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 温彬
财政收入延续负增
3月份,财政收入降幅扩大,税收收入下滑是主要拖累,但非税收入延续高增。具体来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4%,且降幅较1~2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主要与去年年中出台的一些减税降费政策对今年产生翘尾减收,以及去年同期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部分缓税入库抬高了基数有关;扣除以上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2.2%左右,较1~2月回落0.3个百分点,亦低于全年3.3%的预算目标,反映经济运行边际降温,恢复基础需进一步夯实。
分项来看,税收收入同比下降7.7%,降幅较1~2月扩大3.7个百分点;非税收入持续走高,增速从1~2月的8.6%上升至12.2%,可能与地方加快盘活国有资产有关。
税收收入中,主要税种表现分化。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速从1~2月的-5.3%降至-12.1%,因为去年同期随着留抵退税一次性安排的退出,在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长补缴期限的部分缓税入库带动下基数走高;消费税从14.0%降至-3.2%,主要与春节过后消费需求回落有关;房地产相关税收从11.6%降至-4.1%,分项中除城镇土地使用税外其余均回落,反映由于政策落地效果尚未完全体现,重点房企纾困仍在进行,居民观望情绪较浓,房地产市场仍在筑底过程中。与此同时,企业所得税从0升至7.3%,工业企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继1~2月明显下滑后,3月个人所得税迎来大幅增长,从-15.9%升至75.0%,或因春节错月导致年终奖延后发放。
财政支出力度下滑
3月份,财政收入承压掣肘下,叠加无增发国债支撑、地方债发行进度偏慢,中央及地方财政支出力度双双减弱。
具体来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2.9%,较1~2月回落9.6个百分点;支出进度占比为9.2%,低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9.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同比增速从1~2月的14.0%降至5.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5.8%降至-4.0%。
分项来看,基建相关支出增速明显回落,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相对较快。基建方面,整体支出增速从1~2月的16.7%降至-5.5%,因为财政部在2月份将去年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资金全部提前下达地方;民生方面,教育支出从7.7%降至-6.0%,科学技术支出从10.0%降至-15.9%,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从6.8%降至1.2%。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3.7%,与1~2月持平,且一季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高达18.2%,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反映稳岗促就业政策力度加大;债务付息方面,支出同比增长4.5%,较1~2月回落0.5个百分点,随着国债和地方债收益率下行,政府债务付息压力有所减轻。
政府性基金收支均明显回落
3月份,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再度转负,从1~2月的2.7%降至-15.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从0降至-18.7%;预算完成进度为4.6%,低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5.1%。土地市场整体表现仍较为低迷,仅部分核心城市土拍限价松绑后保持一定热度。
3月份,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下降23.3%,降幅较1~2月扩大13.1个百分点;预算完成进度为5.5%,低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5.2%。主要因为受去年增发国债于今年初大规模落地的影响,叠加一揽子化债方案加快推进,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整体偏慢。
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
下一阶段,财政部表示,会统筹用好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工具,推动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具体来看,主要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推动去年增发国债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今年2月,财政部已将去年底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资金全部提前下达地方,并督促指导地方及时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安排使用。所有增发国债项目将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
二是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截至4月中旬,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下达超过2000亿元,占全年比重超过30%。后续会加快计划下达、加强计划执行,持续提高中央预算内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优化调整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财政部表示,将更多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领域纳入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增加“独立新型储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纳入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将“保障性住房”等纳入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进一步发挥专项债券撬动作用。
不过,专项债发行节奏将有所后置。由于去年增发国债于今年初大规模落地,专项债项目申报、审核时点与前几年相比较晚,目前刚初步完成项目筛选工作。加之超长期特别国债可能在二季度开始发行,新增专项债或大部分在三季度发行,以避免政府债集中供给给资金面造成较大压力,进而推升政府债券融资成本,也可和去年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形成滚动接续的良好局面,避免资金空窗期。
(本文作者介绍: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