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飞:宁夏经济分析报告

2024年04月09日15:38    作者:蒋飞  

  意见领袖 | 蒋飞 秦永瑜

  核心观点

  宁夏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区,是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位处中国能源化工“金三角”,资源丰富,“六新”产业潜力巨大;宁夏还拥有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体系,被称为“塞上江南”,“六特”产业优势突出。首府银川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近年来,随着“六新六特六优”的提出,第一产业提质发展,第二产业逐渐向高新技术转型,第三产业增长潜力巨大。背靠“一带一路”,宁夏抓住机遇,积极与相关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出口和民营经济都逐渐复苏回暖。2021年2月,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宁夏也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了80.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但仍需看到,宁夏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仍较为落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均处在全国下游,地方财政自己能力较弱,城投债未来偿还压力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显著。我们认为,宁夏要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持续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激活民营经济活力,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1

  经济与人口

  宁夏,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区,是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位处中国能源化工“金三角”,资源丰富,“六新”产业潜力巨大;宁夏还拥有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体系,被称为“塞上江南”,“六特”产业优势突出。下辖5个地级市,首府银川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2021年9月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进“一带一路”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既要主动融入国内国际供应链、产业链、数据链、人才链,增强开放对我区发展的带动作用;也要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技术创新,塑造优良开放环境,增强开放发展内生动力。”

  20212月,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宁夏也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结束了西海固苦瘠甲天下的历史,实现了80.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3年,宁夏人均GDP首次达7.3万元同比增长4.6%两年复合增速达7.3%体现脱贫攻坚巩固效果良好。

  1.1生产端:“六新六特六优”领路

  2022年宁夏三次产业结构为8.0:48.3:43.7,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的7.3:39.9:53.4相比,第一、二产业占比较高,第三产业占比略低。在31省市中,宁夏第二产业占比达到第四名,但从绝对值上比较,第二产业GDP规模排名全国第28。实际上,2018-2021年第二产业占比都在45%以下,2022年有较大的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在46%左右。从产业政策来看,宁夏在2022年首次提出要重点发展“六新六特六优”,“六新”和“六特”分别对应第二和第一产业,而第三产业对应的“六优”正在快速崛起,未来宁夏第三产业占比或将继续上升。

  近10年中,除2021年外,宁夏第一产业GDP增速均高于全国增速。从结构上看,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例逐年下降,而牧业占比逐年提升。2022年,农业总产值/牧业占比分别为56.0%/39.8%,相比于2010年分别变动-9.2%/+10.7%可以看到,农业占比显著下降,牧业占比显著提升。

  “六特”农业产业引领宁夏第一产业提质发展。2022年6月,宁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将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和冷凉蔬菜纳入“六特”产业。在政策支持下,截至2023年7月,六个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区农业的73%,带动2023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增长7.5%,居全国第三。自治区正在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枸杞之乡”、“滩羊之乡”、“高端奶之乡”等品牌,带动农业产业效益不断提升。依托特色农业发展,未来也计划进一步形成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当地政府预计,预计到2027年,“六特”产业综合产值达4300亿元。

  葡萄酒产业起步早,种植与酿造的天然禀赋优厚。区政府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葡萄酒产业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布局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酒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开展了日益广泛的国际合作。截至2023年5月,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9万亩,占全国的1/4以上。现有酒庄211家(其中建成酒庄101家、在建110家),年产葡萄酒1.3亿瓶,综合产值达到261亿元。另外,葡萄酒作为宁夏出海名片,2022年2月,自治区政府印发《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将宁夏葡萄酒产区打造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区,以产品设计研发为核心构建全产业链,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第二产业中,工业占比高于全国水平。宁夏工业起步于1958年,成长于三线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后,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三线”建设时期,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轻纺等行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第二产业增速相对全国较高。除2021年外,2010-2023年第二产业增速持续高于全国水平。2023年前三季度,第二产业累计同比增加8.0%,高于全国水平的4.4%。从结构上看,2022年第二产业工业产值2094亿元、建筑业产业357.2亿元,工业占比85.4%,而全国第二产业中工业占比为82.59%,工业占比高于全国水平。

