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办公,到底行不行?

混合办公,到底行不行?
2024年04月12日 10:24 国是直通车

来源:第一财经YiMagazine

不用通勤,在家就能工作?2019年以前,这只是一部分公司浅尝辄止的探索。直到2020年年初疫情暴发,远程办公成为全球推行的工作场景。如今,尽管疫情日趋可控,公司人重返办公室,但人们对于远程办公这种自由模式的热衷已经对传统办公场景产生了冲击。工作是否一定要在办公室里完成?多数人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于是一种介于远程办公和坐班之间的更灵活的工作制——混合办公逐渐演变成型。

在将混合办公制落地的公司里,微软、亚马逊、Google等一众技术巨头走在革新的前列,戴尔更是早在2009年就开始探索灵活办公的模式。而国内公司中,也有不少走进了混合办公的试验田。携程是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内部试验之后,2022年2月,携程宣布在公司内部全面实施“3+2”的混合工作制,规定每周三和周五为远程工作日。2023年10月,去哪儿COO刘连春发布全员信,宣布去哪儿开始探索混合办公制度。

混合办公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能够更灵活地规划办公时间、减少通勤,可以自主掌握工作节奏,这对于愈发追求“自主权”的当代职场人来说是很大的吸引力。然而,公司高层们可能更担心混合办公带来的“问题”,比如不在公司的几天里,工作效率下降、员工之间沟通减少的隐患等等。于是,在去年夏天,我们看到不少美国公司反常地收紧办公室的出勤政策。

Google要求员工每周在办公室工作3天,并宣布管理层可在评估员工绩效时将无故缺勤考虑在内;去年5月,亚马逊要求员工每周至少“签到”3天,因为公司高层认为这一改变将有利于加强沟通、职业发展和企业文化。此外,迪士尼、星巴克等大公司也都提出要求,号召员工花更多时间待在办公室。

为何公司会“出尔反尔”?混合办公制度的推行遇到了哪些阻碍?尽管外界对于混合办公制度褒贬不一,但普遍认为,混合办公终将成为未来趋势。而此刻,我们正在见证和参与一场新办公制度的发展与成熟。

01

混合办公解决了公司人的哪些痛点?

正式在全公司范围内实行混合办公制度之前,携程曾在2021年在公司内部发起过混合办公试验,并对员工做了相关调研,其中,员工支持混合办公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可以减少通勤时间。

通勤一直是公司人疲惫感的重要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中,将单程5公里以内定义为“幸福通勤”,超过一小时的通勤距离则是“极端通勤”。在中国,单程时间60分钟以上的通勤人口比重为12%,每天有超过1400万人要承受单程超过一小时的极端通勤。

在北京一家外企金融公司担任内容分析师的范希悦每天要花4个小时在往返通勤上。尽管北京地铁在早晚高峰能达到平均一分钟一班,但车厢依然拥挤,范希悦不得不熬过这痛苦的4小时。“我上班的疲惫感并非来自工作本身,办公室也不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最痛苦的就是通勤太漫长了。”范希悦无奈道。

类似的情况在大城市并不少见,为了避免市中心高昂的租金,不少年轻人选择去距离更远、房租更低的地方租住,相应地,他们不得不承受通勤距离和时间的拉长。范希悦的难处直到2022年7月公司实行混合办公后才得以缓解,按照公司要求,范希悦每周只需要去公司3天,这极大缓解了她的通勤压力,不去公司的两天,在完成工作之后,她有更多时间留给自己——这套机制在范希悦的公司延续至今。

“如果一个员工的住处距离公司35公里,地铁一个半小时足够开好几场会。强行把员工长时间留在办公室,员工的绩效不一定高。”携程集团ESG传播策划负责人彭小玮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从公司角度,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产出成果是最重要的事,“在能确保效率优先和业务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我们提倡差异化的办公模式。”彭小玮说。

通勤时间的释放意味着公司人有更多可支配的自由时间,也就更能在工作之外,去寻找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继而提升个人幸福感。携程的混合办公模式实行一年之后,根据他们2023年发布的调查数据,一年推行期内超66%的员工申请了混合办公,共节省超过30万小时通勤时间。同时,员工每年可额外增加100小时睡眠时长。在不影响产出成果的前提下,只要员工顺利完成工作,周五甚至可以结合双休拼一个3天小长假。

