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北京推动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向纵深迈进

饮水思源!北京推动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向纵深迈进
2024年03月22日 21:12 北京日报客户端

千里水脉,润泽京华。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随着河南南阳陶岔渠首大闸缓缓开启,蓄势已久的南水奔涌而出。自此,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通水。汉江水一路北上,历经半个月,于12月27日流至北京。

通水近十年,南水北调入京水量超96亿立方米,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北京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00万,地下水位止降回升、平原区累计回升超10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状况,显著增加了水资源战略储备,发挥出了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丹江口水库

今天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启动之日,发改君将带大家深入感受北京用实际行动诠释“饮水思源”结出的硕果以及“南水”进京带来的变化↓

坚持首善标准,深化“南北共建、互利双赢”格局

为了守护好一库碧水,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对口协作工作当作一项光荣政治任务和分内之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筹指导下,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紧紧围绕“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工作主线,聚焦水质保护,坚持首善标准,采取市级统筹与区县结对相结合的模式,与河南、湖北两省紧密协作。

截至目前,共安排资金50亿元,实施项目1177个,助力河南、湖北水源区16县市区生态环境改善,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不断深化经贸合作,构建全方位协作,基本形成了南北共建、互利双赢的区域发展格局——

突出水质保护,促进调水水质稳定达标

坚持把保水质作为第一要务,安排40%左右协作资金,实施一批水质保护项目,重点支持老灌河、犟河、泗河等主要入库河流及支流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工程、环库生态隔离带建设、沿河两岸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建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等重大工程。

动员企业积极参与水源区水质保护,如北排集团运用世界领先的“红菌技术”运营十堰渗滤液项目,首创、碧水源对水源区相关县市区、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进行托管运营等。

首创、北控集团在水源区投资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持续提升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助力调水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水质标准以上。

发展生态产业,兼顾护水和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水源区实际,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水源区绿色发展的主要抓手,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同时助力库区渔民群众进行产业转型。

支持建设西峡猕猴桃、卢氏蜜蜂产业、郧阳油橄榄、竹溪茶叶、丹江口柑橘等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带动库区群众增收致富。打造“栾川印象”“渠首印象”“调水源头”等一批绿色农产品区域品牌。

譬如,支持郧阳区油橄榄产业研究院建设,推进产品质量提升和新产品研发,结合库区山地荒漠化治理,大力发展油橄榄产业,新建油橄榄育苗基地500亩,种植基地5000亩,老基地改造4000亩,既减少了山地水土流失,改善了库区生态环境,又带动橄榄油产业发展,油橄榄种植基地已经成为当地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产业发展“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2023年,郧阳区油橄榄产值达到4800万元,带动周边镇村近2000户林农户均增收14000余元,培养实用型技术农民150人以上。

发挥水资源优势,发展水经济

动员北京企业充分利用水源区水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水源区产业发展。北京一轻集团北冰洋项目、北控集团燕京啤酒项目、神农天河泉纯净水、华润怡宝等项目落地水源区。

北京一轻集团的食品产业园项目投产后年可消化柑橘10万吨,占丹江口市柑橘年产量的三分之一,每年生产茶、果汁、天然饮用水等各类饮料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近10亿元。

十堰包装饮用水和饮料企业在京津冀市场销售网点达到23个,销售额实现4.8亿元,同比增长87.5%。十堰水产品区域品牌知名度和知晓率逐步提升,“十堰好水”逐步蝶变为“经济活水”。

加强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智力支持水源区高质量发展

发挥北京科技、人才优势,加大交流合作力度,提高水源区内生动力。组织开展8次院士专家行活动,共有100多位院士、300多位专家先后到十堰、南阳,深入企事业单位解决各类难题1000多个,达成项目合作协议200多项,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在水源区转化,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40多个,指导开发新产品,授权部分专利技术,“北京智慧”为水源区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成功创建了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丹江口库区十堰生态农业研究院两个“国字号”研发平台;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及团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十堰亚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新产品70多个、新工艺30多项、新技术10多项、申报专利20余项,实现每年新增产值6000万元以上。

此外,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人员交流交往活动,省市级层面干部双向挂职500多人次,16县市科级干部挂职1000余人次;开展各类培训班,累计培训环保、教育、医疗、科技、旅游等方面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10000余人次。

丹江口大坝

南水汩汩而来,为北京城市发展注入“生命水脉”

北京市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对口协作工作开展以来——

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紧缺形势

2014年底南水进京后,每年从丹江口水库调水超过1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左右,极大缓解了首都水资源紧缺形势,有力提升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也为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等重点区域提供了水源支撑。

构建了更为安全的首都供水体系

经过十余年的工程建设,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建成一条输水环路,加上向城市东部、西部输水的支线工程以及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共同构建了“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联合调度、环向输水、放射供水、高效用水的安全保障格局。

极大改善了居民用水条件

目前,南水占城区自来水供水总量的七成,供水范围基本覆盖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经开区、大兴区、房山区、昌平区、门头沟区等区域,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00万人。

南水北调来水水质始终优良,稳定在地表水Ⅱ类以上,特别是在以江水为单一水源的郭公庄水厂、第十水厂、亦庄水厂等供水范围内效果尤为突出,自来水硬度由以前的300毫克/升以上降至120~130毫克/升,居民普遍反映自来水水碱减少、口感变甜。

基于充足的南水保障,北京市大规模开展了自备井置换工程和老旧小区管网改造,更多市民喝上市政自来水,饮水安全和水质更有保证。

显著增加了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

一方面,用南水替代密云水库向自来水厂供水,并通过新建的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反向输送南水至密云水库,有效促进了密云水库蓄水量节节攀升、水面不断扩大,最高达35.79亿立方米,创建库以来最高纪录,增加了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

另一方面,对有条件的地下水源地开展了试验性补水,水位回升明显,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多年回升,累计回升超10米,增加储量超40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大大减少。

有效促进了首都水生态环境涵养和提升

通过推进中线工程与市域内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主要水系连通,实现了重点水库、地下水源、河湖水网、输水管道渠道等互连互通,构建了多水源、多流域、多路径、多目标的水资源调度工程体系和指挥调度系统,为推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北京市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新增有水河道27条、有水河长452公里,众多河流、湖库成为鸟类迁徙的驿站和栖息的乐园,河湖健康和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大幅提升。同时,利用改善后的河湖生态环境,建设河流滨水慢行系统,推动大运河全线通航,打造“幸福河湖”。

有效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和市民幸福感

在“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总原则下,南水北调对口协作为首都带来源源不断优质水源的同时,也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选择。

为京能集团、首创集团、北控集团、中关村信息谷、首农集团、京城机电、碧水源等一大批企业提供了拓展市场、发展壮大的空间,丰富了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场景。

此外,利用改善后的水生态环境,北京持续加大滨水空间开放共享力度,为市民增加更多休闲空间,水生态环境建设成果成为最普惠的公共产品,市民的幸福感大幅提升。

丰富了首都菜篮子

通过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消费帮扶,100多家企业的茶叶、鱼产品、柑橘、黄酒、香菇、木耳、药材等500多个特色优质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帮助库区产业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丰富了首都市民的日常生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北京市 十堰市 南水北调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03-20 芭薇股份 837023 5.77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