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条马路旁上海老工厂纪事

七十六条马路旁上海老工厂纪事
2024年05月08日 14:40 新民晚报

邢建榕

前不久,徐鸣兄让我为他的新书写序,我大略问了一下书的内容,答是上海的马路。写马路的书多了去,谓铺天盖地也不为过,有风花雪月抒情状,有故事可阅读状,也有城市行走考古状,要写出新意,一个字:难。

及至读到书稿,不得不钦佩徐鸣兄一路行走一路探索,居然在少人踏足和无人踏足的地方,走出了他自己的发现之旅。全书约写76条道路,除外滩周边、南京东路等少数几条精品马路外,几乎全是工厂企业和居民住宅密集的普通道路。作者着重于道路旁的上海老工厂纪事,这在目前已经出版的书籍里很少会被提及,其实这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补他人之阙,拾历史之遗,发城市之光。

开埠初期,外国人喜欢在泥泞小道上跑马,因此上海人习惯称道路为马路。若要富先修路,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与马路同行。1869年,租界工部局从外滩沿黄浦江修一条马路至杨树浦河,名为杨树浦路。杨浦地价低廉,场地空阔,内与租界核心区域联系方便,外与黄浦江码头相接,且可以容纳大量产业工人,这里很快成为兴业投资热土。中国最早的机器造纸局、机器织布局,外商投资的中国第一座自来水厂,远东第一的发电厂、煤气厂,都在此落户,极大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和近代上海的城市化。

大量工厂企业伴随马路延伸,尤其是杨树浦、沪西、闸北、南市和陆家嘴工业区,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者,在此诞生了第一批产业工人。当时上海总人口近250万,工人阶级占几乎五分之一。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社会基础。

电灯一亮,上海成了不夜城。南京路外滩一带马路,最早设置了人行道、行道树、下水道、消防龙头和照明设施等,人气和商业活动都很热闹,号称“十里洋场”。伴随马路辟设和延伸,上海市面日趋繁华,外滩、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等商业区,商店、戏馆、茶楼、饭店林立,上海的商业中心地位,自然由县城迁移至此。

工厂多,人气旺,对上海人来说,马路最具烟火气,最接地气。即使在黄金地段的外滩区域,除了南京路商业街、福州路文化街、江西路金融街这样的名街,也有许多小马路小弄堂,呈现活色生香的通俗文化氛围和市民生活气息。

建筑可阅读,马路可行走,看看“西洋镜”,听听市井声,逛马路是上海人的一种日常享受。来去匆匆似过客,闲庭信步亦主角。回望走过的路,你或许已经白发苍苍,这里一定留有你童年的嬉闹声;固有印象或许已经模糊,但这里一定会有你难解的情结;如果你已去往远方,这里一定会有你浓郁的愁思。(本文系《中国民族工业摇篮:76条马路旁的上海老工厂纪事》序言,有删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上海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