在耐克任职的林峻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在去年10月正式提出“4+1”模式之前,耐克内部已经有混合办公的习俗。疫情之前,每年夏天的7到9月,耐克会在周五下午放半天假。“每周只上四天半,但基本上大家周五的半天班就会选择在家上。”林峻觉得这种机制对公司人很友好,在工作之余可以兼顾家庭,也可以放松自己,有利于提升公司人的幸福感。

02

企业对混合办公的爱与忧

2022年,梁建章与斯坦福大学教授Nicholas Bloom联合在海外经济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混合办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文章中采用了携程内部混合办公试验的研究数据。论文显示,在为期6个月的试验周期里,每周两天居家三天坐班的混合办公形式,帮助携程减少了35%的员工流失率,公司因此拥有更稳定的劳动力,同时也降低了招聘和培训成本。

全球人力资本管理解决方案公司ADP北亚区总经理马莉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表示,混合办公让在职员工拥有更高的满意度,能够降低企业的人才流失率。职场人对工作的期待越来越多样化,不同年龄段、家庭情况和健康状况的员工,对工作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也呈现多元化诉求。其中,18至24岁的Z世代对灵活办公的需求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劳动者,而他们正是企业未来最需要吸纳的人群。

除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混合办公也帮助企业节约了办公成本,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全球最大办公空间运营商之一的IWG集团中国区总裁胡懋观察到,公司在市中心租赁办公场所,需付出高昂的的租金,但每天真正利用起来的空间可能只有70%。因此,部分公司近些年逐渐将集中办公转换为分散式办公,租期也从两到三年缩短至灵活的几个月,“这个趋势在疫情前就有了,疫情加剧了这种办公模式的转换。”IWG集团的客户群体里,大型的跨国公司占比达到了70%。

范希悦所在的外企就没有固定工位,按照员工总数,公司只配备了85%的座位,“如果按照100%去配备,资源肯定会浪费,我们在共享空间办公,工位很灵活。”

可以看到,混合办公给公司带来的优势明显,但不少公司高管依然对混合办公的不可控性感到担忧,尤其是员工远程工作的那几天。

去年夏天,美国多家大公司就开始收紧考勤制度,减少员工远程工作的时间。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要求员工每周至少在办公室工作40个小时。亚马逊CEO安迪·贾西呼吁员工每周至少到岗3天。在亚马逊任职的Austin认为亚马逊要求员工回归线下,首要原因是疫情结束了,公司期望员工回到办公室提高效率。2023年10月,亚马逊更新了更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者可以解雇那些不遵守到岗规定的员工。

生产力往往是企业高管最担忧的部分,他们倾向于认为,一旦员工离开办公室,他们的工作就更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和打断,而办公室是相对封闭的空间,意味着一旦你进入这个场域,就要进入工作状态。

此外,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同样是高管们关注的焦点,它决定了公司内部的协同性,影响生产效率,以及创意的产生。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在《自然计算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表示远程工作导致“弱关系”减少了38%。“弱关系”指的是和联系不那么频繁的人的关系,弱关系促成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流通,弱关系下降则有可能阻碍原本可获取信息的流动,不利于新想法的产生。

《第一财经》YiMagazine采访的多位职场人均表示,混合办公制度不会影响工作成果,同事之间的沟通成本却增加了,最明显的就是线上会议变多,提需求前要预约时间。“在办公室,如果代码有问题,只要看到同事在工位上,直接去沟通,5分钟就解决了。但是远程办公时要提前问对方何时有空,有时等对方忙完看到消息都已经快下班了。”Austin说。

美世对弹性工作制的研究显示,尽管74%的公司人都认为混合工作和远程工作将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功,但长时间的疏离并不一定会让人们的心彼此更加紧密。事实上,67%的员工指出,长期在远程或混合模式下工作,他们很难建立和巩固人际关系。

2023年,耐克大中华区因为新工作制的发布一度登顶热搜,之后耐克官方对外界误传的“上四休三”作了澄清,新工作制要求员工每周一到周四到公司上班,周五可选择居家办公。根据林峻介绍,从疫情期至今,公司一直实行的是“3+2”的混合办公模式,新工作制其实意味着公司正在收紧考勤制度,因为公司认为线下工作的沟通效率会更高。

