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截至2023年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2592.36亿元,较年初增速33.10%;绿色贷款余额1560.47亿元,较年初增速41.47%;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315.16亿元,较年初增速34.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34.9万户,较年初增速16.6%;养老金资金账户突破130万户,成为率先突破百万的城市商业银行……
这是北京银行近期发布的年报数据,透过这份年报,复盘北京银行成长轨迹,不难发现,北京银行追求的不只是营收利润增长,更是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恪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并以实际行动擦亮了“负责任银行”的形象。
服务科技强国建设
汇聚“科技金融”新动能
北京银行依托身处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区位优势,持续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完善专营体制建设,新增16家科技特色支行,完善产品体系,推出“领航e贷”“联创e贷”“金粒e贷”“创新积分贷”等创新产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客群信贷投放,“领航e贷”推出一年以来,已累计为超4000户“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近400亿元。
同时,北京银行聚焦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需求,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若干措施》,根据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上市期、腾飞期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提供全过程陪伴式金融服务。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原点,向前推出“金种子工程”,发现具有“专精特新”潜力的“金种子”企业,支持“金种子”萌芽破土,茁壮成长;向后延伸到“金融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程”,助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
截至2023年末,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2592.36亿元,增幅33.10%;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550.47亿元,增幅20.12%;“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729亿元,增幅187%;服务“专精特新”企业1.29万家,较年初实现翻倍。同时,北京银行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推出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的纪实观察类节目《专精特新研究院》,汇聚生态合力,为“专精特新”企业搭建融通大平台。
共筑绿水青山
打造绿色金融“京行特色”
北京银行聚焦“双碳”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积极发展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绿色理财业务,充分发挥“一个北京银行”集团联动优势,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截至2023年末,北京银行绿色贷款余额1560.47亿元,增幅41.47%;持有绿色债券余额181.6亿元,增幅84.59%。积极拓展绿色理财、绿色投资、碳金融等创新产品服务,高效满足客户需求。参与光伏发电公募REITs战略投资-“中航京能光伏REIT”;累计落地碳减排贷款6.32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12.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发布基于可量化环境效益的碳账户挂钩贷款产品“京行碳e贷”,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双碳”战略。
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表示,北京银行深化与北京绿色交易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机构共赢合作,共同拓展绿色金融生态圈,用实际行动擦亮“环境友好型银行”的底色。
聚焦“双碳”目标,北京银行围绕节能环保、污染防治、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加大绿色信贷投入。
据了解,该行积极与研究机构、交易所、园区、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开展交流合作,拓展绿色金融合作平台。2023年,与北京市通州区相关部门签署绿色金融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支持首都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国际中心建设;与北京绿色交易所签署深化绿色金融业务合作协议,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业务合作,支持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北京银行高度重视低碳运营,扎实推行绿色办公,引导全行员工树立低碳环保理念。加强能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纸张管理、乘用车管理,倡导节水节电、绿色出行,减少自身碳排放。深化网点绿色低碳运营,加强网点碳排放管理,通过购买CCER等外部方式抵消自身碳排放,部分网点在运营层面实现“碳中和”。
主动作为支农支小
彰显普惠金融“京行担当”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中较为活跃的“细胞”,在加快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银行始终将服务小微企业作为立行之本、发展之源,持续加大普惠金融发展力度,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截至2023年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315.16亿元,增幅34.50%;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34.9万户,增幅16.6%。
2023年6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对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出具体要求。
2017年以来,北京银行坚决落实北京市援疆工作部署,先后6批次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吉亚乡阿孜乃巴扎村、巴什兰干村、库木巴格村3个村派出驻村工作队,深入开展助力发展、为民服务的乡村振兴工作。
在北京银行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阿孜乃巴扎村建强基层组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实现一年脱贫摘帽,两年百分之百脱贫,三年人均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2023年村民平均年收入14331元,日子越来越红火。巴什兰干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努力发展壮大木材厂和香菇种植基地,开展绿色种植养殖,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振兴村民“家门口”的产业,实现稳岗就业,持续稳定增加收入。库木巴格村大力发展养殖业等措施做精一产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就近就地解决12人就业,做优二产促村民快速增收;同时,将8间门面房优先租赁给家庭困难户使用,解决了8户家庭创业问题,产生村集体经济4万元,以此做强三产实现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截至2023年末,北京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173.76亿元,增幅超30%。同时,北京银行始终坚持精准化帮扶,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不断钻研开拓、创新思路,通过开展产业帮扶、消费帮扶、就业帮扶、公益帮扶等工作,让乡村振兴工作更加可见可感。2023年度,北京银行乡村振兴工作先后获得《金融时报》“2023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上市公司乡村振兴优秀实践案例”、《银行家》“2023年度银行家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创新优秀案例”等多项荣誉。
增进服务民生福祉
传递金融服务“京行温度”
北京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金融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超2900万零售客户构建从儿童金融、成长金融、创业金融,到家庭金融、财富金融、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打造“伴您一生的银行”。从“一老一小”持续发力,截至2023年末,北京银行“小京卡”发卡量近110万张,举办各类“京苗俱乐部”活动1.6万场,累计服务190万儿童客户和家庭;全力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丰富养老金融产品货架,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超130万户;线上推出“尊爱版”手机银行,线下设立“长者驿站”特色服务网点,为老年客户提供完美服务体验,完善“账户+产品+渠道”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此外,北京银行与北京市总工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进构建工会金融服务新生态,工会卡发卡615万张,服务建会单位8万家。建设“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2.0版,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暖心服务,全行设立户外劳动者驿站超过50家,荣获北京市金融工会系统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优秀奖”和“建设奖”。
推进“数智转型”新突破
为高质量发展构筑“京行支撑”
无论数字时代生产力质态如何演变,“以客户为中心”的根本导向始终不变。霍学文表示,离客户和用户越近,数字化转型成效越显著。北京银行秉承“让业务流程更优、让双客体验更好”的朴素初心,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坚持“一个银行、一体数据、一体平台”理念,通过数字化转型统领发展模式、业务结构、客户结构、营运能力、管理方式“五大转型”,积极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银行。
2023年,北京银行顺利完成统一数据底座、统一金融操作系统、统一风控平台建设,成功打赢数字化转型“三大战役”,顺势启动以“大零售—大运营—大科技”为核心的“新三大战役”,推动数字化转型迈入二轮提速阶段,为业务高质量发展构筑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体系。
同时,北京银行前瞻打造“AI驱动的商业银行”,与头部企业联合成立“金融智能化创新实验室”,共同探索金融大模型构建,积极培育“大模型+小模型”驱动的新一代金融人工智能核心能力。发布AIB平台,系统构建“AI+”金融全图景,自研“京智大模型”的同时,引入多种主流开源大模型。形成代码生成、代码注释等基础应用场景,同时,面向理财经理、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综合柜员、远程客服等岗位角色,部署“北银投顾”“财报助手”“运营助手”“智能客服”“京客图谱”“数币银行”“京行研究”等问答机器人,大幅提升员工工作效能。加速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赋能移动端渠道建设。推出手机银行APP8.0,实现全个人客户体验和运营智能化水平全新升级,截至2023年末,北京银行手机银行个人客户规模达到1585万户。推动企业网银9.0、企业手机银行5.0、开放银行、微信银行“四位一体”立体化服务渠道协同发展,对公渠道能力中心建成投产,对公客户渠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2024年,北京银行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可持续理念引领新时期转型发展,扎根实体经济,强化特色经营,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为建设金融强国持续贡献京行力量。(董潇)
(图)北京银行驻村工作队指导村民通过现代化蔬菜种植推动乡村振兴。北京银行供图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