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者 | 肖强:以青春之力绘就绿色智慧港口生态蓝图

奋进者 | 肖强:以青春之力绘就绿色智慧港口生态蓝图
2024年03月14日 13:48 中华儿女

河北唐山港码头,世界首台穿越式双小车岸桥正在井然有序地作业。作业设备的研发、设计和滚装由中国华电集团所属华电蓝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电蓝科”)历时十年完成。

这是中国央企创下的又一项新的世界纪录。

肖强在工作中肖强在工作中

“新型岸桥突破了行业近三十年来的效率瓶颈,装卸效率比传统的单车岸桥提升50%以上,并实现节能、自动化作业,对于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减少船舶在港停靠时间,降低港口与海运物流运输成本,大幅提升码头岸线利用率等都具有重大价值。”华电蓝科副总经理肖强介绍。

自2012年加入中国华电以来,肖强长期致力于智能制造领域、绿色智慧港口相关的高端装备研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主持或主要承担包括国资委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华电集团十大重点科技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省部级及华电集团重点课题,组织研制出包括港口新一代高效穿越式岸桥在内的多项世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打破“卡脖子”难题,为港口高端装备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未来,我们将以港口高效智能装备为基础,联动智慧系统,结合华电新能源业务优势,以低碳(零碳)港口发展为助力,打造‘绿色智慧港口’原创技术策源地,力争成为绿色智慧港口的创新者、实践者、引领者。”肖强说。

结缘“新型岸桥”

在华电蓝科会议室里,谈起自己所负责的项目,肖强如数家珍,言谈间流露着自信与热爱。从入职那天起,他便树立“要在专业领域有所进步、有所建树、有所发展”的目标。在初心使命的推动下,他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创新道路上屡创佳绩。

1989年,肖强出生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河南省信阳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世纪九十年代,山区贫困、资源匮乏,交通闭塞。在父母“要靠知识走出山区”的教导下,肖强在成长道路上磨砺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韧品格。

2008年,肖强顺利考入河南工业大学,攻读机械专业。大学期间,他参与的馒头自动化生产线以及太阳能蒸汽发生器等项目,均荣获发明专利,他的自身综合素质也得到很大提升。

大学毕业后,肖强顺利应聘至华电重工郑州技术中心,从事电站钢结构设计工作。在华电“师带徒”培养机制下,他立足岗位、奋勇争先,不到半年,便完成30余个项目的钢结构施工图设计工作,成为技术中心最年轻的项目技术经理。

2013年,华电重工在开展传统优势业务的同时,积极围绕前沿技术领域,探索有价值的新业务方向。因创新能力突出,肖强被调至华电重工北京总部工作。“公司充分给予每位员工施展才干的平台,为我们成立新业务孵化小组,开展新业务筹备及研发工作,这让我们备受激励。”

正是在这一年,围绕“绿色智慧港口”业务方向,肖强结缘“新型岸桥”研发项目。

“随着国际贸易量不断增长,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不断提高,对港口装卸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简称“岸桥”)主要用来装卸船作业,是集装箱码头最为核心的装备。“近三十年来,其单机效率提升已到极限,已成为制约港口吞吐能力的关键瓶颈。”

在此背景下,华电重工自2013年开始研发新型高效岸桥。“传统岸桥采用单小车作业模式,其作业效率已不满足于港口需求。我们做了大量港口调研,进行一系列头脑风暴,试图寻找新的技术突破。2015年,我们联合上海海事大学,共同研发出更具技术可行性与创新性的穿越式双小车岸桥,并一举攻克穿越式岸桥核心技术难题。”2019年,在穿越式双小车岸桥基础上,肖强与团队通过技术升级,进一步赋能其高速、节能、自动化等优势。

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新型岸桥科技成果首台套落地,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华电重工与港口用户、专业技术公司等多方成立科技型合资企业“华电蓝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设立公司中,首次实施员工持股,保留和吸引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为中央企业探索中长期激励机制积累改革经验。

岸桥上岸合影岸桥上岸合影

“该创新机制、员工持股均是在集团内首次探索,时间紧、任务重、流程多。”在合资公司筹备过程中,肖强组织并负责合资公司组建方案制定、发起人协议草拟与谈判、可研报告编制、员工持股方案制定、集团审批流程跑办等工作。为快速完成合资公司筹备,肖强组织团队成员成立多个工作小组,制定精细工作计划,“有的流程事项甚至精确到按小时来计算”。尤其在发起人协议、可行性研究报告、员工持股方案等文件编制环节,肖强需要与各发起人、律师、咨询公司、上级单位等主管部门反复沟通、征求意见、讨论修改,前前后后形成两百多稿,最终各个事项顺利通过集团决策程序,获得集团批复。

历经一年筹备,华电蓝科于2021年6月正式成立,成功在集团内探索出企业深化改革与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相结合的新路径。华电蓝科作为创新型企业,以绿色、高效、节能、环保、低碳、智能、安全可靠为重点发展方向,遵循“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公司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肖强主要负责公司科技创新和技术管理工作。由他高标准编制出的华电蓝科“绿色智慧港口”发展规划,被列入华电科工战新业务。

