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电动车充电别成了糊涂账
据报道,当前,虽然不少社区安装了电动车充电桩,但“飞线”充电、拎电池上楼现象仍屡有发生。导致上述现象的除了充电桩数量总体不足、分布不均外,充电价格千差万别也是重要原因。
充电价格不一、收费标准模糊,甚至有的还贵得离谱,背后情况相当复杂。一方面,当初为了解决居民燃眉之急,有些小区在安装充电桩时,接入公共设施电源困难较大,便优先接了商业配电电源,价格明显偏高。后期想重新改造,往往受限于责任主体、客观环境和施工成本等因素,协调起来很费周折。另一方面,尽管很多地方都对电费和服务费采用“分别计价、分别收取”原则,但在一些社区,打包混合收费的情况依旧存在。究其原因,无非是相关企业运营自认为“本小利薄”,试图通过“一口价”来模糊处理,以争取收益最大化,这就导致了各方成本叠加,最后都由消费者买了单。
充电桩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与街道、社区、物业、企业等各方密切相关。解决充电价格问题,也需要兼顾多方利益。平心而论,充电桩收费标准模糊问题,其实不难解决。比如,有的地方给便民车棚安装了电表,充电设施用电纳入民电类别,提供更为便宜的“平价电”,降低运营方用电成本,引导其让利于民,这种思路值得参考。即便涉及商电改造问题,各方也可以积极协同向前一步,不能因为“嫌麻烦”带来麻烦越积越多。就政府部门而言,进一步完善相应规范,制定分级分类定价依据和标准是必要的,但更要抓政策落地,尤其是要做好监管,保障价格公开透明,严厉打击浑水摸鱼行为。
电动车充电桩,不能满足于“有没有装”,更要重视“好不好用”。真正服务好群众,让更多人享受便利和优惠,需要探索的地方还有很多。有堵有疏,双向发力,才能最大限度杜绝各种充电乱象,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孙延安)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