  未来工业发展方向将秉承“六新六特六优”方针。其中,“六新”产业主要是指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现代化工、轻工纺织六个重点产业,截至2022年,产值约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5%左右,代表了宁夏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2023年,“东数西算”宁夏枢纽建设全面推进,共建成8个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形成全国首个万卡级智算基地,带动自治区电信业务总量增速超20%,算力质效指数为全国第四、算力资源环境指数为全国第一。另外,宁夏加快建设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新能源装机占比50.8%、清洁能源利用率为97%,建成投产蓝宝石晶片、芳纶深加工等一批高端新材料项目。化工、冶金、有色、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也开展了节能降碳改造。去年1-11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3.9%。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2000 年以来宁夏三产占比波动上升,2000- 2005年高于全国水平,之后一直保持着与全国同步增长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宁夏第三产业占比降幅明显,与全国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开。2022年第三产业占比43.7%,远低于同期全国的53.4%

  分产业结构看,金融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分别占据第三产业的前三位。金融业发展相对占优,占第三产业GDP 比重从 2010 年的 12.85%(全国同期为 14.1%), 到2022 年的 15.91%,略高于全国水平14.5%。《宁夏金融运行报告2023》指出,2022年银行业发展良好,各项贷款增长加快,证券业运行稳健,基金销售较快增长。2022 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 8885 亿元,同比增长 7.3%。其中涉农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 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022 年 12 月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37%,同比下降 0.58 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65%,同比下降 0.72 个百分 点,均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2022 年末,宁夏上市公司总市值 1619 亿元,全年实现再融资 0.4 亿元。销售开放式基金 232 亿元,同比增长 25.7%。区域股权交易所设立“专精特新”板。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 74 亿元,是上年的 2.4 倍。

  随着宁夏对“六优产业”的大力扶持,服务业发展质量将不断提升。“六优产业”是指“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电子商务、会展博览”六大服务业产业,通过提质升级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从而增强服务有效供给能力。2023年,“六优”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36%,2023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较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相对较弱,占GDP 比重相对较低,由2000年的3%升至峰值2014年的4.88%,之后长期低于全国水平。近三年受到疫情以及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的影响, 同全国情况类似,房地产业发展有所放缓。

  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发展空间较大。2024年1月5日,宁夏发改委副主任庞伟介绍说:“民营经济是推动宁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贡献了近50%的GDP、近50%的税收、近60%的研发投入、近80%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经营主体。”同时需注意到,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50%,位于全国中下水平,未来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023年,宁夏举办了当地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1条;解决企业提出的困难问题282项;为45万多户市场主体退税减税降费120多亿元;上线运行宁夏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7800多家个体工商户。

  1.2需求端:消费增速快于全国

  投资角度看,2010年至2023年宁夏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11.16%)与全国水平(11.19%)基本持平,但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0-2017年,宁夏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年平均值为20.35%,高于全国同期的16.19%。2018年宁夏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跌至-18.2%,远低于全国同期水平5.9%。这可能与宁夏一些省份工业和房地产投资信心不足、受环境保护制、债务压力较大,化债背景下投资增速受限所导致。2019年,宁夏固定投资降幅收窄8.6个百分点至-10.3%,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上升,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扭转了连续三年下滑局面,增速比上年回升14.3个百分点。宁夏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始终高于全国同期水平,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房地产投资方面,宁夏房地产投资波动相对较大,近年来呈下行趋势。2001-2011年,宁夏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年平均为33.25%,快于全国的25.4%;2012-2022年,宁夏与全国同比增速均值分别为3.6%和7.5%,增速大幅下滑,表明宁夏房地产下行压力较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下降明显。我们认为原因在于2012年后,宁夏工业发展遭到一定的阻力,GDP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换挡,宁夏房地产投资开发完成额增速在2012年后也逐步下滑,导致对房价的拉动效应不强。