“惊心动魄”的技术攻关

在肖强看来,唐山港新型岸桥项目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意味着华电蓝科绿色智慧港口布局第一颗战略棋子“尘埃落定”。

“唐山港新型岸桥项目是集团十大重点科技项目、华电科工‘三新业务’中首个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项目,同时也是新型岸桥的首台套示范项目,工期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技术难度大。”作为该项目技术经理,肖强说。

2022年11月16日,新一代穿越式双小车自动化岸桥首台套在华电曹妃甸制造基地成功下线。尚未来得及享受收获的喜悦,肖强和团队就立刻投身岸桥滚装发运的紧张准备工作中。

面对公司大型岸桥滚装的经验空白,华电蓝科迅速组建技术攻关“青年突击队”,平均年龄只有29岁。团队发挥“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奋勇争先”的青年突击队精神,夜以继日,攻坚克难,不断与时间赛跑。

唐山港新型岸桥项目,是国内外迄今为止最大的岸桥。根据滚装方案,岸桥整机需要从安装场地,转运至码头岸边再上船。经核算,曹妃甸转场区域基础承载力不足,急需在一周内解决,否则将影响船期发运。

“青年技术团队经过连续十几个小时集体研讨,快速确定了双轨道转场至顶升区域,整机顶升转向后,再四轨道转运至岸边的转场方案,以及采用火车轨道枕木方式的‘枕轨减载方案’。”肖强说,团队经过4天、每天长达15个小时的反复计算、模拟、优化,最终完成工装用量最少、转运效率最高的枕轨布置方式,成功解决转场及滚装场地基础承载力不足问题。

在解决完岸桥转场难题后,团队又面临另一个突发状况。“受疫情影响,岸桥绑扎的核心部件、6套150t型号拉索,到货时间将延迟到2月份,届时将会错过运输船租赁期。”此时,如果换船,短时间难以找到此类大型滚装船,且针对新船需重新做岸桥绑扎方案,发运时间将严重拖期两个月。

在决断是否换船的关键当口,技术攻关青年突击队主动担当、迎难而上,快速组织修改绑扎方案,根据厂内现有拉索、材料,反复调整、论证、计算、评审,不分昼夜,连续作战,仅用7天就完成了全套绑扎方案的设计、计算、修改出图工作。不仅为抢在船期前如期发运赢得时间,同时节省拉索及材料成本近百万元。

针对唐山港岸桥上岸区域承载力不足问题,青年突击队再次选择采用枕轨减载方式,使得岸桥落轨高度提高一倍达到1米。2700多吨整机需要从1米高度上顶升垂直落到地面,极易发生倾覆风险,业内从未有过类似案例。“我们从京张铁路人字形火车轨道中找到灵感,创新提出折返式斜坡落轨方法。”团队经过紧锣密鼓的方案细化、计算、推演,最终形成安全可实施的技术方案及应急预案。

肖强告诉记者,新型岸桥技术攻关团队几乎全是“90后”年轻人,在项目中充分发挥青年员工主人翁精神。“面对疫情和工期双重压力,团队经过一个月、超过五轮的高强度攻关,攻克多项突发技术难题,形成近70套图纸、20余项计算书,完成并掌握大型装备滚装运输全套技术,为岸桥滚装发运安全、进度、节资提供有力保障。”

在严冬码头的寒风中,肖强与团队成员拿着电脑现场改方案,现场指导施工,和工人一起搬物资,连续十多天工作到深夜。

在这“惊心动魄”的一个多月里,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各级领导全程组织推进下,新型岸桥于2023年1月7日成功上岸,1月11日安全落轨于唐山港码头。“这是公司首次滚装发运整机2500吨级以上的大型装备,在行业内创造了多个‘第一’,为公司后续大型装备的滚装发运积累了宝贵经验。”肖强说,“通过项目实践,华电蓝科青年团队已经具备港口大型装备的自主设计能力,锻炼了一批能担重任的青年技术人才。”

“十年磨一剑。”新一代高效穿越式岸桥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在研发新型高效集装箱岸桥领域的空白,对提升公司高端装备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港口装卸技术革新具有重大推动作用。2023年成功获评北京市“国际首创产品”。2023年12月,新型岸桥首台套完成调试,于唐山港正式投运,为助力国家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战略添砖加瓦。

解决港口高端装备核心材料“卡脖子”风险

“创新的基因,一直根植于企业发展之中。”采访中,中国华电群团工作部团青工作处副处长张宇飞说。在他看来,中国华电从制度设计、人才培养、调研实践、文化氛围等方面,都给予青年勇于创新、奋勇争先的优良平台。在创新环境的影响下,肖强和团队持续攻坚克难、锐意创新,推动一项项科创成果落地“生金”。

新型门架式链斗卸船机,便是其中之一。“该智能装备可实现全程卸料不见料, 彻底解决散料接卸的环保难题。1台新型卸船机的船时效率相当于3台传统卸船机;同时还可进行远程控制,实现无人值守,具有环保、高效、节能和自动化等优势。”肖强介绍。

