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恒:2024年地方政府怎么干?目标与抓手

2024年02月05日08:35    作者:罗志恒  

  意见领袖丨罗志恒

  31个省份的省级两会已全部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4年的经济标预期目标增速以及主要任务。我们在《2023年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东西领跑、中部掉队》的报告中对2023年我国区域经济表现、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结构性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本文聚焦各地2024年经济预期指标与重点工作。各地的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如何?较2023年有怎样的变化?今年确定了哪些主要任务?重点工作体现出哪些亮点?本文主要分析以上问题。

  一、2024年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稳中求进,GDP预期增长5.4%

  1、GDP增长目标:一是分省份看,2024年增长目标集中于5%至6%之间,体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方针。2024年,GDP增长目标最高的是海南(8%),最低的是天津(4.5%),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主要省份增长目标设为5%。二是全国汇总看,2024年31省份GDP加权平均目标增速为5.4%,根据全国两会目标一般低于地方两会目标的历史经验,预计全国GDP预期目标将设定为5%左右。

  2、财政收入增长目标:一是分省份看,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增速大多数定在3%至6%之间。2024年,增长目标最高的是吉林(10.0%),最低的是内蒙古(0.5%)、西藏(-3.5%);主要省份中,广东、江苏分别设为3%、4%的中低水平,而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则设为5%。二是全国汇总看,根据各省份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进行加权,预计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增长4.4%。三是从经济大省看,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均低于GDP目标,或与工业品价格下降、房地产低迷、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等因素有关。与2024年GDP增长目标相比,24个省份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增速持平或略低,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低2个、1个、0.5个百分点。云贵川财政收入目标低于GDP目标1个百分点以上。

  3、经济分项目标:一是从投资看,多数省份固投增速目标设定接近经济增速,西部边疆省份2024投资增速目标超10%。内蒙古(15%)、西藏(13%)、新疆(10%)固投增速较高,山西(10%)、辽宁(10%)将“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列为今年政府各项重点工作之首位,推动补短板和稳增长。二是从消费看,大多数省份社零目标增速与GDP目标持平或略高,体现出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多数省份社零增长目标主要介于5%到8%之间,新疆、甘肃、西藏超过8%,广西、宁夏为全国最低(5%)。三是从外贸看,广东、江苏东部外贸大省增速目标相对较低,体现外需疲弱对区域经济的冲击或将持续。各省份进出口总额目标增速差异较大,云南、新疆目标增速达到30%、20%,广东目标仅增1%,江苏仅要求“正增长”,山东提及“促稳提质”。

  二、与2023年目标相比:经济大省2024年GDP目标基本持平,多数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下降,反映出结构性减税降费适度加力的影响

  1、GDP目标变化:经济大省“真正挑起大梁”,前五经济大省2024年经济增长基本持平于2023年目标。与2023年目标比较,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四川2024年GDP增长目标并未下降,只是表述基调微调,如广东由“5.0%以上”改为“5.0%”,江苏由“5.0%左右”改为“5.0%以上”。全国有16个省份2024年GDP目标下降,11个省份持平,4个省份上调,下调目标增速的省份基本上是2023年未完成当年目标增速的省份,如河南目标降至5.5%。但也有例外,陕西2023年未完成目标增速,但2024年目标增速持平(5.5%)。黑龙江2023年GDP增速排名垫底,增长目标从2023年6%仅小幅下调至2024年的5.5%。

  2、财政收入目标变化:超过半数省份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低于2023年目标,反映出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适度加力、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低基数影响消退等影响。将2024年增速目标与2023年对比,19个省份下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增速,包括5个2023年实际增速不及预期目标的省份。6个省份2024年目标增速与2023年目标持平,内蒙古、吉林、北京、江西、天津5个省份2024年目标增速高于2023年目标增速。

  3、投资指标变化:化债重点省份中多数2024年固投增长目标低于2023年。2023年多数省份固投增速未达预期目标,2024年增长目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黑龙江、广西、天津2023年固投同比增速大幅负增长,2024年固投增长目标分别设置为7%以上、3%、正增长。12个重点省份中,仅内蒙古的2024年固投目标增速高于2023年,辽宁则持平,其余省份均下调目标增速。

