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江苏在行动②|播种热爱生活的种子!看徐州如何上好劳动教育“必修课”

教育强国建设江苏在行动②|播种热爱生活的种子!看徐州如何上好劳动教育“必修课”
2024年04月30日 15:01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编者按: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近年来,江苏各地画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路线图”,探索更大范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路径。近日,省教育厅开启“教育强国建设江苏在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同步推出《教育强国建设江苏在行动》系列报道,展现各地持续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夯实教育强省基点的经验成果。

多年来,江苏各地各校高度重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在政策制定、课程教学、队伍建设、校外实践、家校共育等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呈现出“起步早、发展快、体系全、机制活、支撑强、成效好”等六大特点,也涌现出一大批“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先进典型。

近日,省教育厅“教育强国建设江苏在行动”走进徐州,探寻徐州劳动教育的新经验。徐州把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着力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推进过程中涌现出徐海路幼儿园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典型案例,为劳动教育落实落地提供了大量实践范本,不断丰富劳动教育模式和内涵。

劳动课程体系更完善,各学段侧重不同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各学段课程方案,逐步实现劳动教育独立设科。徐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石启红说,市教育局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将劳动教育严格纳入课程管理,保障劳动课每周不低于一课时。统一制定全市中小学生劳动任务清单,分学段突出劳动教育重点,科学设计劳动项目。小学注重劳动启蒙及习惯养成,初中注重增加劳动知识和技能、初步养成吃苦耐劳品质和职业意识,高中聚焦丰富职业体验、提高技能水平。全市256所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利用资源优势打造了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和课例,572所中小学开辟了专门区域进行种植、养殖等劳动实践。

在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于涛正在带着学生们制作玩教具。劳动课程与专业特色结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是重要的就业方向。在学校学习的玩教具制作技能,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应用。在学生们精心制作下,小椅子、小锤子等一件件玩教具展现在大家面前。同时,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理论课程36学时,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社团活动有机融合,打造劳动教育“第二课堂”。

不同学段的劳动课程,培养的重点有所不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明介绍,学前阶段着力建构“乐活”劳动课程体系,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生活劳动体验课程体系。如,徐海路幼儿园的悦生活、会生活的“乐活活”劳动课程、大黄山实验幼儿园丰富田园种植的“亲自然”课程,有效推动了经开区学前教育品牌文化的提升;小学阶段着力构建“乐研”劳动课程体系,长安路学校开展食育课程,课堂上孩子们准备菜肴素材,学习烹饪技巧,让成长的每一天热气腾腾,童年的生活有滋有味;荆山小学、山黄小学以“童耕园”“勤耕园”培养了一批“勤劳的小蜜蜂”;中学阶段着力构建“乐创”劳动课程体系,依托校园“五谷园”“科技场”、家庭“微农场”、社区科技园、区域综合性劳动实践基地等开展多姿多彩的劳动内容,通过课题研究、科学创作、文学创作、艺术创作等,培养学生不畏艰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学习品质和劳动精神。

“小学的劳动教育更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到大学是要掌握高科技专业技能的劳动。”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部长张绍良介绍,学校自2020级本科生开始设置32学时的《劳动教育与实践》必修课程,并写入培养方案,贯穿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生涯。并立足学校特色资源条件,多元化探索课程建设模式、开课模式、教学模式。结合学校专业特色,推出了“双碳科技”“矿大地质行”“矿大林一树一码”等劳动教育实践项目,“经过劳动实践,同学们在进行毕业设计,尤其与工程相结合的课题时,更看出比较明显的进步”。

拓宽劳动渠道,校内外实践基地让劳动更“可感”

