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京华”炫彩绽放!北京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

“魅力京华”炫彩绽放!北京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
2024年05月10日 07:43 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魅力京华”,炫彩绽放。5月10日,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国货潮牌,品筑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品牌日”活动正式开幕。以“魅力京华”为主题的北京展馆,通过打造“北京科创、北京服务、北京文旅、北京消费”4大板块,集中展示北京整体品牌形象。亮点纷呈的展示内容,突出了北京将品牌建设融入科技创新、优化城市服务、促进消费升级和文化创新的显著成效,凸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以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全球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魅力,让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北京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国际大都市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开始,每年的5月10日为“中国品牌日”,拉开了中国品牌蓬勃发展的序幕。北京市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从北京科创、北京服务、北京文旅、北京消费等方面全方位推动品牌建设和发展,逐步打造出北京品牌闪亮金名片。

品牌建设 成效凸显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重要力量

经过十年砥砺奋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和明显成效。

一是原始创新策源功能进一步增强。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科技攻关体系,全力推动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在轨运行。加快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为全国重点实验室,目前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77个,数量占全国总量的28.1%。加快建设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9个设施平台中16个已进入科研状态,怀柔已成为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二是高精尖产业加快发展。原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持续领跑全国,进入创新通道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三类器械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加快布局商业航天、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量子、生物制造、6G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不断开辟。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9%。

三是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推动中关村“一区多园”协同发展,中关村示范区在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稳居第一。推动“三城一区”统筹联动与融合发展,2023年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承接三大科学城成果超过270个,比2022年多一倍。北京市2.83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18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14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四是科技创新开放交流合作深入开展。成功举办2024中关村论坛,期间举行近120场活动,面向全球发布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充分展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建设的成效。成功申办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ASP)2025年世界大会。支持朝阳区建设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引进落地“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等国际科技组织。出台进一步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在京发展的16条措施,累计认定支持107家外资研发中心。

服务业扩大开放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北京市于2020年获批全国唯一的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并启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年多来,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开放能级持续提升。推动国务院批复的首轮251项“两区”任务基本实施。《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获批,迭代推出175项新的改革创新举措。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40余项改革创新经验案例、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等50余项全国首创性政策、形成60余项体制机制创新,落成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等一批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

二是开放布局持续优化。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打造“创新、数智、绿色、便利、协同”5个自贸品牌。优化综合保税区功能布局,天竺综合保税区2023年进出口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设立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京津冀三地签署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探索地方事权“一地创新、三地共享”。已落地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北京中日合作创新示范区等开放区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开放布局,成为北京深化国内外产业合作的重要载体、引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平台。

三是市场活力持续释放。落地全国首家外商独资新设券商、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探索国际研究型医院等模式创新,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5万家。2020年至2023年,北京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89亿美元,占全国的9%,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近97%;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218.2亿美元增至1535.3亿美元,年均增速达8%。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北京上榜企业53家,上榜企业数量连续11年位居全球城市榜首。

文化和旅游品牌彰显首都风范

一是文旅产业发展效能不断提升。成功举办“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旅融合平行论坛,19位国内外文旅领域嘉宾进行了6场主题演讲和2组圆桌对话,集中展示了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方面的最新理论成果;场内外签约项目26个,涉及金额49亿元。举办第四届北京文旅重点项目投融资对接会,投资总额达135亿元。

二是文旅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与亚太旅游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成果清单。积极推动文旅领域国际交流,圆满完成2023年芬兰等五个国家“欢乐春节”活动。成功举办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文化论坛等活动。北京文旅原创短视频《京·粹》入选全国十大艺术和旅游融合经典案例。

三是非遗传播推广力度持续加大。创新举办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展示了来自18个省(区、市)和40个国家近500个非遗项目、3000余件作品,创建了首都非遗国际化交流展示新平台、新品牌。组织开展“百兔闹春”北京兔儿爷作品展等45场次春节非遗活动,让市民群众体验传统非遗魅力。举办“京城非遗耀中轴——北京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发布32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构建高能级消费载体,赋能品牌发展升级

一是消费供给大幅增加,消费地标不断涌现。2023年,新开2万平方米以上商业设施21家,新开商业面积约240万平方米,消费供给大幅增加。京西长安中骏·世界城、西三旗万象汇、首开LONG街开业,填补了京城西部、北部、回天地区高端商业的空白。升级改造而来的DT51、THE BOX年轻力中心等商业综合体成为潮流大咖聚集地、年轻新生代打卡新地标,消费地标不断涌现,持续优化消费空间布局体系,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消费需求。

