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庄键
界面新闻编辑 | 张慧 杨悦
“你只有拿到了这项通行证才能够出口电池,否则就不合规。”
欣旺达(300207.SZ)ESG体系高级经理吴莎提及的通行证,是指电池产品的碳足迹声明。去年8月生效的欧盟《新电池法》规定,只有附上碳足迹声明的电池,未来才能获准进入欧盟市场。
眼下,中国企业对于这一通行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4月29日,欧委会在去年欧盟联合研究中心起草的动力电池碳足迹计算方法最终草稿基础上,公布了动力电池碳足迹计算规则的征求意见稿。待该文件正式版出台的12个月后,在欧盟市场销售的动力电池就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
根据欧委会的规划,正式版文件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发布,意味着动力电池碳足迹声明要求最早将于明年下半年生效。对于在欧盟市场销售电池产品的中国企业而言,它已成为一柄悬挂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欧盟《新电池法》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工业电池等不同产品,动力电池是首个明确要求公布碳足迹数值的产品。下一阶段,欧盟还将对电池的碳足迹水平分级,并制定最高阈值。
碳足迹声明也是未来“电池护照”中的必要信息之一,决定了这本“护照”最终能否成功拿到。
根据欧盟《新电池法》,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
碳足迹是电池企业最难获得的信息,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是申请“电池护照”过程中遭遇的最大拦路虎。
目前,中国销往欧盟市场的锂电池以出口为主,主要包括动力和储能电池。去年,中国出口至欧洲的锂电池金额为254.17亿美元(约合18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两成,约占国内锂电池总出口额的39.1%。
在欧盟《新电池法》尚处于立法阶段时,已有多家中国电池企业开始建立企业的碳管理体系,并着手对供应链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摸排。对于国内电池企业而言,此前进行的碳足迹核查更多以公司层面的整体碳排放为主,产品碳足迹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
碳足迹是衡量某个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量的总和。按照欧盟电池法的规定,电池产品碳足迹的计算范围涵盖“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获取和预处理,电池生产制造,电池分销运输,以及电池回收再利用四个环节,这些环节累计的碳排放量,决定了一款电池的碳足迹高低。
去年4月,由吴莎所在的ESG部门联合欣旺达各个业务部,选择了包括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在内的十款公司典型产品进行碳足迹计算,并聘请了认证机构对其结果进行验证,相关工作在去年底已陆续完成。
电池碳足迹的计算,包括确定边界范围、数据收集、建模、核算与分析等不同步骤,由掌握相应数据的业务部门通过外购软件,计算各自板块电池产品的碳足迹。在欧盟动力电池碳足迹计算方法等要求逐步落地后,欣旺达还将根据时间表,优先推动出口动力电池的碳足迹计算和认证。
吴莎告诉界面新闻,通过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能更好地熟悉碳足迹的计算流程,明确数据收集等环节的相应标准,以及各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这套工作流程将同样适用于其他电池产品的碳足迹计算。
类似的碳足迹试算,已经成为中国电池行业的普遍作法,以此摸清产品家底,并为未来逐步降低电池碳足迹水平作准备。亿纬锂能 (300014.SZ) 透露,计划今年完成所有出口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工作,以应对欧盟电池法的碳足迹信息披露要求。
出于应对欧盟电池法的目的,国内电池企业也在布局内部的产品碳足迹管理平台。去年,宁德时代(300750.SZ)上线了自主开发的时代碳链系统,用于对电池产品碳排放进行统一计算。远景智能也建立了针对动力电池的碳管理平台,为同为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的远景动力计算每一批电池产品的碳足迹数据。
电池企业为应对碳足迹声明所投入的资源,也将增加电池产品的生产成本。界面新闻采访的多家电池企业并未透露相应成本的增加情况。“这些作法是为了满足政策和客户要求而不得不做的事情,它并不是可选项。”吴莎称。
在碳足迹计算过程中,数据收集是核心环节。欧盟电池法所颁布的计算规则明确,电池生产核心环节的数据需要在相应的制造工厂收集,涉及所使用原材料的类型和用量、生产过程中的耗电、用水等信息。
这些环节包括正负极、电解液的生产,以及电芯、模组制造等诸多工艺,数据应每年进行收集,并以年度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上述环节所涉及的数据收集量将达到数百种,如果某个环节有多家供应商,数据量就会更多。
欧盟选择以碳足迹为手段对电池进行管理,主要原因在于电池行业本身的碳排放特性。在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中,来自于上游供应链的碳排放占据绝大部分。根据宁德时代的统计,这部分碳排放占到电池产品碳足迹的85%。
欧盟对于碳足迹的各项要求,倒逼着电池企业必须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碳管理,才能获得进入欧盟市场的入场券。
