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集镇四项目入选第六批区级非遗

西集镇四项目入选第六批区级非遗
2024年02月06日 02:00 媒体滚动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近日,第六批通州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西集镇京东大鼓、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书画装裱技艺、通州瓤豆腐制作技艺4个项目入选。

  京东大鼓是一种采用京东方音说唱表演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约形成于清代中叶。源于京东的三河、宝坻、香河地区,后在京津冀地区普遍流传。在著名京东大鼓表演艺术家董湘昆、李承秀等人的不懈努力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走向高峰,其曲种的影响也遍及北方各地。老庄户村金克强师从李承秀,近年来走进北京市多个社区和中小学校开展教学,并积极参加社会演出,展示京东大鼓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保护非遗。

  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是中国特有的一门传统手工技艺,伴随着书法、绘画艺术而产生,用于书画、碑帖等作品的装饰和修复还原。装裱一件书画作品从托心开始至完成,一般要经过托、拉、镶、扶、砑光、上杆等主要工序。冯各庄村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第一代传承人张少俊祖辈在琉璃厂文化街开设北京德古斋古玩店,主要经营古玩字画。新中国成立后,德古斋与荣宝斋合并,张少俊与其子张志成在荣宝斋从事书画装裱修复工作。1960年,张志成下放回村,和村集体一起创办冯各庄村村级裱画厂。由张志成带徒,带领一批村民从事书画装裱修复工作。裱画厂曾为荣宝斋、故宫博物院、北京红灯厂、北京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等单位以及众多知名书画家装裱字画。2000年,裱画厂由个人买断,转为个体经营。

  值得一提的是,第六代传承人王志江于1990年创办文雅斋裱画部,将这一技艺传承至今,年均装裱量达400余幅。近几年,王志江开始收徒传艺,力图通过传帮带方式,使该技艺在冯各庄村得以传承和发展。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装裱对书画作品起到美化和保护作用,经过多年发展,到明清时期基本定型,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京裱”和以苏州为中心的“苏裱”两个流派。

  北京潞通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潞通堂”)的书画装裱技艺传承于荣宝斋,属典型的“京裱”。装饰风格高贵典雅,使书画艺术效果更加突出。在装裱格式上有通景、中堂、宋式、屏风等。

  书画装裱技艺包括托心、方心、镶活、扶背、上墙、砑光、上杆等20多道工序。自上世纪60年代起,该项技艺在潞通堂以口授心传的师承制方式代代相传。先后为荣宝斋、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等单位和重要场馆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并张挂。目前,潞通堂从事该项目保护工作的人员有2人,每年承接装裱名人字画百余件。

  瓤豆腐是一道传统的特色名菜,又名“让豆腐”“洪武豆腐”,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瓤豆腐始于安徽古城凤阳,于洪武十三年随朱棣就藩北平传入古城通州,永乐十八年明成祖迁都北平后,瓤豆腐进入寻常百姓家,逐渐成为通州家喻户晓的小吃。

  瓤豆腐的主料为豆腐和精腿肉。做法是将控好水的豆腐抓成泥状,包入肉馅后团成豆腐团子,再下油锅煎至两面金黄,即可蘸酱料直接食用,也可配菜蒸、溜、炖而食。入口鲜香弹牙,多汁软嫩,唇齿留香,是老通州人过年必备的菜肴。

  通州瓤豆腐制作技艺至今已传承五代。其中,第四代传承人孙振洪从小吃着妈妈和外婆做的瓤豆腐长大,对家里传承的这道菜产生浓厚兴趣,妈妈辞世后更是对这道菜产生特别的情感。为肩负起传承责任,孙振洪将家传手艺传给刘燕红、仵会冬2名弟子,并创办北京鑫农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聚焦“一老一小”人群,在推广耕读文化过程中融入瓤豆腐,让更多人了解这道著名小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书画 北京市 非遗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2-21 龙旗科技 603341 --
  • 02-08 肯特股份 301591 --
  • 01-30 诺瓦星云 301589 126.89
  • 01-30 上海合晶 688584 22.66
  • 01-29 成都华微 688709 15.6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