在新型链斗卸船机研制过程中,其核心部件不粘料、耐磨、高强度链斗,是团队需要攻克的关键难题。肖强与团队针对最核心部件——链斗取料头,开展了原尺寸试验研究,并联合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国资委中央企业高端金属材料创新联合体攻关项目。

“我们首先研发链斗不粘料涂层,保证链斗填充率,提高生产率;其次研发出高耐磨、超高强度新材料,链斗使用寿命延长1.5倍以上,远超国际先进耐磨钢水平;三是链斗减重27%,大幅减低卸料能耗。”

通过一年技术攻关与试验,这一新型链斗实船作业试验目前已在曹妃甸矿石码头顺利完成,解决港口高端装备核心材料依赖国外进口的“卡脖子”风险,实现自主可控。

“同时,核心材料可大范围推广至采矿、掘进设备中,大幅提升采运装备安全、高效运行,提升设备核心部件使用寿命,满足千万吨级高产高效工作面开采需求,保障煤炭、矿石等战略资源供应安全。”肖强说。

公司首台全自动化场桥,是肖强和团队在绿色智慧港口创新领域的又一次尝试。肖强说:“它有两个关键技术难点,一是精准动作,由于场桥结构跨度大,存在结构弹性变形和钢丝绳变形、晃动叠加因素,场桥精准动作是一个世界级技术难题;二是要大脑足够聪明,就是控制反馈要足够快,因为场桥对位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实现高速控制反馈才能实现精准动作。”

肖强和团队通过系列创新技术,解决关键难题,研发了能够实现无人值守、具有毫米级高精度精准动作的全自动化场桥。“基于研发成果,我们与黄骅港签订了5台全自动化场桥项目,目前已完成设计,正在工厂制作,今年能投入运行。”肖强说,全自动化场桥的研制成功及首台套应用,拓展了公司新产品序列,对推进公司战新业务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肖强和团队还研发了中国华电首套港口智能任务调度系统,研发了港口智能任务调度系统的智能算法,突破了港口自动化装备与上层码头运营管理系统(TOS)接口难题,实现多机交互、高效智能调度。

由于创新成果突出,华电蓝科成立一个月即获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北京市“两区”建设重点企业;成立一年,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一年半,取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行业最高级别的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涵盖所有型号港口装备。同时,获评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北京市知识产权优势单位。

“如今,通过三年发展,华电蓝科已成功构建以智能装备、智慧系统、零碳港口三轮驱动的‘绿色智慧港口’业务布局。”肖强语气中充满自豪。

争做绿色智慧港口的创新者、实践者、引领者

一路走来,肖强积极为华电集团战新业务开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重大技术难题攻关贡献青春智慧。期间,虽面临种种困难挑战,但他百折不挠、积极进取,逐步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

谋事看担当,成事看作为。肖强认为,“干事创业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切实把青年人的担当作为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源动力,才能在平凡岗位上不断发光发热”。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繁忙的工作节奏。“尤其是近两年,绿色智慧港口战新业务筹备及华电蓝科快速发展,我负责技术、业务筹备、流程跑办、企业改革等多项任务,经常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

在助力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肖强也见证了华电青年“创新奋进、奋勇争先”的风采。“华电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锐意进取、务实肯干的精神面貌,以及比学赶超,拼搏奋进的良好氛围。”

到达唐山港港池到达唐山港港池

“目前,华电蓝科的员工队伍里,青年占比高,大多都是海外留学归来的硕士生,具有敏锐思维,开阔视野。”谈起如何带领青年队伍,肖强有着自己的见解。“一是要帮助团队青年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教育引导,立足工作实际开展工作,传承弘扬‘同创文化’,增强青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荣誉感和使命感;二是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工作中做好表率,提升团队凝聚力;三是要给予团队青年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不拘泥形式,以结果为导向,让青年员工承担重要角色;四是要完善青年担当作为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敢于给员工做事的机会,也要有相应的容错机制,推动青年员工在试错中不断成长,勇于担责。”

近年来,凭借突出成绩,肖强带领团队先后获得华电集团“标杆班组”,华电科工、华电重工“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肖强个人曾获华电集团“先进个人”、华电科工“先进个人”、“优秀指导老师”、华电重工“先进个人”、“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编制并发布国际标准1项,获得PCT国际专利授权6项,国内专利授权91项,软件著作权6项……

“这些成绩和荣誉离不开中国华电党组和华电科工、华电重工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公司为我们广大青年提供的广阔舞台,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肖强说,接下来,他将根据“绿色智慧港口”发展规划,做好智能装备、智慧系统、零碳港口相关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组织做好蓝科公司的新产品研发、项目设计、科技管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为蓝科建设成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支撑;加强技术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内聚合力、外联大脑,逐步培养、提升蓝科研发设计力量,为蓝科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目标,再接再厉,以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勇往直前的豪迈激情,践行华电青年的担当和责任,努力成为绿色智慧港口的创新者、实践者、引领者,为集团公司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肖强说。

作者:《中华儿女》记者 张惠清

编辑:陈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唐山港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
  • 03-18 星宸科技 301536 --
  • 03-15 平安电工 001359 17.39
  • 03-13 戈碧迦 835438 10
  • 03-11 骏鼎达 301538 55.8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