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势|与南京半小时通勤 资源型城市马鞍山为何强调和南京“全面融入”?

城势|与南京半小时通勤 资源型城市马鞍山为何强调和南京“全面融入”?
2024年04月01日 16:19 红星新闻

3月29日,据马鞍山日报消息,安徽省马鞍山市近期出台《关于全面融入南京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对接内容包括干部能力提升、产业协同、科创人才、规划对接和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六个方面。对于马鞍山最新动作,当地媒体指出,“全面”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作为与南京地域相连、中心城区距离最近的城市,马鞍山市早在1986年就加入南京都市圈的前身“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后又成为南京都市圈首批成员之一。

这座靠钢铁起家的城市,和一些陷入资源枯竭陷阱的同类城市相比,并没有在发展浪潮中掉队。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的马鞍山是南京、合肥都市圈的“双圈之城”。依靠“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乘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东风,马鞍山近年来最大程度地整合内外资源,发展势头良好。

马鞍山市区夜景

皖江钢城何以蝶变?发展之路又在何方?据南京日报报道,马鞍山市发改委区域合作办公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办公室)负责人表示,2024年,马鞍山市将进一步融入南京、深耕南京,以同城化思维建设区域发展共同体。

新征程上,马鞍山正在赶超进位。

转型之痛

去年增速未达全省平均水平

据马鞍山市统计局数据,2023年,马鞍山GDP为2590.55亿元,居安徽省第六位;比上年增长5.7%,增速未能跑赢5.8%的全省平均水平。

2017年,马鞍山曾以1738.09亿元GDP跻身全省前三,坐上了全省经济“第三城”的交椅,成为当时“攻势”最猛的一匹黑马,2018年也延续了这样的优势。对于此后马鞍山经济总量失守“第三城”,《马鞍山日报》曾在2020年3月11日头版刊发的“本报评论员”文章提到,总量排名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树立信心埋头苦干、奋力拼搏,争取用三五年时间,把产业搞上去,把总量做上去。

对于马鞍山近年来的经济表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3月31日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除了看经济总量,我们还要看到,近几年马鞍山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经济表现并不落后。目前,马鞍山仍处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阶段,会面临一定程度上的阵痛,就像火车在转弯的时候,速度会有所下降一样。”

说到马鞍山的经济,马钢是绕不开的。自1956年“因钢设市”以来,马鞍山长期处于马钢“一钢独大”“一马拉城”的局面。而钢铁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产能过剩,资源、环境压力大,企业运营成本高。“因资源而兴,又因资源而衰”,似乎成了资源型城市难逃的宿命。

雨山湖边,对岸是马钢厂区

资源型城市的未来是什么?资源型城市要如何换种姿态活下去?成长春分析,马鞍山之所以没有在转型升级中败下阵来,地理优势是一大关键。“马鞍山拥有毗邻南京的天然优势,资源互补、协同发展有助于马鞍山完善自身产业结构,实现破局。”

近水楼台先得月。近年来,马鞍山发挥与南京毗邻边界线长、融合发展基础好的优势,不断提升同城化发展水平,推动江宁-博望、浦口-和县等基础条件好的区域加快融合发展。博望5D智造谷、慈湖高新区这样的创新基地,成为马鞍山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地。

根据马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马鞍山新增规上制造业企业188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均突破1000家,战新产业产值、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12.9%。一个个数据,彰显马鞍山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努力。

宝武马钢铁运车间

对于《若干举措》提到的产业协同和科创人才方面的对接内容,成长春建议要打好“创新牌”。一是搭建资源共享大平台,主动与南京的开发园区、投资机构等合作共建园区,参与南京产业集群平台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二是探索人才共用、产才融合新路径,借助南京人才优势,优化人才体制环境,增强高端人才的磁吸效应,打造人才创新创业的高地,塑造“产才深度融合”的示范区。

互联互通

加快构建与南京半小时通勤圈

据当地媒体报道,马鞍山交通运输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每日从马鞍山东站往来南京的客流约1.2万人次,通过宁马高速往返宁马的车辆约2万辆次。同时,南京大数据平台显示,每天到宁离宁的人数排名中,马鞍山同样位居前列。