  三、2024年地方政府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高质量发展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2024年地方政府重点工作中有四大关键看点。

  一是强化省域功能,服务国家大局。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广东、海南、重庆、四川、甘肃、青海在内的十多个省份都将服务国家大局、强化省域核心和特色功能相关内容列在重点工作的首位。如重庆和四川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东围绕“一点两地”新定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完善自贸港封关机制等。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和“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为热点概念,各省份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优化房地产调控。各地市场轨与保障轨并举,“三大工程”中的城中村改造工作相对积极。

  四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分类处置城投平台债务,财政化债与金融化债共同发力。

  详见正文。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

  正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是新一届政府提交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反映了新一年的政府重点工作安排,如总体要求、政策取向、重点任务等。为了进一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对12个重点省份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规范管理。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部署新一年项目投资、确定固投目标增速,值得社会关注。

  一、各省份2024年增长目标集中于5%至6%之间,体现“稳中求进”方针

  从2024年目标增速来看,各省份GDP加权平均目标增速为5.4%。截至目前,31个省份均已披露2024年GDP预期目标增速。根据各省份2023年GDP规模进行加权,加权平均目标增速为5.4%,较2023年(5.6%)低0.2个百分点。

  各省份的GDP目标增速集中于5%至6%之间。27个省份目标增速介于5%至6%之间,其中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主要省市的目标增速均为5%。低于5%的省份仅有天津(4.5%),或因受房地产链条疲软拖累;高于6%的省份包括海南、西藏、新疆,分别为8%、8%、6.5%。

  将2024年增速目标与2023年对比,16个省份2024年目标增速较2023年目标有所下调,11个省份持平,4个省份上调。下调目标增速的省份基本上是2023年未完成当年目标增速的省份(共有17个),但也有例外。广东、陕西2023年未完成目标增速,但2024年目标增速持平(5%、5.5%),宁夏则是完成了2023年目标增速,但将2024年目标增速从2023年的6.5%下调到6%。在下调目标的省份中,除了江西、海南分别从2023年的7%、9.5%下调到5%、8%,其余省份下调幅度为0.5至1个百分点。较2023年目标增速上调的省份有4个,分别为北京、天津、辽宁、浙江,均上调0.5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我国经济处于累积问题化解期、新兴动能培育期、经济转型阵痛期的“三期叠加”中,经济恢复呈现为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当前仍然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预计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设定全国GDP目标增速为5%左右。我们认为,5%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较高,有助于修复企业和消费者的预期。

  二、24个省份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增速持平或略低于GDP目标增速,反映出地方政府考虑了结构性减税降费及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

  31个省份已披露了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增速,大多数目标定在3%至6%之间,且较2023年目标增速有所下调。2022年增值税留抵退税导致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降至较低水平,基数效应及疫后经济恢复导致2023年出现高增速,除海南、山西、黑龙江、广东、河北5个省份以外,26个省份在2023年均达到目标增速。随着政策冲击期结束,并且2024年要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大概率回落。

  从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增速来看,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权平均目标增速为4.4%。截至2月4日,31个省份均已披露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增速,其中25个省份的目标增速在3%至6%之间。广东、江苏分别设为3%、4%的中低水平,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则设为5%。其余6个省份中,吉林、新疆目标增速为10%,对2024年财政收入增长较有信心;湖北、海南目标增速为7%;西藏则预期同比下降3.6%,但由于西藏2023年同比增长31.7%,两年平均来看仍有12.7%的增长。

  根据各省份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进行加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权平均目标增速为4.4%。

  将2024年增速目标与2023年对比,多数省份下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增速。21个省份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增速较2023年有所下调,包括5个未完成目标省份。6个省份目标增速与2023年持平。4个省份目标上调,其中吉林目标上调4个百分点,北京、江西、天津则小幅上调0.5至1个百分点。

  与2024年GDP目标相比,24个省份的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增速持平或略低于GDP目标不超过2个百分点。吉林、新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增速高出GDP目标4个、3.5个百分点。