  从收入角度看,近年来宁夏收入增速稳定,圆满完成脱贫目标。从收入来看,宁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几乎与全国水平同步,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值与全国平均水平依然有所差距。2022年宁夏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和4.9万元,占比达到81.6%,这一比重略高于2014年的80.7%。2014-2022年,宁夏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平均值为7.22%,略高于全国水平7.17%。可见宁夏居民收入增长紧跟全国步伐,绝对水平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2023年1月宁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汇报了5年来脱贫攻坚的成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6.3%,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实现了“两个高于”目标,进入全国前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7.1%,在全国的排位分别是第六位、第五位、第四位,在西北五省(区)的排位均为第一位。

  2003-2023年宁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12.68%,略高于同期全国的12.10%。但受疫情影响,近几年宁夏和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都有较大波动。2020年,宁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达到32.19%,远高于同期全国的-4.78%。2021年,宁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跌至2.59%,而全国平均水平回升至12.46%。2022年,宁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进一步下跌至-8.26%,全国平均水平也下跌至-0.25%。如此反复,与疫情封控和政府出台释放消费潜力的政策相关。2023年,宁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回升至1.42%,高于同期全国水平-2.68%。总体来看,宁夏消费占全国比重高于疫情前水平,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对于商品房销售,宁夏近十余年地产销售增速慢于全国。2010-202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平均增速为0.7%,明显低于全国同期水平3.2%;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国的比重也从2010 年的 0.89%下降到2022年的 0.53%。从价格看,商品房价格一直低于全国水平,近几年上涨速度相对较快,与全国水平差距逐渐缩小。2000-2022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由2112元/平方米升至 9814元/平方米;而同期宁夏房价由1352元/平方米升至7016元/平方米。宁夏与全国房价之比由2000年的64%降至2016年的57%,又逐步回升至2022年的71%。

  我们以2001年为基期,引入售租比指数(房价指数/房租指数)衡量房价与租金比值的变化。售租比越高,表明房价相对房租增长更快,一定程度可以显示房价泡沫化程度。2001年之后,宁夏售租比走势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与其他省市相比处于偏低位置,可以说宁夏房价“泡沫”相对较小。

  从外贸角度分析,宁夏出口规模较小,近几年增长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外贸复苏拉动出口回温。2016-2022年,宁夏出口金额平均增长9.7%,高于全国水平(7.9%),出口占全国比重从2016年的0.12%下降至2020年的0.04%,又回升至 2022 年的0.09%左右。其中,2018-2020年受疫情时期外需低迷、企业停产、国际物流不畅等影响,出口同比分别下降-27.2%/-17.3%/-41.8%;2021年,出口同比增长101.7%,这既有低基数影响,又是外需回升和国际物流逐渐恢复、当地政府对外贸企业的大力扶持的结果。另外,宁夏在疫情期间防控措施到位,企业基本没有因为疫情停工停产,加之政府及时拓展新通道,企业得以逆势增长。

  同时也要注意,宁夏出口对GDP贡献不高,2022年出口占GDP比重3.88%,位居全国第24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3 人口端:人口增长率名列前茅,老龄化情况相对较轻 

  宁夏人口增长边际放缓,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依然名列前茅。2000年-2020年常住人口稳定增长,从 2000 的 554 万人升至2022年的 728 万人。不过宁夏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呈现出长期下降趋势,宁夏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2022年宁夏人口自然增长率4.41 ‰,在31省市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西藏。

  2001-2019年,宁夏常住人口增速基本高于其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人口处于净流入状态。其中2018年小幅净流出;2020-2022年常住人口增速均略低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数基本维持平稳。总体来看,2010-2020年宁夏常住人口净流入36.3万人,排名全国第16位。

  从年龄结构看,宁夏老龄化相对较轻。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468004人,占20.38%;15-59岁人口为4760508人,占66.09%;60岁及以上人口为974142人,占13.53%,该比例与全国平均水平13.5%相差不大;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92824人,占9.6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降低1.10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降低2.8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9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21个百分点。按照国际通用划分标准,宁夏人口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2020年,宁夏出生率为11.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52‰。在高出生率带动下,宁夏未来的老龄化程度可能轻于其他省份。

