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肖世清 每经编辑 廖丹
4月金融数据公布,其中,M2和M1增速出现回落备受外界关注。
市场认为,受存款“搬家”影响,M2、M1增速持续走低。数据显示,我国前4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了7.32万亿元,相较于一季度的11.24万亿元减少了3.92万亿元,相当于4月单月存款减少了近4万亿元。
“存款”搬家背后,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却在骤然崛起。据中信证券研究测算,2024年4月理财规模环比增长约2.3万亿元,至28.63万亿元。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M2增速下调,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存款向理财产品分流。在M2中占大头的是企业和居民存款。随着近期理财市场回暖、投资收益率上升,居民购买理财产品热情回升,居民存款加速转化为理财产品。
M2、M1增速持续走低
根据我国的定义,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总和。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M0、M1、M2三个层次。M0,即常说的“现金”,最活跃、流动性也最高;M1是M0加上流动性稍弱一点的单位活期存款;M2是M1加上流动性更弱一些的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存款等。
近期,M2、M1增速持续走低。M1曾在2022年1月出现负增长,同比降低1.9%。央行彼时在报告中指出:“春节前由于企业集中发放薪酬、福利,单位活期存款会向个人存款转移,导致M1减少较多。2022年春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为1月30日,而2021年为2月10日。”
记者注意到,虽然M2、M1同比增速均在下降,但近几月M2与M1剪刀差呈扩大趋势,目前已至8.6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近年来M2与M1增速“剪刀差”持续处于高位,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低迷背景下,居民购房需求下降,居民存款向房企活期存款转移受阻;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经营投资活跃度偏弱,资金“活化”比重下降。明显偏低的M1增速及较高的M2与M1增速“剪刀差”表明,当前亟需通过有效刺激内需、提振实体经济活跃度,特别是推动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等方式,提振经济内生增长动能。
对于M1、M2增速双双回落,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这意味着存款正从银行体系分流。
从存款数据来看,前四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7.3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7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65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187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23万亿元。
我国前4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了7.32万亿元,但相较于一季度的11.24万亿元减少了3.92万亿元。这相当于4月单月存款减少了近4万亿元。
存款去哪了?
受访专家认为,受存款“搬家”影响,M1、M2同比增速下降。
董希淼指出,M2增速下调,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存款向理财产品分流。在M2中占大头的是企业和居民存款。随着近期理财市场回暖、投资收益率上升,居民购买理财产品热情回升,居民存款加速转化为理财产品。
同时,董希淼认为,部分企业将活期存款投向理财产品,这也是M1速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4月理财产品规模环比增长约2万亿元。随着直接融资发展,未来M2增速还将可能放缓,但这并不是金融支持力度减弱,反而是融资结构优化、金融质效提升的体现,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降低宏观杠杆率。
记者注意到,据中信证券研究测算,2024年4月理财规模环比增长约2.3万亿元,至28.63万亿元,理财规模高增背后除了季节性修复之外,主要得益于理财自身收益不俗叠加存款降息和手工补息全面禁令的影响发酵。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货币供应量增速放缓受到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一是年初以来债市走牛提振理财等资管产品收益率,银行存款向理财等分流。二是监管部门加大对资金空转套利、银行手工补息等行为的规范,挤出部分虚增的存贷款水分。三是优化金融业增加值核算,个别地方政府通过扩张存贷款提高金融增加值的动力明显减弱。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货币供应量增速的明显下滑,主要原因是4月以来,在季节性因素以及手工补息受到严格监管的背景下,许多存款资金转移至银行理财等资管产品。居民和企业存款减少印证“存款搬家”的现象,而财政存款同比少增主要源于政府债发行进程偏缓,考虑到政府债融资较去年同期减少5500亿元,侧面反映目前财政支出节奏可能边际有所放缓。
需要注意的是,明明认为:“本次货币供应量增速的下滑主要是在监管对于部分不合规的存款产品‘挤水分’,也和目前财富管理方式更加多元有关,不能片面解读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下降;恰恰相反,我们认为对于存款的监管反而有助于资金活化,有助于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修复发展。”
专家:未来货币供应量增速应将有所企稳
对于货币供应总量,央行在近期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庞大的货币总量增长可能放缓,这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少,反而是金融支持质效提升的体现。
央行表示在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当前货币存量已经不少了。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经济体量持续增大,都会带来资金需求的上升,规模庞大的存贷款,是过去多年来金融持续不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反映。人民银行着力调节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但对于“钱去哪,钱在哪”等存贷款的结构问题,实体经济主体的影响也很大。贷款投向主要取决于不同类借款人对银行信贷的需求,存款在各经营主体之间的流动更多受实体经济供需是否平衡、循环是否顺畅影响。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经济更为轻型化,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升级。
央行表示,还要看到,直接融资正在加快发展,未来随着柜台债和企业债等债券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些投融资活动并未通过传统的银行存贷款业务来实现,存贷款和货币供应量也会下降。实际上,这类直接融资不断发展,更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资金使用效率提升,间接融资的作用会相应下降。从国际上看,直接融资较为发达的经济体不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央行表示,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盘活存量金融资源,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同时,支持发挥政策合力,有效调动经营主体的资金运用,更好实现居民敢消费、企业愿投资、政府能兜底,推动实体经济畅通循环。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随着我国经济行业结构转型升级,信贷结构也在变化,传统重资产、低效率行业信贷增速放缓,而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及服务轻资产行业信贷保持较快增长等,也可能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速放缓等,但实际信贷支持经济效率是提升的。目前看,M2同比增长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反映目前货币环境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
温彬认为,未来几个月,伴随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逐步向好、政府部门融资加快以及债市逐步回归基本面逻辑,货币供应量增速应将有所企稳。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责任编辑:李琳琳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