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五一”假期,“五一火车票秒没”“买长乘短”等问题持续引发关注。
据报道,某女士在12306APP购买5月1日G1278次高铁车票时发现,选择买“武汉-天津”没票,多买一站选“武汉-唐山”却有票。部分旅客和网友质疑12306此举是否是在变相纵容“买长乘短”行为。
对此,铁路部门回应:不鼓励也不建议“买长乘短”。而针对实际操作中旅客被迫“买长乘短”问题,12306客服回复:铁路部门也不希望旅客多花钱,但运力毕竟有限,票额的分配会优先满足长途旅客需求,等等。
“买长乘短”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铁路购票困境。2023年国庆假期前夕,“买长乘短”就引发过一轮舆论热议。逢节假日出行需求激增时,“买长乘短”就成为旅客和铁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龚先生发现,不少同事也身陷“买长乘短”的无奈困局之中。
破解“买长乘短”,铁路方面确实存在很多现实困难。
铁路运力有限是个客观现实。节假日客流暴增,尽管铁路部门通过加大通过速度、智能排车、错峰排车等等措施提高运输效率,但是,运力无法完全满足公众节假日的出行需求,其中的无奈,大家都能理解。
12306售票机制有自己的运行算法,但算法不是万能的。旅客的出行意愿带有很大的随机性,什么时候要去哪,有时候当事人自己都不能提前确定。铁路售票系统无法精准估算所有人的出行需求,并做到完全合理分配车票。
特别是近些年在出游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遇上假期,不少线路的高铁座无虚席。铁路“故意让人‘买长乘短’“是为了多卖长途票赚钱”的这个猜测,应当也不成立。
还有人对旅客的购票理性提出了希望。理论上,只要每个人都老老实实按需购票,根据铁路官方的说法,候补兑票成功的概率达75%以上。但是,设身处地为旅客想想,假期出行,酒店行程都订好了,而铁路全程票卖不完才会于发车前24小时内调整比例再次放票,买短途票旅客候补成功与否的不确定性会不会让人焦虑得想挠墙?所以,不少旅客宁可多花钱“买长乘短”,就是为了规避候补失败的风险。
旅客被迫“买长乘短”,增加了经济负担,自然不高兴。而对于铁路部门来说,未乘区间座位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既影响了整体运输效率,也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
说白了,“买长乘短”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双输”。
那么,还是大家都来想想办法,找出一套能兼顾各方利益的可行办法,精准优化和尽力满足假期出行旅客的需求。
比如,加大对票务系统的研发力度,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提升票源分配的精准度和灵活性。铁路部门优先保障长途旅客乘车,是因为这些旅客需求更迫切,而短途旅客有替代性出行工具,尤其是在春节等长途刚性需求非常强烈和集中的假期。但是,和春节相比,“五一”等假期旅游需求更高,一些特定的目的地比较容易预测。有网友建议,给现有售票系统叠加功能,提前收集出行目的地意愿,再结合往年的出行数据,提高系统预测的准确性,动态调整座位分配,减少资源浪费,提升旅客满意度。
再比如,积极探索更加人性化、多样化的售票方式,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有网友提出,适当增加短途票的资源,同时研发一个拼票功能,让不同的短途旅客提前拼票,这样既可以满足短途旅客的出行需求,又避免了运力空置。
还有网友建议,根据大数据及时调整票额分配,在候补票较多的地区,提前分配票额,优先出票。
这些办法都指向了及时根据需求、灵活调整。公众期待的是,铁路部门能够将出行需求进一步细化,服务更精准化、人性化。
铁路不仅承担着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也肩负着满足群众公共需求的社会价值。以往,铁路部门多次以务实举措满足了社会期待。如面对第三方抢票软件售票、发疯求票、两地运输需求突增等问题,铁路部门都曾以切实、高效的举措回应了旅客、解决了难题。
网友们希望,铁路驶向的是直面困境、解决问题、精细服务的远方。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