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式父爱

转自:沈阳日报

  □李百明

  也许缘于身上流淌着农民父亲的血液,有余暇的周末,我喜欢去市郊广袤而静谧的田野漫步,放飞心情。

  五月的江南乡村,色彩丰富,层次分明,金黄的麦田,绿油油的蔬菜地,五彩缤纷的花卉苗圃,还有青青隐隐的远山……我独自默默地在阡陌交错的田间小道上踯躅,感受着厚重的泥土气息。忽地,一个七八十岁,花白短发,瘦骨嶙峋但精神矍铄的农村老伯从我眼前闪过。他肩上搁着一把四齿铁耙,在宛如体操平衡木似的田埂上迅步疾走,遇到大小沟渠,都是轻松地一跃而过。那渐渐远去、似曾熟悉的背影,自然而然地唤起了我对已逝六年父亲的记忆和怀念,历历往事像那微风吹过的金色麦浪,一波接一波地涌现在眼前。

  童年时期的一件平凡小事,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甚至可以说影响了我整个人生。那时,父亲在公社的机动拖船上做轮机维护工作,常年在外。家里有部分口粮要用粮票去公社粮站买米,因家境贫寒,少有现钱,每次买米也就五斤、十斤的,而且买的是最便宜的籼米。在我约莫十岁时,学会了从自行车横梁的三角架伸腿过去踩自行车,买米的任务便落在了我的身上。第一次去买米是父亲陪我去的,由于自行车尾架上捆扎着其他东西,父亲推着自行车,我如同影子般地尾随其后。走到离粮站不远处,我忽然发现路边有一个花花绿绿的三角形小纸包,捡起来拆开一看,是三元七角钱!由二元、一元、五角、二角四张纸币叠在一起折合而成。我高兴得跳了起来:“爹,有了这些钱,我们可以买三十斤米了。”父亲听了,一脸严肃地对我说:“不是我们的钱,我们不能用。”继而又加了一句:“做人一定要诚实。”于是,我俩决定站在路边,想看看是否会有人来找丢失的钱。等了好一会儿,不见有失主前来,父亲想了一想,便嘱咐我第二天上学时把钱交给学校老师。

  “为人要诚实,读书要专注。”父亲虽然只读过当兵时的“文化扫盲班”,但他用朴实无华的言行,好像土壤提供植物养分一样,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个性和品格,使我们在那个精神匮乏的年代受益匪浅。后来,我和两个弟弟相继考上了大学,成为父亲一生的骄傲。

  1980年,我考上了省内一所大学。学校离家有三百多公里,要先乘车到县城,再走十几里地去火车站换乘火车。最糟糕的是火车每天只有早晨一个车次,乘农村班车稍有不顺遂,就会赶不上火车,耽误入学报到。当年我16岁,虽没单独出过远门,但还是向父亲表达了自己去学校报到的想法,父亲也答应了。可过了几天,父亲终究放心不下,还是决定送我去学校。

  那天下着雨,我们早早起来作准备。父亲把自制的旅行木箱和衣被包裹用塑料薄膜纸包好,绑在自行车后架侧面,给后架铺上坐垫——便是我的座位。就这样,我们穿着雨衣,摸着黑,冒着雨,踏上了旅程。

  去县城的县乡公路是三十多公里的泥沙石道路,一路上,噼里啪啦的雨,时下时停,路面变得泥泞不堪。行程的前半段,还算顺利,可到了后半程,我们骑行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尤其是遇到坡路或上桥,个小力薄的父亲,更是像我们将要去乘坐的绿皮火车一样,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要直立蹬车,才能缓缓前行……历经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火车站,天已大亮,雨也停了。我们停好自行车,脱下雨衣,父亲已是满头大汗,脸涨得像关公一样通红,裤腿管全是泥水。看着父亲沧桑、疲惫的面容,一瞬间,我的眼泪止不住地簌簌流了下来。我赶紧转过身去,假装东张西望地看新鲜。