亿纬锂能双碳工作部总监肖忠湘告诉界面新闻,欧盟电池法的碳足迹计算规则中,要求产业链偏下游的电池企业、汽车企业承担起获取上游各环节供应商碳足迹的责任,包括矿产资源开发、材料制造、以及这些环节能源使用、物流运输等环节,达到上述要求显然需要一定时间。
对于电池企业而言,上游供应商是否配合数据收集变得至关重要。
界面新闻了解到,部分供应商考虑到核心配方的机密性,不愿意披露材料的用量或配比等具体信息,导致电池企业在推进碳足迹核算时受阻。
吴莎告诉界面新闻,一级供应商相对愿意接受电池企业的碳管理要求,提供经过第三方认证的现场数据,但是对于二级供应商,电池企业的管控力度相对较弱,数据收集难度也陡然上升。
“我们采取的方式是推动一级供应商,再逐层往上传到到二级供应商。如果大家把整个链条打通,那就会很顺畅,但现在大部分电池企业都没有办法做到。”吴莎称。
在数据收集阶段,数据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
TUV南德意志大中华集团商用产品部高级经理张书博注意到,在能耗数据收集过程中,部分电池企业无法提供针对某个电池型号生产环节的具体电量,导致其用于计算碳足迹的数据并不完全可靠。TUV南德的业务之一,是为企业提供碳足迹认证服务。
对于电池生产的非核心环节,欧盟电池法也允许使用背景数据,进行碳足迹核算。
背景数据是指某类电池生产原料的单位碳排放,可以通过调用公共碳足迹数据库获得,用于直接计算该原料的碳足迹。相对于需要现场采集数据的方式,其计算过程更为简单。
但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
在欧盟电池法认可的碳足迹数据库中,所录入的与中国相关的数据数量较少,且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肖忠湘称,目前数据库中的大部分数据来自欧洲,因此当产自非欧洲地区的动力电池计算碳足迹时,地理代表性较差,而地理代表性是数据质量评级的三大核心指标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碳足迹核算结果的失真。
远景智能零碳产品首席科学家邱林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类似Ecoinvent这样的数据库通常有两万多条数据,但是与中国相关的数据只有两三百条,同时这些数据的来源可能仅为文献资料,无法反映中国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况。
目前,中国尚未建立类似的碳排放数据库。包括远景智能在内的企业已进行自有数据库的搭建,并且正在丰富数据库的数据条目。
邱林称,下一步,这些自建的数据库还需要获得欧盟的认可,使得数据库中的数据能够用于计算国内电池碳足迹,并最终体现在碳足迹声明中。
在电池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其原材料生产阶段,会消耗大量电力。电力碳足迹因此成为了决定电池碳足迹高低的一项重要因素。
电力碳足迹是指涵盖了电力从原料生产、运输、发电和输配电等环节的所有碳排放。根据远景智能的测算,电力碳足迹通常占到电池碳足迹的七成左右。
按照欧盟联合研究中心对于电池电力碳足迹的计算方法,涵盖四种电力模型,可以据此分别计算不同电力来源的碳足迹,最终形成总的电力碳足迹。这四种模型包括现场发电、供应商特定电力产品、剩余电力组合以及平均消费组合。
在北京电链科技双碳事业部总监郑颖看来,电池和电池材料厂商的用电主要来自于外购电力,因此降低电力碳足迹最可行的方式,是在计算电池电力碳足迹时,能够使用供应商特定电力产品以及剩余电力组合两种电力建模方式。
供应商特定电力产品,是指从供应商处特定采购的电力。剩余电力组合则是剔除这部分电量后,余下的各发电类型。
针对前者,可以通过溯源生产企业所使用电力的形式,比如是风电还是水电,据此计算电力碳足迹。针对后者的计算,则需要使用该国剩余电力组合这项数值。
部分国内电池和电池材料厂商为降低碳排放,已采购了水电、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用于生产环节。这部分因采购绿电形成的电力碳足迹降低,可以通过采用上述计算模型得到体现。
但在欧委会4月底公布的动力电池碳足迹规则征求意见稿中,默认使用平均消费组合和电力直连两种电力模型计算方式,并未采纳欧盟联合研究中心所推荐的四种电力模型的分类方式。电力直连是指发电源与电力使用端直接连接,不通过外部电网。
郑颖认为,征求意见稿中的电力碳足迹计算方式更为简单,但是对企业来说,也意味着可降低电力碳足迹的选项变少了。
这项规则调整,使得中国电池企业通过采购绿电形成的电力碳足迹降低优势无法体现。电力碳足迹的多少,将主要取决于该国平均电力碳足迹的高低。
按照欧盟电池法的碳足迹计算规则,在电力碳足迹的计算中,只能选择欧盟所接受的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进行相关计算。
若采用平均消费组合的电力碳足迹计算方式,根据此类数据库中所录入的相关数据,中国平均电力碳足迹数值将较日韩等主要动力电池生产国高出20%以上,进而导致中国动力电池的碳足迹“系统性”地高于日韩产品。
目前中国并未公布国内平均的电力碳足迹数据。如果该数值公布,其是否与欧盟的计算规则相一致,适用于欧盟电池法案下的电池碳足迹计算,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邱林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对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在现阶段完成产品碳足迹声明的难度并不是特别大,但所披露的碳足迹数值高低,以及是否能反映真实情况更为重要,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在碳足迹要求实施的第一阶段,企业由于仅需要提交产品碳足迹声明,所承受的压力相对有限。但当碳足迹分级和限值的要求逐步落地后,压力将逐步加大,因为无法达到相应碳足迹标准的电池将被限制采购或者禁入欧盟市场。目前,欧盟尚未明确将如何对电池碳足迹进行分级和阈值。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