南京南站

“小时候去南京还要坐大巴,现在有了高铁,未来还会有宁马城际。”目前在江苏大学读研的张逸弛从小在马鞍山长大,回忆起宁马两地交通出行方式的改变感慨颇深。他的父亲曾供职于马钢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年来到南京工作。“因为山水相连,我们马鞍山人和南京的情感联结很强。”张逸弛笑称,有时候在家吃完晚饭,甚至会和家人坐高铁到南京散散步、逛逛街。

一路向东,大道皆通衢。

2015年12月,宁安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让宁马两地的出行方式进入了“高铁时代”,从马鞍山市乘坐宁安高铁前往南京只需要十多分钟。张逸弛说:“以前坐大巴车需要一个多小时,现在乘坐高铁的通勤时间还不足原来的零头,非常方便快捷。”

2017年4月10日早上7时10分,D5646次列车缓缓启动驶离马鞍山东站,不到20分钟就抵达南京南站。两城连接的“早七点”动车,迎着朝阳疾驰,开启了宁马同城生活的序幕,让“住在马鞍山,工作在南京”成为可能。

2020年12月30日,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重点工程正式开工。根据计划,宁马城际铁路将于2025年实现试运营,两市中心城区仅需30分钟即可通达。此外,巢马城际铁路、宁马高速“四改八”改扩建项目建设正酣,越来越多毗邻地区“断头路”被打通……马鞍山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距离全速拉近。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腹地广阔,高速公路网发达,公铁交通干线密度全国领先,立体综合交通骨架网络已基本形成。”3月30日,北京交通大学综合交通系统科学研究所主任徐猛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交通一体化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基础和先导。《若干举措》中提到,加快构建与南京半小时通勤圈,加快推进“断头路”建设,是马鞍山市在融合发展中针对交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短板提出的对策。

徐猛指出,构建宁马半小时通勤圈,将为两地居民提供更为便捷的交通服务,从而促进人流、物流等的快速流动;加快推进“断头路”建设,将促进市内交通“微循环”,并完善城市交通网络融入长三角区域交通网络。

除了轨道交通建设,水运港口建设也需提升互联互通水平。“郑蒲港是安徽省江北万吨级深水良港,同时具备公铁水空的联运体系。”成长春认为,应当支持郑蒲港与南京港合作共建,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以港兴市。

医疗、教育……

公共服务如何做到“共建共享”?

根据马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马鞍山市民生支出27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4%。浦口联动共治苏皖乌江站、苏皖“两省一街”丹阳警务室,让两省群众实现“进一扇门、办两省事”;宁马两市医疗卫生合作委员会成立,一批南京都市圈名医工作室揭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100多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民生红利”加速释放,沉甸甸的民生大礼包,成为这座幸福之城最好的注解。

《若干举措》中提到,在社会事业方面,全面落实宁马教育一体化合作协议,定期选派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教师赴南京跟岗锻炼;推动马鞍山市医院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京脑科医院等医院合作共建医联体、名医工作室。

对此,成长春表示,南京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优势明显,拥有丰厚的教育资源、先进的医疗设施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一方面通过对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学习提升马鞍山当地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满足人民需要。

张逸弛回想起小时候因为市区医疗资源跟不上,家里人看病总爱往南京跑,“总的来说,南京医护队伍水平都很高,让人放心,而家乡医疗资源还是相对欠缺。”

近年来,马鞍山各县区多家医疗机构纷纷与南京知名医疗机构深入合作,邀请南京医疗团队前来坐诊、义诊,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南京优质医疗资源,有效降低了异地就医的成本。去年,博望镇滨湖村邀请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到村部为村民开展健康科普义诊活动。

“两市加强医疗合作,有助于推动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周晓华告诉红星新闻,高水平医院要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让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分级诊疗落地落实,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明确不同级别医院的功能定位,让群众有“医”靠。

风从海上来,涌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拍打着这个“双圈之城”。察势乃谋事之基,乘势才能成事。马鞍山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转型与创新将见于方寸。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吴阳 特约记者 谦媛 受访者张逸弛供图

编辑 张莉 责编 魏孔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