携程在混合办公落地一年后的调研复盘中总结,远程办公中沟通效率下降、沟通不畅是团队重点关注的问题。针对于此,携程更多高管表示会更积极地在每周一二四的公司办公时间内安排员工沟通、活动机会和对话通道。

03

灵活之外的代价

除了和同事的沟通成本变高,混合办公也正在打破公司人生活和工作的边界。《混合办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指出,混合办公减少了员工在家办公时的工作时间,但同时增加了其他工作日和周末的工作时间。员工开始倾向于将那些本应在上班时间完成的工作分散到晚上和周末。

根据林峻的观察,耐克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方式差异较大,比如自己所在的部门在远程办公时也不会延长下班时间,但市场营销、销售这些前线部门忙起来就没有明确的下班时间了,“如果在公司,到了下班时间就可以下班,但远程办公好像会让工作一直持续下去”。

一位不愿具名的携程员工表示,远程办公令人“爱恨交加”,好处在于,她可以用通勤省下的时间陪伴孩子,但另一方面家庭的闲散环境又会影响她的投入度,让她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办公,时间被切割得很零碎。由于更喜欢办公室的氛围,现在她恢复了完全到岗的上班节奏。

混合办公的确不适合所有人。在多数执行混合办公的公司里,弹性工作制也并非覆盖全员,相对而言,有明确交付成果的技术型团队更倾向于混合办公,在携程所有申请员工中,技术产研团队累计占比85.6%。此外,线下操作和多方协同的权重在工作中的占比越低,混合办公执行起来就越容易。比如范希悦主要的工作内容是独立处理数据,做内容分析,同一组同事各自负责不同国家的市场数据,彼此相对独立,因此混合办公制度在她的公司更好落?地。

若是抛开部门、岗位这些硬性界线,仅从人群来划分,混合办公对于新人而言或许更有挑战。曾有研究表明,与同事在同一办公空间工作的软件工程师获得的代码反馈比那些在其他办公空间工作的同事要多出22%,而初级新人是最需要向外征求反馈和建议的。

04

混合办公或将成为“新常态”

这场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的职场制度改革,因时代剧变而意外加速。从多方观点来看,混合办公将成为长期趋势。

在信息化时代,公司人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且向“强个体”转型,他们不再把个人价值依附于某家公司上,而是将工作经历看作自我经营的途径。如今要想吸引人才、留住员工,混合办公常常是一张好牌,它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的尊重,以及支持其自我实现的态度。“如今职场人对企业的期待更加多元,企业需要考虑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吸引并留住人才,如何让双方达到一个期待的平衡对企业来说也是管理功力的体现。”马莉分析道。

胡懋也观察到,随着混合办公兴起,为混合办公提供解决方案已成为一个很有前景的细分赛道。

另一方面,许多公司迟迟没有将混合办公落地的原因,或许是还没有找到一套适合自己公司的方式。混合办公并不只是简单的3+2或是4+1,公司需要反复试验和调整,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模板。

为探索最适合公司的混合办公形态,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在公司内部展开了分组试验,将员工分成A、B、C、D四个试验组,分别按照每周居家0天、居家1天、居家2天和居家3天来测试。刘连春在公开信中表示,每周灵活办公的天数,不应由管理层拍脑袋决定,也不应由其他公司的经验决定。去哪儿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让员工在不同模式下,找到工作效率与生活幸福指数间的最大平衡。

另外,混合办公也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过去集中管理的方式不再完全适用于混合办公。

曾在新能源车企任职人力资源总监的张西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介绍,混合办公制度在当时的公司刚推出时,少部分员工甚至会在工作时间“失联”。为了规范管理,公司做调研、规定考勤、搭建线上办公自动化系统,从0到1推进,混合办公才从杂乱无章逐渐步入正轨。

“当企业给员工无尽的自由时,员工也应当有无尽的责任感,两者同时存在,如果违背了责任,就不配享受自由。”张西说。

可以预见,混合办公模式会辐射到更多行业和公司,只是,若想构建良好的混合办公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实践。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Austin、范希悦、张西、林峻为化名。)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