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桃花 不负春光

灼灼桃花 不负春光
2024年04月27日 02:06 兵团日报

●李梦岚

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没有文化内涵。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先民的某种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被世代承袭相传。每年春风拂面时,兵团部分团场连队的桃花便竞相绽放,散发出阵阵幽香,吸引着游客前来观赏。

春日盛放的桃花,花瓣轻盈飘逸,花色娇艳欲滴,是大自然中最美丽的风景之一。桃花之美,不仅在其娇艳,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象征。从远古传说到风土人情,从自然风光到诗词歌赋,桃花如同点点繁星,散落在历史的字里行间,始终扮演着恰如其分的角色。

植桃历史 绵久悠长

即使没读过《诗经》的朋友,大抵也都知道《桃夭》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因为这句诗实在太美了,“灼灼”二字使桃花之明艳生动尽显眼前。《桃夭》开创了我国以花比美人的先例,自此,有关桃花的诗词层出不穷,比如,唐代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唐代韦庄的“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宋代陈师道的“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

我国是桃树的故乡。桃树树态优美、枝叶扶疏,桃花花朵丰腴、色彩艳丽,春暖之时便开始绽放。远远望去,桃花如霞光,似粉色的云朵在枝头轻轻摇曳,或含苞,羞涩地依偎在枝丫间;或怒放,毫无保留地展示着绝世芳华。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采食野桃了。河南郑州二里岗、浙江余姚河姆渡等遗址都发现过野生桃核。

《诗经·国风》中有“园有桃,其实之肴”的句子,这说明古人很早就将桃树移植在果园里了。《诗经·大雅》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更是“投桃报李”的由来。东晋葛洪《西京杂记》中有“汉武帝修上林苑,诏群臣献奇花异果”的记载,这些“奇花异果”中仅桃就有缃核桃、紫文桃、霜桃、金城桃等数十种,正如唐代李峤诗中所写:“还欣上林苑,千岁奉君王。”至唐宋时期,我国各地植桃更为普遍,宋代周师厚《洛阳花木记》中记载,仅洛阳一地就有30多个桃树品种,其中还有二色桃、千叶绯桃、紫叶大桃等新品种。可见,我国古代的桃树品种非常丰富。现在,全世界已有近百个国家种植桃树。

桃树分为果桃和花桃两大类,其中,油桃和蟠桃主要用作果树栽培,花桃和碧桃主要供观赏。我国最早记载桃品种的古籍是《尔雅》,而在《礼记》中,桃已与李、梅、杏、枣一同被列为祭祀神仙的五果。

明人王象晋《群芳谱》中记载的日月桃、美人桃、鸳鸯桃,清人陈淏子《花镜》中的“花色紫黑,似墨葵”的墨桃等,是桃树、桃花中的异种难得者。

桃花景致 雅俗共赏

《吕氏春秋》载:“始雨水,桃李华,苍庚鸣,鹰化为鸠。”桃树生长在春天,作为春日盛放的花儿之一,桃花总是早早就支棱起耳朵,粉红的芽苞齐刷刷探出头,那娇艳欲滴的姿容,让如梦似幻的大地景致与朵朵缤纷交融,于是,第二天太阳再次升起时,天地之间忽然变得千娇百媚起来。可以说,桃花独有风姿,是春天最夺目的主角之一。

我始终认为桃花是春天的象征,也最懂春天。桃花花色丰富,主要有白、粉红、红等色,其次为深红、紫黑,或红白、红粉、红白粉等复色类型。花型多为复瓣和重瓣,花瓣柔软光滑,少则五六瓣,多则几十瓣上百瓣,花瓣与花蕊相互辉映,在阳光下如同少女脸颊般娇艳。

红色桃花盛开之时如霞如涛,仿佛燃烧的火焰,外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花香,给人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感觉。白色桃花清新芬芳,带有一丝淡淡的甜味,显得清新脱俗,如同雪花般纯洁无瑕,给人宁静和清新的感觉。清代李渔用“草木之中,惟桃李可以领袖群芳”来说明桃花的地位,自感实至名归,使人信服。

桃花观赏性极强。文人骚客在描摹春景、铺陈春光时,喜欢以桃花落笔。诗魔白居易用“一树红桃亚拂地,竹遮松荫晚开时”形容满树桃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致,诗豪刘禹锡用“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描述了唐代的桃花盛景。至于诗圣杜甫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北宋苏东坡的“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南宋陆游的“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南宋杨诚斋的“每一团花三丈许,红花团绕白花团”等诗句,更是将不同场合的桃花描摹得美不胜收。在文人的铺陈下,久而久之桃花拥有了高洁、高雅、朴实、乐观和淡泊的品格,被赋予许多独特的意蕴。

