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敏 李亚男
一向被认为是“旱涝保收”的CXO(医药研发外包服务)赛道,景气度发生变化。截至4月9日,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港股上市公司)、康龙化成、凯莱英、泰格医药、金斯瑞生物科技(港股上市公司)、昭衍新药、九洲药业等头部CXO企业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多家CXO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速相比以往出现下滑,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化。
未来,CXO赛道的新一轮增长点来自哪里?行业内企业又该如何布局以应对周期性调整?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谭志坚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CXO公司的业绩根基在于医药研发生产的持续投入。自2023年开始,行业投融资大环境降温,药企纷纷收缩研发管线,导致CXO企业整体订单数量下滑明显。面对挑战,企业更应该积极寻找新的技术需求点,及时适应行业的阵痛、洗牌状态,提高自身的应变灵活性并积极调整产能分布。
加码国际市场
从头部CXO企业公布的成绩单来看,大部分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例如,九洲药业4月9日发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23亿元,同比增长1.44%;药明康德公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3.41亿元,同比增长2.5%。
太平洋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周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CXO赛道部分企业出现了产能利用率下降的情况,这迫使行业的国内资本支出相比前几年更为谨慎,多重因素叠加,相关企业的产能扩张维持谨慎水平。”
目前来看,“出海”已成为CXO企业拓展自身业务规模、谋求新增长的较优选项。
数据显示,2023年,药明康德境外收入约329.6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80%,同比增长2.81%;康龙化成来自北美客户的收入约74亿元,同比增长11.39%,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4.14%,来自欧洲客户(含英国)的收入为18.44亿元,同比增长24.35%,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5.99%;泰格医药实现境外收入约31.5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2.65%;药明生物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实现收入约132.1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超70%;昭衍新药境外收入实现约5.7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24%,同比增长51.2%。
“不过,CXO企业‘出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地方政策法规、文化差异等,均需企业在‘出海’前有更全面的应对措施。在与国外CXO企业竞争时,中国CXO企业除了在技术上应充分放大自身优势外,还应做好面对各项挑战的准备。”谭志坚表示。
新一轮增长点在哪里
展望2024年,药明生物、康龙化成、凯莱英等多家CXO头部企业给出了收入指引。
其中,药明生物在业绩说明会上称,预计2024年公司将实现5%至10%的收入增长;康龙化成给出的业绩指引为,2024年业绩会持续增长,预计实现收入端10%以上的增长;凯莱英则表示,推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再平衡,缓解公司利润率下行压力。
对于行业是否回暖,每家企业的“体感温度”并不相同。
有CXO企业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对于行业何时整体恢复,仍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预计行业整体需求将在今年逐步恢复。
凯莱英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感受到行业仍处于调整期,海外Biotech(生物科技)融资初步回暖,但长期恢复情况尚需观察,订单的恢复也需要时间;从国内融资情况来看,部分热点领域有所增长,但仍未全面走出低迷时期。跨国大制药公司不受投融资周期性影响,除个别管线调整,整体需求持续增长。
作为医药行业的“卖水人”,CXO行业的景气度与创新药赛道融资、企业研发投入等密切相关。尽管当前CXO赛道整体业绩增速不如以往,但局部细分领域依然蕴含着较多机会,这要求企业快速跟进甚至是提前预判行业趋势变化。
在上述CXO企业人士看来,CXO赛道新一轮的增长点在于多肽药物领域,多肽药物已并不局限于代谢方面。随着目前多肽药物新靶点开发、新适应症拓展及剂型优化,多肽药物市场出现新增量,药企对多肽CDMO服务需求有望提升。
有不愿具名的行业投资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除了多肽板块外,小核酸、ADC药物研发等其他新技术板块也将释放出更大发展空间。
“未来随着我国创新药支付端的快速崛起,将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药企选择中国作为重要的新药首发地之一。这些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看重,也将为我国临床阶段的CXO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遇。”周豫表示。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