二是大力发展首店首发经济。2019年出台首店支持政策;2020年出台首店2.0版政策,新增对首店引进方和首发首秀活动给予资金支持;2022年出台首店3.0版政策,加大对老品牌创新发展、国内本土品牌首店、新品首发活动等的支持力度。2021年-2023年,北京累计新增品牌首店、旗舰店、创新概念店2659家,其中全球首店13家、亚洲首店11家、中国(内地)首店171家,北京首店2464家。

多措并举 实干争先

建设一流创新生态,打造品牌创新沃土

颁布《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以“鼓励创新、放权赋能、稳定预期”为主基调,统筹推进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关键新材料等领域研发突破,出台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30余项细分产业支持政策,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智慧城市、信息内容消费、新材料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作用,支持中关村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24条政策,国家和市级部门累计出台配套政策50余项。加强创业孵化和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率先打造23家标杆孵化器。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50亿元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和信息产业领域新设4支百亿级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注重优化营商环境,做细品牌发展服务

一是突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勇当营商环境改革“排头兵”。北京先后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1.0至6.0,实施了1200多项举措,连续三年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保持全国领先。2023年出台《关于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提出打造“1368”框架体系,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有效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营商环境进入全面整体优化升级的新阶段,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紧盯经营主体实际需求,打造暖心高效的政务环境。以“三个一”改革突破为牵引,在餐饮、超市等行业推行“一业一证”;大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大型活动“一件事”入选国务院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案例;率先提出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和数字化监管。

三是营造公平公正发展环境,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制定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方案,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定期走访调研民营企业,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建立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在全市“3个100”重点工程中增加民间投资项目的比重,2024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全国约3.6个百分点。

注重搭建展示平台,助力品牌对外发声

一是举办中国品牌日北京活动。北京连续5年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邀请北京品牌企业积极参与品牌形象展示,通过央媒、市级媒体、新媒体等多种宣传渠道,扩大活动影响力,讲好北京品牌故事,提升北京品牌知名度和北京品牌企业获得感。

二是举办中关村论坛。中关村论坛是中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聚焦国际科技创新前沿和热点问题,举办各类品牌性论坛和创新性论坛,已成为全球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科技创新高端国际论坛品牌。

三是举办金融街论坛。2012年创立以来,金融街论坛已成为各国各方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共同克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挑战的重要平台。2023年论坛邀请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重量级嘉宾出席论坛,围绕当前经济金融热点话题进行交流,积极贡献促进经济发展的金融力量。

四是举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自2012年举办首届以来,服贸会已成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和服务贸易领域的龙头展会品牌。2023年服贸会开展了10场高峰论坛、102场专题论坛、18场边会和72场推介洽谈,线下参展企业2400余家,线上参展企业6700余家,共达成1100余项成果,为国际先进服务和中国服务“引进来”“走出去”搭建重要桥梁。

注重国际本土同发力,推动传统品牌新发展

一是注重本土自主品牌创新发展。通过不断提升老字号企业创效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将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鼓励老企业培育新品牌,丰富品牌消费供给。截至目前,全北京老字号总数达259家,平均年龄达135岁,实现“八成触网、五成直播”;泡泡玛特、九号科技等一批新品牌顺应新消费趋势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二是支持“老字号”企业国际化发展。推动老字号等国潮品牌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老字号品牌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同仁堂国药加快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2023年取得境外收入480.3百万港元;菜百股份与众多国际推广组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北京总店已成为中国黄金珠宝行业新品发布和推广基地。

砥砺奋进 向“新”而行

贯彻新发展理念,掀起自主品牌消费新热潮

新时期,北京市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硬政策”和“软环境”,为企业培厚发展土壤,提升北京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助力在京各类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速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加快推动6G、量子信息、合成生物等高精尖产业发展。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完善支持全面创新的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着力开展高水平科技交流合作,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大力度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首要目标,着力塑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的“北京服务”,不断夯实“北京标准”“北京效率”“北京诚信”营商环境3大基石,全面优化6大环境,实施人才创优、科技创新、产业生态升级等8大行动,带动营商环境实现突破跃升。

三是继续搭建展示交流平台。继续办好品牌日、服贸会、中关村论坛等,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广泛交流,积极推动北京企业在国内外推广“北京品牌”。在国际交流平台以及国际交往活动中,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海外知名度、更好融入国际市场,进一步促进自主品牌价值提升。

四是持续支持品牌发展。建立品牌培育、发展、保护机制,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企业,推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进一步开放平台、开放空间、开放场景、开放资源,打造北京品牌矩阵。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北京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