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14日讯(编辑 胡家荣)根据中金公司的最新研报,海外资管机构对中资股减持行为明显,导致配置比例进一步降低。分析报告进一步指出,观察整体趋势,可以推测海外资管机构可能持续减持中资股,其配置比例可能会再度下降。
根据中金公司的数据统计,去年四季度海外资管机构(主动+被动)持有中资股市值6120亿美元,较三季度同比减少538亿美元,大于同期MSCI中国指数4.4%的跌幅。
具体来看,美国、中国香港(剔除中资机构)和英国持有中资股规模最大,占比分别为48%、18%、18%。
相比三季度,美国资管机构持有中资股市值下降7.1%至3033亿美元,持仓占比0.9%,较三季度的1.05%有所下滑,创下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中国香港(剔除中资机构)下降8.7%至1015亿美元,持仓比例也从41.2%下降至37.7%,为2019年三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英国大幅下降10.7%至1100亿美元,持仓比例也从3.0%下滑至2.4%。
与此同时,瑞士、新加坡与加拿大等虽然持有规模不高(占比1~3%不等),但持仓比例降幅都十分明显,四季度分别回落4.6%、9.7%和6.5%。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中金公司指出,去年四季度美国、加拿大、日本资管机构配置中资股比例已基本接近或者位于2015年以来新低。
持仓结构:增持生物制药与电信服务 商业专业服务与交运减持靠前
从重仓个股来看,前二十大重仓股新增7只,集中在医疗保健与硬件;携程、腾讯等增持靠前,而阿里、美团等减持最多。四季度前二十大重仓股共有121支,比2023年三季度增加6支。
具体来看,有13支个股新进前二十大重仓股,分别为宝信软件、青岛啤酒股份、思源电气、翰森制药、金蝶国际、药明联合、威高股份、中微公司、比亚迪电子、卓胜微、洽洽食品、伊利股份与益丰药房。相反,7支个股被剔除前二十大重仓股,分别为宁波银行、涪陵榨菜、中国中铁、东方甄选、比亚迪、宏发股份以及国瓷材料。
从行业偏好来看,减持商业及专业服务、可选品零售与交运等;加仓生物制药、电信服务、家庭与个人用品等。
剔除价格因素后,中金估算头部资管机构对商业及专业服务(主要为环保、办公服务等相关,-18%)、可选品零售(-9%)、交运(-9%)以及保险(-7%)减持最多,生物制药(+8%)、电信服务(+7%)、家庭与个人用品(+8%)以及汽车与汽车零部件(+4%)增持最多。
配置水平看,外资持有媒体与娱乐(19.9%)、消费者服务(10.3%)、可选品零售(9.1%)和食品饮料(7.0%)依然最多;电信服务(0.1%)、商业和专业服务(0.3%)、家庭及个人用品(0.5%)最低。
后续外资能否回流中资股?
中金公司指出,根据EPFR的统计,全球主要区域基金对中资股均已降至低配,但低配幅度尚不极端。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型基金(配置范围为全球的基金)已低配中资股0.2个百分点(基准比例0.85%,2018年以来最低时低配0.42%)。
新兴市场基金低配中资股2.4%(基准比例23.4%,最低时低配6.8%)、全球除美国基金(低配1.8%,基准比例3.6%,最低时低配2.2%),亚洲除日本基金当前低配 4.3%(基准比例25.9%,最低时低配6.7%)。
对于外资能否回流需要市场与基本面好转为前提,单纯低配和美联储停止加息都非充分条件。从历史经验看,由于主动价值型外资持有时间周期长且受基本面影响大,因此天然是市场和基本面的同步甚至滞后指标,这也是为什么预期外资可以率先流入而推动市场的逻辑并不奏效的原因。
对此中金公司指出,此前央行超预期降准后,A股与港股市场明显反弹,尤其是对流动性更为敏感的成长科技板块。考虑到当前中国的实际利率尤其是相对融资成本仍然较高,此次降息不仅有其充分必要性且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他们还指出,当前环境下,财政政策仍起到决定性作用,辅以更大幅度的融资成本下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年赤字率3%的目标以及外加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1]是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的。
根据测算,这一组合可能会推动广义赤字较2023年新增1.9万亿元,或使财政脉冲转正,但距离财政脉冲回到历史高点所需要的5-6万亿元净增规模还有一段距离。因此相比总量政策,结构性政策更值得关注。
责任编辑:张倩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