  三、分领域经济指标:各指标的预期目标普遍持平或低于2023年预期目标,7个省份设定了较高的固投增长目标,多数省份规上工业目标增速高于GDP目标增速

  从投资看,多个省份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较高,体现投资仍是地方政府稳经济的重要抓手。已披露2024年固投增速预期目标的23个省份中,内蒙古、西藏、山西、辽宁、海南、云南、新疆7个省份的目标增速达到10%以上,其中内蒙古、西藏分别为15%、13%;7个省份设在6%至7%;其余9个省份为5%以下,其中天津的固投目标增速最低,仅设定正增长目标,其背景是天津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4%,增速排在全国最末,制造业、基建、房地产三大领域投资分别同比下降5.6%、8.1%、42.1%,房地产下行压力尤为严峻。虽然2023年20个省份未完成固投预期目标(内蒙古、新疆、浙江3个省份完成,另有8个省份未披露预期目标),但各省份目标设定有升有降,如内蒙古、山西分别从2023年的10%、7%调增到2024年的15%、10%,而化债压力较大的重庆、江西、广西分别从2023年的10%、8%、8%调减到4%、3%、3%。投资作为扩内需的重要一环,是地方政府赖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抓手。山西、辽宁、宁夏将“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列为2024年政府各项重点工作之首位。

  12个重点省份中,目前有10个省份已披露相关数据。注意到并非所有省份固投预期目标增速均较低,如内蒙古、云南、辽宁目标增速达15%、10%、10%,处于全国前列。内蒙古和云南的2024年固投目标增速高于2023年目标增速,辽宁则持平,其余的7个省份2024年目标增速均低于2023年。

  从消费看,各地2024年社零目标增速主要介于5.5%到8%之间多数省份目标增速持平或低于2023年目标增速。已披露2024年目标的24个省份中,19个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增速介于5.5%到8%之间,3个省份高于8%,分别是西藏(10%)和甘肃、湖北(8.5%),2个省份(宁夏、广西)为5%。与GDP目标增速相对比,大多数省份社零目标增速与GDP目标持平或略高,体现出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从2023年情况来看,19个省份中9个完成目标,10个未完成,而在设定2024年目标增速时,多数省份持平或略低于2023年目标增速。

  从进出口看,各省份进出口总额目标增速差异较大,云南、新疆目标增速达到30%、20%,广东、江苏两个外贸大省目标增速较低。13个省份披露了进出口总额目标增速。目标增速最高的是云南、新疆,分别达到30%、20%。目标增速较低的省份为广东、江苏,广东进出口总额预期目标增速为1%,江苏进出口总额预期目标为实现正增长。2023年,全国进出口同比增长0.2%。海关总署认为,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影响,全球贸易的整体表现比较低迷,外需的疲弱对我国出口形成了直接的冲击。

  规上工业增加值方面,多数省份规上工业目标增速高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左右,各地仍然看好2024年工业对经济复苏的拉动作用。16个省份披露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目标增速。其中,10个省份介于6%至7%之间,包括浙江、湖南、重庆等省份,山西、黑龙江、广东、河北分别为4%、5%、5%、5.5%,宁夏、新疆均为8%。江苏、山东、福建、安徽等省份未披露目标增速。与GDP目标增速相对比,13个省份规上工业目标增速高出GDP目标增速0.5个百分点至2个百分点。

  各省份物价、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较为一致。29个公布物价预期目标的省份,均将目标增速设定为3%。27个已披露调查失业率目标的省份,均将目标设定在5%至6%之间。

  四、各地2024年的工作任务具有哪些突出亮点?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从省级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各地贴紧自身实际,围绕高质量发展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主要聚焦强化区域核心功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体系建设、房地产转型和“三大工程”建设、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等工作目标,提出了一批创新色彩浓厚、区域特征彰显的新举措。

  (一)强化省域特色定位:强化核心功能、特色功能,服务国家大局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对地方政府而言,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壮大区域经济实力,也要注重民生保障,更要高度重视把握国家战略大局,在强化区域核心功能的基础上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在2024年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广东、海南、重庆、四川、甘肃、青海在内的十多个省份都将强化省域核心功能、特色功能的相关内容列于重点工作的首位。

