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许光文:化工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关注两个方向提升两大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许光文:化工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关注两个方向提升两大能力
2024年03月10日 20:42 中国化工报

今年两会,“新质生产力”是当之无愧的热词。何谓新质生产力?化工行业该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他指出,化工行业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和创新产业的两方面能力,建议大力推进行业创新共同体的建设。

图为记者采访许光文图为记者采访许光文

 化工行业需提升两方面能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重心转移的必然要求。许光文认为,从三要素的角度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培养能够支撑产业创新的高素质劳动者,其次要以高新科技为支撑不断发展新的劳动手段,最后是要拓展劳动对象范围,从石油、煤炭、矿产等自然资源扩展至数据资源、城市矿产等各种二次资源,生物质代表的绿色碳资源等。

许光文指出,化工产业的核心任务是物质转化,凡是物质转化关联的技术都与化工行业相关。一要关注支撑新的劳动对象的新兴未来化工产业技术;二要关心转化现有物质对象的化工生产过程,如何实现最低的消耗、最高的效率、最大的产值,推进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些都是化工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

化工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包括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创造新兴化工产业两个方面。许光文指出,前者需要产业创新的能力,后者需要创新产业的能力。

在第一个层面上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化工行业更好、更有效率、更低碳地进行生产,这就要求产业创新,推进现存产业高效低碳化转型的新质生产力。化工行业的产业转型和升级,要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新兴技术,数字要产业化,产业也要推进数字化。在这两方面,化工行业都能大有可为。支撑数字产业化的原材料要依靠化工行业的材料技术创新,产业数字化则要求融合化工生产流程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总的来说,支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兴物质依然要靠化工人来创造,而创造又会反哺化工产业的发展。

其次,要通过转换化工生产对象、变革生产手段等途径,创建新的化工产业,这要求化工领域具备创新产业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把原始创新转化为产业的能力。仅有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是不够的,需要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意识。希望未来能在国家层面上设立评估机构,在有高度创新的基础成果出现时,对其产业化的潜力和风险作出科学权威的评价,由国家引导,帮助投资者建立信心,营造勇于科学投入原始创新工程化、产业化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创建行业研究共同体共促新质生产力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许光文一直以来比较关注产业创新机制。今年提交的多份提案中,就包括“创建行业研究共同体,做实产学研协同创新”。

当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对企业的技术研究水平提出了新挑战。许光文建议,每个行业建立自己的研究共同体,由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创新人才,企业按照“会员”形式提供资金,按照“理事会+科技委员会”形式运行管理创新实体,以解决我国部分企业难以创建自己的研究队伍和研究机构,而高校研究院所的大部分研究人员所开展的研究又与产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

许光文介绍道,这种针对特定行业、由企业共同创立并运行的研究共同体模式已在国外存在很多成功案例。可以深入研究其创立和运行机制,选定典型行业,尤其是还没有任何专业性研发机构的行业,例如辽宁的菱镁产业,推动试行示范并总结规范,形成推进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新范式。

同时,许光文还认为,培育支撑创新的科技人才,不能仅依靠教育部所属优质高校。统计表明,“211”“985”等部属高校,只培养了10%的我国高校毕业生。而产业创新需要大量深入产业的科技骨干人才,他们几乎100%由地方高校培养。

沈阳化工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高校率先开启了大学生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揭榜解难’高等学校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据许光文介绍,近年来,面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学校在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新兴化工过程与低碳技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等方面做出了系列有特色有成效的开拓性工作,形成了多项化工行业的先进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形成了服务典型化工过程转型升级,实现安全、清洁、高效生产的新质生产力。特别是提出创建“工程热化学”新兴学科、推进热化学反应工业技术低碳化升级和零碳化替代的科学思想,推动召开了香山科学会议、成立世界工程热化学学会、建设工程热化学实验室、创立工程热化学人才培养体系等,获得了相关科技领域的广泛认可。

为推进地方高校更好、更高质量面向产业需求培养科技创新和骨干人才。许光文建议,国家持续推进高校分类发展,针对部属和地方高校,分别制定标准和评估体系。

近年来,教育部在推进高校分类发展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在实施国家“双万”计划时,划分了中央赛道和地方赛道,为地方院校建设国家一流专业、保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给予了充分机会和巨大激励。许光文建议将此分赛道机制在高端人才、科技奖励、重大项目的评选中进行推广,并不断形成针对两赛道高校的不同评价评估指标体系,协同推进目前的国家“双一流”高校和地方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全国政协委员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18 星宸科技 301536 --
  • 03-15 平安电工 001359 --
  • 03-11 星德胜 603344 19.18
  • 03-11 骏鼎达 301538 55.82
  • 03-04 美新科技 301588 1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