  宁夏的城镇化率基本与全国平均趋势保持一致。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2.54%上升至2020年的64.96%,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紧紧跟随全国城镇化的步伐。2022年宁夏城镇化率66.34%,在31省市中排名第11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宁夏目前的发展态势,其未来仍有进一步城镇化的空间。

  1.4资金端:宁夏贷款需求较强

  宁夏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股权融资或其他融资渠道相对受限,导致净存款处于负值。2011年起,宁夏的贷款增长快于存款增长,净存款快速减少,2013年末,净存款转负,截至2024年2月仍未回正。2019年11月净存款达到最低点,后续存款余额增长快于贷款余额,我们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净存款有望恢复至正值。从存贷比来看,2023年11月,宁夏贷款/存款为1.03,远高于全国贷款/存款的0.83。

  从存款端来看,居民存款增长较快,远快于企业存款的增长。2015年至2023年居民存款从2182.07亿元增长至5525.87亿元,企业存款从1037.98亿元增长至1538.68亿元。居民存款增幅达到153%,是企业存款增幅的6.7倍。结合宁夏企业贷款逐年上升,存款却一直稳定在低位的情况,我们认为这是宁夏企业盈利不高,股权融资受限,从而现金流不足导致。

  从贷款端看,企业贷款为主,中长期比例较高。2015年至今,住户端贷款与企业贷款均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住户贷款始终低于企业贷款,但增速持续快于企业。从期限结构来看,宁夏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之间的比例逐年攀升。并且在近几年高于全国水平,表明企业投资积极性高。2022年12月,宁夏中长期贷款余额是短期贷款余额的3.06倍;而全国同期来看,中长期贷款余额是短期贷款余额的2.61倍。

  赤字率相对较高,贷款增速较低。2022年,赤字率(一般公共预算赤字/GDP)为22.24%,全国31省市中排名第6位;本外币贷款增速6.01%,排名倒数第7位。宁夏GDP总量在全国31省市中排名倒数第3,仅高于青海和西藏。因此,国家大力扶持宁夏经济发展,体现之一就是较高的地方政府赤字率。

  2

  财政与债务

  2.1 宁夏财政自给能力较为薄弱,收入结构有待优化

  近些年财政收入稳中有升,财政支出波动上涨。宁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率波动较大,2016-2023年平均增长率为3.88%,相比全国同期的4.49%偏慢,背后主要的原因还是宁夏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15年的1188.8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1751.5亿元,财政收支缺口也逐年扩大。从收入结构进行分析,2023年税收收入占比为70.3%,略高于全国各地(剔除西藏和河南)平均69.7%的水平。

  财政自给率处于全国下游水平,对中央转移支付依赖较高。我们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支出的比例大致衡量财政自给率,宁夏财政自给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近十年平均30.7%,2023年财政自给率在全国31个省份中处于尾部。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较高,2022年中央对宁夏转移支付1191.7亿元,占宁夏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的105.7%。

  2.2 土地依赖程度低

  经济中房地产占比相对全国平均比重不高,对应的土地出让收入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政府性基金的来源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与房地产业情况相匹配。近两年宁夏房地产发展呈平稳增长态势,2021年房地产业GDP191.96亿元,同比增长9.16%。与房地产业对照,近年来年宁夏土地出让金与政府性基金收入减少,2023年分别为78.73亿元和100.85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3.7%22.0%,降幅较2022年扩大4.510.4个百分点

  土地依赖度低。我们以成交土地出让金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例来近似衡量土地依赖程度,近十年宁夏财政对土地出让的依赖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近年受土地市场低迷影响,土地出让金大幅减少,导致2023年财政土地依赖度明显下降至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为15.6%。2023年,宁夏土地依赖程度在30省市中(除西藏)排名第23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9.4%。实际上2020年后,全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周期,全国土地出让金下降,对地方财政形成一定压力。不过近年来财政土地依赖度较低,影响相对有限。