  少顷,要进站上车了。火车上人满为患,下来的旅客少而要上车的多,父亲肩扛木箱,手提包裹,带着我随人流顺势往车厢门口拥。上了火车,不要说座位,连落脚都很难,我们只有使劲往车厢中间挤去,其他旅客看到两个沾满泥水、带着大箱小包的人过来,或露出鄙夷的神态,或大声嚷嚷。父亲一面说着蹩脚的普通话“对不起,请让一让”,一面侧着身子,连钻带拱,艰难地在人群中挪动,我亦步亦趋地跟着。终于,我们站到了车厢中段略微宽绰的地方,我和父亲不约而同地吁了一口长长的气。

  由于工作关系,我和老婆每月才去乡下探望父母一次。虽说是去看望父母,但都是在给爹妈增添麻烦和辛劳,可他们不厌其烦,反而乐在其中。

  父亲知道我和儿子最爱吃猪蹄炖老鸭、红烧猪大肠。我们约定好回家的日子,他会早几天去菜市场预定上好的食材。当天一大早,趁露水未干,采摘完自家菜地的新鲜蔬菜,再去菜市场取回猪蹄、大肠等,然后,洗、炖、炒、蒸,一般要忙上四五个小时。忙完这些,就会去距家二百多米外的路口等我们,看到我们有东西带回,他总会抢先捡重的,还是像当年那样肩扛手提,搬回家去。在父亲的心目中,子女永远是孩子,永远都要尽力去呵护。有一次我们晚到,一个家在路口的婶婶告诉我们:“你爹,已经来来回回三四趟了,一会儿蹲,一会儿站,一会儿望,半包烟都快抽完了,看把他急的。”婶婶调侃道:“他可真把你们当作宝啦!”

  走进家门,十几样家常菜肴已摆成满满一桌,猪蹄炖老鸭、红烧大肠放在餐桌中间,甚是醒目。猪蹄炖老鸭酥、软、糯,胶汁浓稠,用筷子夹完后,有时两根筷子会像被胶水粘在一块儿似的,分不开,要用舌头去舐开;红烧大肠红彤彤、亮晶晶,泛着油光,犹如玛瑙珠子般地堆在盘中,诱人馋涎欲滴,放进嘴里,入口而化,味蕾无尽享受。

  在我和儿子如同两个老饕大快朵颐时,老婆总会不合时宜地提醒:“这些东西脂肪太高了,少吃一点。”这时,父亲就会“理直气壮”地唱反调:“多吃一点,难得吃一次,怕什么?”“你们吃得越多,我越开心。”说罢,微微张着嘴巴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

  父亲用亲手制作家常美食的传统方式,来表达他心中蕴藏着的浓浓父爱。

  2016年的一天,我出差返城,本来打算顺道回家看看父母,由于临时有事要尽快赶回去而作罢。父母得知后颇为失望,但依然执意要宰杀一只鸭子、准备一些新鲜蔬菜让我带回城里,吩咐我快到时通知他们,他们会把东西送到路边。

  临近村口,我远远看见父母正穿过田间小路走向公路。田野与公路间隔着一条不足一米宽的沟渠。母亲一步就跨到了公路旁,而父亲,站在沟渠边趔趄不前,抬起脚,放下,又抬起脚,又放下。稍后,他仿佛鼓足勇气,双臂大幅度摆动,右腿前伸,左腿用力一蹬,跳过沟渠,踉跄几步,站在了路边。看到这一情景,我不禁愕然,那还是两年前和我们一起上新疆天池、游喀纳斯湖、走吐鲁番葡萄沟的矫健的父亲吗?想不到,因为我遇到人生低谷,对父亲的精神和健康居然会有如此强劲的冲击,而我此前粗枝大叶,浑然不觉父亲的身体变化。

  接过父母精心准备的菜篮子,我拉着已满82岁的父亲的手,站在车旁聊了片刻,便匆匆离去。汽车行驶在阒无一人、暑日蒸烤的乡村公路上,我回头看到父亲和母亲依然伫立在公路边,遥望着远离的车子,顿时鼻子一酸,泪水犹如朔日的钱江潮,悄然涨满了眼眶……

  岂料这次最平常不过的分别,竟是我与父亲的永诀。父亲跳越沟渠的一幕成为定格在我脑海的永恒记忆,时常在梦中重现。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父亲这种农家式父爱,像大地一样厚实深重,像山泉一样清澈甘饴,像春雨润万物一样滋养着我的心田,也激发出我身上人性的本善和更强的生命能量。

  亲爱的父亲啊,儿子永远怀念着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田野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