  一是依托战略定位,全面提升经济竞争力。建设“五个中心”是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首要工作。上海提出,加快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五个中心”,并努力将上海营造为世界一流的人才城市。甘肃将“四强”行动提到重点工作首位,提出更大力度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行动,打造工业强省、产业兴省“升级版”,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

  二是加强跨省域区域协作和区域一体化。例如,广东提出要做实“一点两地”的粤港澳大湾区全新定位,携手港澳打造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特质。北京提出要推进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携手津冀共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加快推进雄安新区、城市副中心“新两翼”建设,唱好京津“双城记”。重庆提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交通、文旅等领域共建共享和融合发展,重点推动成渝中部地区及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

  三是立足长远发展目标,聚焦外贸、科教等领域“锻长板”,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例如,海南聚焦自由贸易港建设,提出2024年要决战封关运作“一号工程”,对政策制度、封关设施、系统平台、管理能力等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压力测试,明确和完善“二线口岸”管理运行机制、通关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监管机制。安徽立足自身科教大省的定位,将“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列为重点工作首位,提出加快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高地,围绕集成电路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推进人才兴皖工程等。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重点工作首位,通稿还列举了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以及量子、生命科学等需要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4年1月31日,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围绕这一主题,加快产业集聚、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选取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大力布局。多个省份提出,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超高清视频、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布局未来网络、量子、生命科学、氢能、人形机器人、深海深地空天等产业新赛道。山东提出,新培育10个左右省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20项左右未来产业前沿技术攻关,推动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壮大。安徽启动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布局量子信息领域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开展通用人工智能应用生态构建行动,推进元宇宙应用场景平台建设,统筹抓好聚变能源、化合物半导体、合成生物、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培育。

  二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目前,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近80%。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2023年12月,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全面部署。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浙江提出,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施重点技改项目5000项以上,推动装备、纺织、五金等优势产业迈向中高端。吉林提出,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支持100个以上示范项目,建成3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0个省级数字化示范车间,全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提升至50%。

  三是壮大科技企业规模,培育科技成果孵化器。山东计划将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万家,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以上。浙江计划新增“雄鹰”企业30家、上市公司50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以上。江苏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牵头开展重大任务协同攻关,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联合体,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5.5万家,建设聚焦“硬科技”的标杆孵化器。

  四是强化金融等要素保障。天津设立50亿元天开九安海河海棠科创母基金,打造天开基金群,鼓励“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进一步优化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和上市培育机制,优选100家科技型企业纳入上市培育库。重庆升级打造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启动建设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发挥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和“产科金”平台作用,推广“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三)优化房地产调控:市场轨与保障轨并举,推动城中村改造等

  2024年,房地产是影响投资和消费的关键变量,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既是稳增长的需要,也是防风险的内在要求,因而是地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先立后破的思路,市场轨与保障轨并举,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市场轨方面,需求端和供给端政策继续优化,多措并举提振市场信心。202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地产着墨颇多,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重要性提升,稳地产相关政策组合拳连续发力。一是各地继续优化房地产政策,更好支持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上海、苏州等地相继放松限购措施,核心一二线城市限购政策仍有优化空间,降低购房门槛,扩大增量购房需求。二是保障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房地产项目融资协调机制加速落地。在住建部等多部委支持下,成都、昆明、南宁、青岛、哈尔滨等多个城市相继发布了首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房企融资。

  保障轨方面,“三大工程”备受关注,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偏保守,城中村改造计划相对积极。

