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篷舟火线采访

转自:人民政协报

1937年8月,日军大举进犯上海,中国守军奋起还击,淞沪抗战爆发。《大公报》十分重视战地通讯,立即派出张篷舟等一批年轻力壮、勇敢无畏的记者,冒着枪林弹雨在前线采访,及时报道中国军队的抗战消息。

刚刚30岁出头的张篷舟,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深入硝烟弥漫的前线进行现场采访,并抢拍了许多珍贵的战斗场面。为了保证采访到最新消息,他不惜重金雇请出租汽车,每天往来于炮火连天的前沿阵地间。每天除紧张的采访外,一有时间便将采访内容整理成文,然后连夜通过电话(很多时候是通过前线的军用电话)口诵报告回报社编辑部。

每天晚上,编辑部将当天的版面全部编排好,单单空出重要新闻版面,专门留登张篷舟的采访消息。当时没有录音设备,值班编辑随听、随记,随编、随排,确保真实可靠的消息、报道第二天一早就能见报。由于张篷舟等的辛勤工作,《大公报》报道的战地新闻总是比其他报纸“快一步”。

一天,张篷舟乘车赶往前线,途中遭到敌机空袭,汽车翻入沟底。他侥幸没有受伤,爬出汽车,继续步行前进,冒着生命危险继续进行战地采访。回来后,同事们劝他小心,他笑着回答说:“我是命大福大,这次大难不死,将来必有后福。” 他还口占一绝,以明报国壮志,诗曰:“民族抗战八一三,不杀倭奴誓不还。自信书生能报国,但凭秃笔斩楼兰。”

8月下旬,战斗更加激烈。张篷舟不顾个人安危,继续活跃在战斗第一线采访。为了降低被敌机、敌炮击中的风险,并加快采访进度,张篷舟找到一位驾驶两轮摩托车驾驶员,拉着他纵横穿梭于崎岖的道路和阵地之间。一次,两人正在前行,突然一发炮弹袭来,两人立即被巨大的气浪掀翻在地,张篷舟面部受重伤,血流如注。他经过简易包扎,强忍剧痛,跨车前进,终于完成了采访并及时将报道传回报社,才去战地医院接受治疗。其间,一位作战参谋和他搭话,称他为“勇敢之人”。张篷舟笑着随笔写下“流无代价的血,遇有趣味的人”以赠之。

在淞沪会战的三个月期间,张篷舟以“杨纪”为笔名,先后发表了52篇战地报道和23篇专论,并配以多张图片,真实地反映了我军将士浴血抗战的壮烈场面,歌颂了他们可歌可泣的伟绩,鼓舞了国人抗敌必胜的信念。后来他的作品被汇集成《上海之战》《沪战实录》等书出版,引发民众争相阅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抗战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