造滩、红树种植等举措,修复红树林44公顷,主要树种包括秋茄、桐花、木榄等;二期新增种植红树林36公顷,主要树种包括桐花、秋茄、木榄、红海榄等。

  “过去,有人来海边,都会被海水的臭味熏走。”作为下潭尾生态之变的亲历者,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杨盛昌感慨地说,经过十余年科学恢复种植,在全球红树林加速消失的大趋势下,下潭尾的大片红树林复绿重生,水鸟鱼蟹纷至沓来。

  “保护红树林景观,其实是保护了里面的生物多样性。”杨盛昌说,得到保护的红树林成为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修复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给鱼虾蟹及鸟类一个活动、栖息、觅食的空间。

  数据显示,通过生态修复,公园内的鱼类、贝类、虾蟹类和多毛类均显著增加,生物量分别较公园建设前提高2.99倍、4.76倍、1.19倍和2.8倍。

  “下潭尾生态修复工作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厦门市海洋发展局项目建设负责人余炎烽说,红树林修复不是光种树,而是以当地整体的生态系统修复为目标,宜林则林、宜滩则滩,尽可能地保留当地自然风貌。

  越来越多的厦门市民得以畅享“生态红利”。下潭尾红树林公园这个过去“大家不愿意来”的地方,如今成为市民休闲的网红打卡点和厦门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年接待人数超150万人次。公园顺势推出全国首个红树林生态科普数字实景剧本游,吸引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共赏红树林生态之美。

  厦门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3年底,厦门全市已成规模的红树林共有173.9公顷,分布在筼筜湖、鳌冠海域、环东海域等地。这些“海岸卫士”让厦门这座“海上花园”更加亮丽。

  下潭尾红树林的新生,是我国大力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的缩影。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全国红树林面积已增至2.92万公顷,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