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低空”新赛道 直上“九万里”

江苏南京:“低空”新赛道 直上“九万里”
2024年05月10日 05:52 南京日报

南京加速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新引擎”,2023年全市关联产业营收近30亿元

“低空”新赛道 直上“九万里”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徐宁

日前,亿维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ET9原型机成功完成首飞,该公司的研发人员最近正在对“飞行汽车”的电机、螺旋桨、舵机等核心零部件进行反复测试、优化。在早高峰打个“空中的士”上班,正从梦幻走向现实。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走进大众视野,不断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竞逐新赛道,打造新引擎。近年来,南京市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引导和布局,集聚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培育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在浦口、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区域初步形成了集聚态势,正处在快速崛起的关键期。

看产业

重点产业方向均有布局,优质企业“展翅腾飞”

座舱、几片旋转叶、四轴八桨左右对称……走进位于雨花台区的亿维特展厅,只见浅绿色的ET9原型机模型简洁紧凑,美观大气的外表下隐藏着优越的气动性能。

ET9原型机是一款“飞行汽车”,最大起飞重量2.2吨,可载5人或500公斤,最大航程240公里,最大航速每小时240公里。“和普通的直升机不同,它是电力驱动,属于清洁能源,而且比直升机噪声小、安全性高、价格便宜、运营成本低。”亿维特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张本岭介绍。

张本岭表示,ET9原型机的成功首飞,不仅表明该型号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更标志着该公司从研发产品到商业产品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再看长江北岸,低空经济同样火热十足。2014年在浦口区成立的南京迈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注无人机智能飞行控制、低空影像采集与AI智能分析等技术,致力于打造出更智能的无人机应用体系。

“例如我们为行业用户研发的智汇云——无人机管理应用平台,基于‘AI+AR双引擎’,并融合4G/5G、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无人机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迈杰科总经理陈尧介绍,该平台可管理无人机的航线、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等参数,并进行任务计划和发布,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无人机任务的自动化管理和运营。

企业纷纷“进场”,低空经济迎风起飞。打造新引擎,还需政策加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民航局发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颁发全球eVTOL行业首张生产许可证……

近几个月来国家接连“出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各地积极布局和行动,推出航线规划、组建人才团队等多种方式助推产业发展,抢占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先机。

南京发展低空经济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在研发、制造、配套、服务、人才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已集聚相关企业百余家。2023年,全市低空经济关联产业营收近30亿元。

“南京低空经济的产业基础良好,目前,全市低空经济在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飞行及综合服务等重点产业方向均有布局,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低空制造产业,已集聚有融通军品和民品无人机公司、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南京亿维特eVTOL研发公司等整机制造领域的优质企业。

在低空飞行产业,集聚有大翼航空、若尔航空、新航线和迈杰科等深耕应急救援、空中游览、飞手培训领域的优质企业。

在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产业,集聚有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智慧航空研究院和南京天城交通研究院等专业从事飞行指挥调度、测绘导航服务等领域的优质企业。

产业布局显成效,优质企业“飞起来”。其中,若尔航空专业从事中国区域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投资管理及商业运营,目前已成为中国境内最大的专门投资运营多座通用航空综合服务飞行保障基地机场和自行开展陆上通用航空飞行业务的民营通用航空产业集团之一。

看场景

构建“低空+服务”新图景,制造企业加速崛起

“每天要飞几十架次,无人机配送最大载重能达到40公斤,飞行距离可达15—30公里。”江苏长江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保利告诉记者。

长江汇科技在长江兴隆洲航运服务区开展过往船舶垃圾回收、离岸物品配送等常态化无人机场景应用。截至去年末,该公司水上无人机物流配送平台已服务近50万名船员、超3200家航运企业,发生交易的船舶数超4万条。 