  保障房:新筹建规模或有所回落,配售型保障房正式破冰。其一,2024年新筹建保障房数量目标明显下调。从2023年完成情况看,主要省市均超额完成了既定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任务,广东2023年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7.1万套(间),完成了全年任务的123%。从2024年目标制定看,多数省市2024年筹集目标均明显下调,广东、四川、湖北、山东、北京、上海、云南、河北、宁夏2024年计划新筹集保租房合计56.5万套,较2023年完成数下降了32%。多数地市筹集目标也有所下调,仅广州大幅上调目标。其二,尽管保障房供给总量或有下降,但供给结构进一步完善。2023年在国务院“14号文”的支持下,部分地区率先启动配售型保障房工作。2024年,天津、广东均明确提出要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广州、南京、沈阳、大连分别提出新筹集1万套、2500套、2200套、2170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东部经济发达、人口流入的地区开展配售型保障房建设,体现了“以需定建”原则,满足更大规模的工薪阶层的住房需求,助力打造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其三,保障房覆盖群体进一步扩容,山东、四川均提及“把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城中村改造:工作基调相对积极,数量指标、实施方式各具特色。首先,多个省份明确提出的2024年城中村改造计划,内容篇幅和项目数量多于保障房工作,或显示出地方推动城中村改造积极性相对更高。城中村改造数量指标较为多元,上海2023年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2024年计划还要新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广州2023年新批复城中村改造项目14个,新开工12个;还有一些地区提出改造户数、安置住房等不同口径。其次,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实施方式差异较大。既包括过去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乡建设项目,如上海提及“两旧一村”改造,山东提及城市更新行动“十大工程”;也有结合保障房建设的城中村改造新项目,如广州提出实施“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新模式,加大城中村改造筹建保障性住房力度等。

  “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该部分的篇幅较少,有待发改部门统筹安排。多数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未直接提及具体计划,仅山东、天津表示,住建部门将主动配合发改部门推动“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实施落地,部分地市如长沙提及高速服务区类重点推进项目。

  (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分类处置城投平台债务,财政化债与金融化债共同发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江浙沪以外的大多数省份均明确提出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任务。地方债务、房地产领域、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交织,区域经济发展面临较大挑战。2023年在中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后,各地积极落实债务化解工作,如天津、甘肃分别制定实施了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1+10”方案。2024年,地方化债工作将纵深推进,加强风险监测、推动平台转型、财政化债和金融化债都是关键举措。

  一是统筹政府债务化解和经济发展,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高风险省份继续严格债务管理,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天津提及“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政策”,辽宁提及“统筹化债资金资产资源和政策举措”,吉林提及“严格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审核论证,严控政府性低效投资项目”,更好发挥专项债稳增长和促投资作用。低风险省份仍有一定的举债空间,将会承担更多的稳增长与“挑大梁”责任。广东提出,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等资金,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

  二是债务化解重在落实细化,分类处置城投平台债务风险。针对城投平台债务,加强事前监督,省级政府加强监测预警,严格管控平台公司债务规模和融资行为,如山东“落实城投公司举债融资提级管理制度”,吉林“坚持省负总责,逐级压实责任”。同时,风险处置工作部署更加细致,如云南提及“一地一策、一企一策、一债一策”,吉林提及“一市一案”,江西提及“一债一策”,确保化债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财政化债保持一定力度,特殊再融资债券继续发行。在隐性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较重、地方债仍有空间的背景下,2024年大概率将继续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支持隐性债务化解。根据财政部数据,2023年底,全国地方债务余额为40.74万亿元,债务限额42.17万亿元,债务结存限额1.43万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44.7%。2023年四季度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启动以来,累计发行规模超1.4万亿元,额度来自于法定债务结存限额,用于存量债务置换。

  四是金融化债统筹协调,防范多重风险交织。金融机构资源丰富的省份探索金融化债,当前金融化债的主要方式包括:一是对现有债务进行展期,主要通过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协商实现;二是存量债务置换,地方城商行、农商行发放中长期贷款,或直接购买城投债,虽然短期缓解了再融资压力,但伴随风险转移或引发金融风险。有鉴于此,2024年,地方更加注重地方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的统筹防控。

  五是城投企业整合和转型是大势所趋。省内城投平台之间进行分类整合是大趋势,云南明确提及“压降融资平台公司数量”。这种整合不是为了扩大资产、提高信用等级再去新增融资,而是对同类业务或沿着业务上下游进行有效整合,避免出现整而不合的情况。

  (本文作者介绍: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注册会计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学博士。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宏观经济第三名(团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政策。)

责任编辑:刘天行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