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译著解读考古学家柴尔德

四部译著解读考古学家柴尔德
2024年05月15日 00:23 北京青年报

    维尔·戈登·柴尔德(Vere Gordon Childe,1892—1957)是世界著名的考古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人文学者之一,同时以热心政治、特立独行而著称。商务印书馆近期推出四部由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策划并主持翻译的作品——《柴尔德的神秘生涯》《柴尔德的方法和理论:史前史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阐释》《史前史学家柴尔德传》《致命的诱惑——柴尔德的政治人生与思想》。四部译著从不同角度解读柴尔德生平与学术,旨在立体呈现这位学人复杂的精神面貌与深远的学术启发,重新发掘这位重要考古学人的当代价值。

    在日前举行的 “柴尔德与中国考古学”主题讲座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安家瑗与李零三位学者从20世纪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的学术与生平出发,畅谈柴尔德对中国考古学方法与思想的启发。

    李零教授首先阐述了组织翻译这套丛书的动因。柴尔德对于考古学术界而言是绕不开的人物,尤其是他关于近东和欧洲文明的研究,对中国的考古学界具有很大启发性,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就曾在日记中写下阅读柴尔德著作的感悟。本次主持翻译和出版的著作来自英、美、澳三国不同专业背景的写作者,几部作品对柴尔德的解读互相补足,完整介绍了柴尔德的早期和晚期经历,既展现了他的个性和私人生活,也梳理了他毕生的学术活动。结合这几本传记,可以看出柴尔德的人格之伟大——柴尔德为大众而著书立说,具有一定科普性质,可称之为“考古民主化”——他的作为并未局限在考古方面,而是对整个社会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也是我们重新以传记作品发掘柴尔德的目的。

    陈星灿教授进一步强调了柴尔德对中国考古学界的学术价值。据他介绍,夏鼐先生曾称柴尔德为“英国进步考古学家”,并引进了“考古文化学”等理论,而在柴尔德去世六十年后,这些知识遗产仍影响着中国的考古学研究。柴尔德精于综合研究、综合分析,而从研究史前史的角度出发,他应该被称为过程考古学的鼻祖。陈星灿教授提到,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一个柴尔德当年提倡但还没全面展开的考古学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柴尔德对我们具有开创性的影响。

    安家瑗研究员曾跟随其父亲安志敏先生翻译柴尔德所著的《考古学导论》,之后也翻译了他的另一部著作《人类创造了自身》。她认为后者不是专为学者所作,而是为大众撰写的普及性读物,其论点与深入浅出的写作方式至今仍具有突出的指导意义。柴尔德的“大史观”恰是许多考古学人所欠缺的,其著作和理论对青年考古学人尤其具有绕不过去的基础意义。

    文/本报记者  祖薇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考古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