除了文人用华丽辞藻、字字珠玑赞美之外,桃花也最有乡土气息,在寻常百姓家和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桃花之美,在于它以独有的色彩之美和姿态之美,与大千景物融为一体,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美。在山野茂林中,红桃与绿柳搭配,桃花烂漫,柳枝飘荡,春风拂面,桃红柳绿,可谓“春风过柳绿如缲,晴日烝红出小桃”。在园林村社里,桃花与修竹配植,几树粉桃掩映溪流,修饰茂竹,可达“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使桃花更加艳丽雅致,营造出我国园林的独特景观。

桃花食馔 春鲜佳选

俗语云:“春食花,夏食瓜,秋食果,冬食根。”春天以花入馔,食之有道,可谓吃花正当时。其中,桃花因营养绝佳,成为人们春天尝鲜的必然之选。

花馔在我国历史悠久,桃花除直接鲜食外,还被制成桃花糕、桃花丸、桃花饼等食品。桃花粥是唐代民间的岁时食品。寒食前后,以新鲜的桃花瓣煮粥,至明代末此俗犹存。唐代冯贽《云仙杂记》云:“洛阳人家,寒食装万花舆,煮桃花粥。”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寄扇》云:“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下妆楼,桃花粥吃个饱。”如今,河南洛阳等地依然有寒食服桃花粥的习俗。

桃花不仅食用价值高,药用价值也高。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载:“桃花三株,空腹饮用,细腰身。”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载:“桃化味苦、平、主除水气、利大小便,下三虫。”

除有活血、通便、治水肿等妙用外,桃花还有“令人好颜色”之功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桃花“去雀斑,同冬瓜仁研,蜜涂;粉刺如米,同丹砂末服,令面红润;同鸡血涂身面,光华鲜洁”。可见,古人对其美容价值的认识很久远。《太清方》里写道:“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颜色。”

古人喜用鲜花入酒,制成佳酿,桃花药用价值高,自然成为最佳选材,早在秦代就已经有了酿制桃花酒的工艺。

《本草纲目》中载有桃花酒的酿制方法:“取桃花半开花苞去蒂,留花瓣和花蕊。一斤酒要用二至三两的桃花直接泡制,当酒呈粉红色后便可饮用。”《千金要方》中也有类似记载:“三月三日收桃花,取一斗一升,井华水三斗,曲六升,米六斗炊之。”不知何时传下来桃花酒有驱邪祈福、防治百病等功用,于是逢年过节就再也少不了桃花酒了。至今,民间有饮桃花酒的习俗。

古人写有不少有关桃花酒的诗词。其中,“桃花盛开飘洒香,浓香甘醇沁心房。美容养颜独一树,赞得才子赞家乡”,这首《桃花酒赋》流传最为广泛。唐代羊士谔诗云:“忘怀不使海鸥疑,水映桃花酒满卮”;元末明初杨维桢写道:“秋题未写桐叶笺,春妆尚带桃花酒。”

桃花寓意 丰富美好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桃花寓意着爱情、美貌、对自由及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将桃树视为“五木之精”,将桃花当成美好事物的化身。

提到桃花的寓意,不能不联想到《山海经》中关于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追日,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里的“邓林”据毕沅注,即桃林。血肉化桃林表现了夸父甘愿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

关于桃花寓意的另一个故事来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他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佳境,那落英缤纷,良田美池、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呈现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画卷。桃花源是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唐代王维就有“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感叹。

也因如此,古人喜欢以“桃花”为地名,如,桃花岛、桃花岭、桃源谷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汪伦桃花潭送李太白等历史典故也是妇孺皆知。到了明代,唐伯虎更是写下脍炙人口的“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的《桃花庵歌》,通过桃花明艳动人的存在与人生虚无荒凉的对比,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桃花美丽而娇嫩、短暂而珍贵,它在文人志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矛盾之外,也常常寄托着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成为赞颂纯洁浪漫爱情、甜蜜美好婚姻的象征。古人在祝贺婚礼时常常吟诵《桃夭》,陈子展在《国风选译》中写道:“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可见,以《桃夭》赞美婚姻的习俗已久。

桃红含宿雨,柳绿带朝烟。桃花既得文人偏爱,也是寻常百姓家的胜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长期以来桃花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桃花酒赋 唐代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