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海洋清洁志愿者探秘大鹏海域马尾藻 海底邂逅深圳春天

记者随海洋清洁志愿者探秘大鹏海域马尾藻 海底邂逅深圳春天
2024年04月14日 11:01 深圳新闻网

转自:深圳晚报

霜鹿角珊瑚正在排卵。(本文图片均由 刘强 摄)霜鹿角珊瑚正在排卵。(本文图片均由 刘强 摄)

深圳新闻网2024年4月14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魏羽辰)背上气瓶,戴上目镜,穿过浅水,从布满黑色海胆的礁石上向更深处游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随波摇摆的茂密“森林”——马尾藻。近日,深晚记者跟随海洋清洁志愿者的脚步,背上气瓶潜入海里,在大鹏半岛附近海域邂逅海底的“春天”。

在深圳,海藻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浅礁岩海域,包括小梅沙、七星湾、杨梅坑-鹿嘴和东涌-西涌等4片海域,在柚柑湾附近海域也有零星分布。陆地上的山野森林,有许多野生动物穿行其中;海底的大片飘带状棕色海藻之中,也蕴藏着亮丽的生态美景。

从大鹏半岛的沙滩向海里潜行20米左右,就可以看到前方密布的马尾藻,高度可以超过2米,有的枝条已经生长至水面,在水下形成一片暗沉的褐色区域。

海洋志愿者在做海底清洁。海洋志愿者在做海底清洁。

“今年春天刚下水时,海底还有很多过年烟花爆竹的残骸,我们一边做海底清洁,一边观察到马尾藻在快速生长,到现在,已经度过了最茂盛的阶段。”潜水志愿者刘佳对深晚记者说。

每次下海,志愿者会提前准备好网格垃圾袋,从水下返程途中,领队会指导志愿者将遇到的玻璃、塑料、金属等废弃品捡起,遇到缠绕的渔网则会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割断,将垃圾与海底分割开来。

据了解,深圳海藻场的支撑物种为半叶马尾藻,其他种类包括瓦氏马尾藻、裂片石莼、匍匐石花菜、鹅肠菜、舌状蜈蚣藻、错综红皮藻等。在马尾藻的枝条下方,经常有各类海洋生物寄居栖息,深晚记者用手指轻轻拨开叶片,就看见一只橙色的“海兔”静静藏在下方的沙地里。

“注意前方海藻下面。”领队刘强用手势示意记者贴近沙子表面。在礁石和海藻之间,一只巨大的黑色长刺海胆赫然出现。这种长刺海胆被潜水者称为“海刺”,一般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内壳直径可达10厘米以上,黑色的棘刺更可达15厘米以上,而且棘刺有毒性。它们生活在珊瑚礁区的潮池或低潮线附近,以岩石上的藻类为生,在夜晚出来觅食。

马尾藻所形成的海藻场,不仅为伪装蟹、海蛞蝓等提供了天然的藻体养料,更在春天鱼类“甩籽”之时提供鱼卵附着与孵化的庇护场所。在深圳的海藻场中,栖息着紫海胆、虎纹海参、龟足等底栖生物,还有远洋梭子蟹、宽沟对虾、日本鲟、鳗鲶、神户乌贼等游泳生物,可谓海洋生物的乐土。

在与其他海洋生物共同构建起海洋生态系统的同时,海藻场还是海洋“蓝碳”的重要贡献者。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首次提出“蓝碳”这一概念,“蓝碳”即海洋碳汇,指红树林、盐沼、海草床、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等从空气和海水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其中,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这三大蓝碳系统具有固碳量巨大、固碳效率高、碳存储周期长的特点。在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的过程中,深圳不断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23年5月,深圳发布全国首个《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填补了国内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类碳汇项目方法学空白。从红树林到海草床、盐沼,再到藻类,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仍将继续推动蓝碳配额交易市场的进化,探索构建蓝碳开发和交易制度体系,实现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深圳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