随着警报响起,南京市浦口区消防救援大队展开定期消防演练。只见无人机从飞驳车载机巢中飞出,视频画面实时传送至监控大屏,红外线热成像系统迅速定位“被困人员”,帮助消防员顺利实施救援。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低空经济”蕴含无限可能,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赋能千行百业,构建出一幅幅“低空+服务”的产业链新增长图景。

南京海事部门利用固定翼和多旋翼无人机,对长江98公里开展常态化巡航工作,目前年飞行约15000架次、飞行航时超4000小时,运行一年多时间来,先后发现水上不法行为1000余起。

大翼航空开发的南京消防系统无人体系建设,装备有60余架新型无人机、年出动量约1500架次,广泛运用于灾情侦察、信号图传、三维建模、人员搜救等领域。

若尔航空利用老山通用直升机起降场优质平台,常备直升机5架,在老山和浦口局部区域开设观光游览、应急救援等4—5条空中航线。

场景应用多样,制造企业加速崛起。在拓攻(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架架无人机排着队“走”在产线的轨道上,工作人员正在将一个个零部件组装上去。

“目前有植保无人机、巡检无人机、物流无人机3条生产线,基本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一天能够组装生产50架无人机,月产量超过1500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该公司总经理张羽介绍,公司积极布局行业应用类无人机市场,目前已推出丰鹏600、丰鹏500等多款农业植保无人机,并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已覆盖农业、测绘、电力巡检、安防等行业应用,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秦淮硅巷的一片空地上,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两名工作人员正操控试验无人机,测试未出厂机器的性能。

作为较早布局低空经济的企业,该公司研制的无人机智能化自主作业系统,打造了交通、应急、城市治理等应用场景,并进行了多种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飞行轨迹”扩大至广州、合肥等多个城市,无人系统已应用至应急管理、城管执法、环境检测、公安警用等多个场景。

看创新

发挥科教资源禀赋优势,助力低空经济“扶摇直上”

低空经济就是“向空间要效益”。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市场广阔。同时也要看到,低空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助力低空经济“扶摇直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抢抓“风口”,加速竞逐“低空之城”,创新是关键之举。

“南京低空经济领域科教资源丰富,研发基础力量雄厚,在宁多所高校与低空经济相关,一批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在宁布局,多个领域研发能力全国领先,能更大力度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拥有南航、南理工、东大以及中国电科14所、28所和融通第60所等从事航空航天技术研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拥有南航“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直升机传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小型无人机先进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空管飞行流量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飞行器结构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聚集有南航无人机研究院、南航民航学院、南京智慧航空研究院、南航国际创新港城市空中交通研究院等一批科创平台;

在无人机产品研发、制造、应用以及无人机运行管理(空管、安全评估、适航)等领域,具备一流的人才队伍和研发条件,是全市乃至全省加速推进低空产业创新发展的策源地。

作为江苏省首家中国民航无人机飞行执照考试中心,迈杰科无人机培训中心提供飞行技能培训,组织执照考试。“公司成立之初组建无人机培训团队,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上万名持证的无人机驾驶人员,保障了低空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陈尧介绍。

发挥禀赋优势,赋能产业创新。迈杰科研发的低空无人机智能融合监视系统可以动态、实时地监控并获取低空无人机的飞行数据,从而实现对低空无人机的全面监视,还可以与低空空域管理、运行审批等系统集成,形成更加完善的无人机监视体系,确保低空飞行的安全和有序。

南京大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风筝线无人机云管理系统”已实现无人机、手持终端等传感器数据的信息整合,系统后台可对采集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和AI视频识别,目前已应用在消防救援、生态环境、城市运行、电力、油气、新能源、水利等多个领域。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中航金城副总经理张慧表示,未来,公司将围绕低空空域管理基础设施,低空智联网基础设施,低空枢纽型无人机机场基础设施,城市数字低空应用中台基础设施,数字低空数据、检测、管控中心基础设施等五个方向发展低空经济。 

激发潜能,从“新”出发。南京正加快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使低空经济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