  2.3 2023年债务压力有所上升

  从显性债务看,2018-2022年宁夏经济对债务的以来程度较低,直到2023年偿债压力有所上升。2017-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同比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2019年后增长水平低于全国。2023年债务率的飙升是由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下降。从隐性债务角度看,城投债余额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的水平,影响宽口径债务率的主要也是分母端波动。总体来看,2023年前宁夏债务控制结果较为优秀,《宁夏金融运行报告》指出,这是 “高效优化调配财政资源,用好用足中央直达资金”的结果。

  3

  宁夏城投债概述

  3.1 城投企业聚集性较强,信用等级良好

  城投企业的行政级别以地市级为主。根据 IFIND 统计数据,截至 2023 年 12 月 22 日,宁夏有存续城投债券的城投企业共 家。其中以地市级城投企业为主。各地级市中银川市发债城投企业数量最多,拥有 家城投企业。发债城投企业的信用等级以 AA+级为主,城投债可靠性相对较高。截至 2023 年 12 月 22 日,发债城投企业中 AAA 级主体 家;AA+级主体 家,均在银川市;AA 级主体 家。

  从募投领域来看,截至 2023 年 12 月 22 日宁夏存续城投债 32 个,主要投向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其中,41%为公司债,34%为中期票据;60%为 AA+级债券,31%AAA 级债券。

  3.2 城投债发行量波动上升,净融资额持续下降

  2015-2023 年宁夏城投债总发行量波动较大,年均增长率为 30.67%,其中 2021 年发行量减少 66.6%,与全国年均增速 21.8%形成明显对比。

  从净融资额的角度看,2015 年以来城投债净融资额持续下降,隐性债务负担不断减轻。城投债净融资额已由2020年峰值的47.3亿元逐年下降,其中2021年净偿还22.6亿元。由于到期偿还量较高,2023 年城投债大概率仍将延续净偿还态势。

  从地区结构来看,宁夏各地区的发展相对不均衡,区域经济实力分化较为严重,各地区的城投债融资规模与其发展相匹配。银川经济实力远超其他城市,2022 年银川市 GDP达 2535.63 亿元,占宁夏自区 GDP 量的 50%。与之相匹配,银川市的人均 GDP财政收入、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规模等指标也远超其它城市。从偿债能力角度看,宁夏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隐性债务压力相对较大。

  3.3 城投债发行成本相对较高,未来偿还压力较大

  2013-2023 年,宁夏和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均处于下滑势态,整体变动趋势相似。自 2021年以来,宁夏城投债发行利率长期高于全国水平,体现宁夏城投债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宁夏利差居全国中上区间,证明其城投债发行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从侧面表明宁夏城投债信用风险补偿相对较大。

  过去十年宁夏城投债偿还额呈先上升趋势,2020 年达到城投债到期偿还量顶峰,超过80 亿元。2023 年到期偿还量为 87.4 亿元,相比于 2022 年的 32.9 亿元大幅增加。未来三年宁夏的城投债到期偿还压力逐年增加,其中 2026 年最高偿还量为 81.1 亿元。

  4

  小结

  宁夏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区,是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宁夏位处中国能源“金三角”,资源能源丰富,“六新”产业潜力巨大;宁夏还拥有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体系,被称为“塞上江南”,“六特”产业优势突出。2021 年 月,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宁夏也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了 80.3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宁夏首府银川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近年来,随着宁夏“六新六特六优”的提出,宁夏第一产业提质发展,第二产业逐渐向高新技术转型,第三产业增长潜力巨大。背靠“一带一路”,宁夏抓住机遇,积极与相关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出口和民营经济都逐渐复苏回暖。

  但仍需看到,宁夏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仍较为落后,人均 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均处在全国下游,地方财政自己能力较弱,城投债未来偿还压力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显著。我们认为,宁夏要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持续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激活民营经济活力,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本文作者介绍:长城证券宏观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刘天行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