石启红介绍,全市打造中小学素质教育劳动实践基地10家,总计规模可同时容纳1万余人参加劳动实践。打造市课后服务校外教育基地125个,蕴含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资源。2021年江苏省徐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揭牌运行,建成了厨艺工坊、生态农业体验中心等20余间专用教室,打造了马庄香包制作、万通传统酿造等多个“非遗”“中华老字号”劳动教育特色项目,每年接待全市1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劳动实践基地,成为校园劳动课的有效补充。在江苏省徐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簪花制作课、厨艺课、木艺课等课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木艺榫卯课程教师刘亮正在教孩子们制作鲁班锁,鲁班锁的连接不用钉子和胶水,而是依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看似简单,却凝结着古代工匠不平凡的智慧。而在一旁的簪花课程教室,孩子们不仅学习了古代簪花的历史和知识,还对簪花技艺进行改良应用,将簪花与日常发饰结合,以花为簪的历史文化,穿越千年,在今天又重新成为一种潮流。

据悉,徐州经开区全面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师资培养、支撑保障等系列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经开区产业集聚、工业集中、农业科技集约等优势,建立徐工、千菇园等综合性劳动实践基地,印发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职业体验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白名单”,为20多所学校建设校内外农业劳动实践基地,各学校充分利用基地开展劳动教育。

徐州市云龙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红艳说,各校积极挖掘校内劳动教育资源,利用校园空地,开辟专门区域用于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新城实验学校建设校内“少年农学院”,持续开展“开耕节”“犁人节”“颂麦节”等农耕文明主题课程。鼓励各校积极整合校外资源,与徐州农科院、医科大学、科研机构广泛合作,为中小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校外劳动基地。解放路小学与铜山区棠张镇跃进村、贾汪区江庄镇徐州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将劳动课程搬进“田间地头”,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农耕文化,体验劳动快乐。

因地制宜推动劳动教育,提升育人实效

各地各校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因校制宜创新推进劳动教育。据悉,徐州市贾汪区将劳动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开展老人关怀等劳动实践挖掘生命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邳州市制定《中小学劳动课程建设计划》,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实现课程育人。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成立“少年农学院”,搭建农业种植基地、工业拆装探究室,开展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铜山区何桥镇中心小学与徐州市农业科学院、新农乡村振兴研究院签约,共建课后服务校外教育基地,开展农事研学活动。丰县赵庄刘集小学发挥乡村小学优势研发“大蒜课程”“大豆课程”等校本课程,真正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麦田里周围有许多花花草草,那是我给麦田编织的花环。”徐州新城实验学校是一所乡村学校,而在校园内,有一所“少年农学院”。学校校长陶勇介绍,学校将校内废弃的土地拓荒为“三生万物园”,在农科所专技人员和学校老师指导下,每周四下午学生会根据兴趣来参与农耕活动,从犁地、播种,到浇水、除草,再到收割,不仅可以学到实际的农业技能,还能在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农业与科技结合,学校还打造了“云”生态实验室,装有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学生可以运用编程知识,操作系统实现自动化种植。

在邳州市占城镇中心小学,学生们化身“葫芦娃”,正将葫芦苗移栽到地里,还有一部分学生正在去年摘下的葫芦上作画。校长汤金龙介绍,学校充分依托乡村教育资源,深入挖掘“乡土”元素,创设“葫芦娃”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在葫芦种植、田间管理、采摘收割、去皮加工、晾晒打磨、刻画彩绘等全过程参与中,潜移默化受到文化、价值观、审美情趣等元素渗透、浸润,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行为习惯、热爱劳动和精益求精的劳动品质。

“葫芦来自荒野田间,它本是一‘俗物’。孩子们手耕锄刨,蓝提尺刮,在课程中学农,也不可谓不‘俗’。”汤金龙十分感慨,种植中,孩子们一起观察葫芦生长的过程,学习劳动技巧,体会父母辛苦。他们写下观察日记,记录小葫芦的发芽、出土、展一片叶、开一朵花。“我们期待,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葫芦娃’综合实践课程将会以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加完备的形式助力学校发展,成为探索乡村小学特色教育发展之路、丰富育人载体、提升育人实效的有效途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杨频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