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部件撬动全球

小部件撬动全球
2024年01月27日 07:31 瞭望东方周刊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第2期,总第899期),原题为《“走出去” 干大事》。

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 编辑顾佳贇

超九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在支撑经济稳步增长、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12月5日,上海,观众在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的海德威展位参观2023年12月5日,上海,观众在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的海德威展位参观

数十套压载水处理系统错落有致地排列,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操作着自动化设备加工各种部件……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德威”)生产车间内,生产景象一派热火朝天。

“公司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瞄准未来创新’的理念,从船舶黑匣子(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切入,在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船舶低碳解决方案等方面抢得先机,一步步奠定行业领先地位。”海德威总经理曹学磊说。

2023年6月27日,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表示,超九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在支撑经济稳步增长、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全球创新链,延伸跨境产业链,身怀绝技的‘小巨人’同样可以成为知名跨国公司。”海德威执行总裁刘玉东说,海德威凭借压载水处理系统、新燃料供给系统等产品,吸引海外客户目光,在56个国家和地区设置了120多个服务网点,为全球客户提供销售答疑与技术服务。

与一般的中小企业相比,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更高。

从新泽西到新泽西

生物医药是苏州的“一号产业”。2006年3月,苏州工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自己的“药谷”——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不同于一般的产业载体,BioBAY招引项目时,并没有把拉动税收和就业人数当作筛选的主要考量,而是将项目的创新性和成长空间作为评判标准。如今,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全国211个生物医药产业园中稳居第一方阵,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指标均名列前茅。

第四批国家级“小巨人”之一的苏州晶云药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云药物”)14年前在BioBAY成立。创始人陈敏华是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博士,曾就职于美国默克制药公司,从事药物晶型研究。“考虑到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已经代表全球行业顶级水平 ,我想如果成立一家公司,应该很有市场竞争力。”长期工作在国际市场最前沿,陈敏华敏锐地嗅到了商机。

2010年,在参加完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之后,陈敏华被苏州发展生物医药的力度深深吸引,果断从美国默克辞职,来到苏州创办了晶云药物。

作为一家医药科技企业,晶云药物的主营业务很“专注”,就是做药物晶型研究与工艺开发。

什么叫药物晶型?陈敏华用建筑作比,药物分子排列成有序的晶体结构,好比用砖头有序排列搭建房子,如果晶体结构出了问题,那么造出来的房子可能就是根基不稳、经不起时间和市场考验的豆腐渣工程。晶云药物所做的,就是通过药物晶型的筛选、优化,帮助药企对药物晶体结构进行优化,让它在溶解度、生物利用度、稳定性、以及工艺成本等方面表现优良。

在晶云药物的研发团队里,博士占比17%,硕士占比40%,核心管理团队成员之前多是跨国药企的专家。“国际药企非常重视对药物晶型研究的研发投入,但在成立晶云药物之前,国内企业对该领域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陈敏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认准了这条技术门槛比较高的细分领域,希望能做到极致,不但能服务国内药企,还能在国际市场争取份额,让小晶体成为撬动整个行业的支点。”

创业第一周,晶云药物就拿到了来自博瑞医药20万元的订单。“市场的势头一直保持良好,因此我们很快就决定开启全球化布局。”2013年,陈敏华和合伙人决定首先开拓北美市场,计划在美国建立一个商务团队和研发中心,作为与中国总部联结的纽带。

美国新泽西州有着非常活跃的生物医药创业土壤,陈敏华当年从新泽西到苏州创业,如今又从苏州总部“杀回”新泽西建立分部,打开国际市场。

目前,除中国外,晶云药物已在美国和加拿大设立两个研发和生产中心,与全球超过1000家制药企业建立合作,为2000多个新药候选化合物提供了药物晶型研究、制剂研发及生产服务。“我们60%以上的业务来自美国市场,在细分领域的技术水平居世界第一梯队。一个企业的实力,要放在国际舞台去检测。”陈敏华说,“而要赢得国际市场,不仅仅需要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还要匹配相应的国际化质量体系、管理体系。未来,我们还会把药物晶型持续做下去。”

从“果链”起步

专精特新企业的一大功能,就是用“独门绝技”在产业链关键环节“补短板”。荣旗工业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旗科技”)就是这样一个专长在“补短板”的“小巨人”。

荣旗科技工作人员运行调试设备荣旗科技工作人员运行调试设备

2011年,曾就职于日本传感器巨头、世界最大工业传感器公司基恩士的朱文兵和伙伴联合创立了荣旗科技。当时,日本的工业传感器在视觉检测领域拥有世界顶尖技术,朱文兵和合伙人决定基于日企从业的技术积累与服务理念,将荣旗科技的主攻方向定为工业领域视觉检测智能装备。

2015年前后,随着无线充电功能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以及智能手表、耳机等可穿戴设备,对无线充电模组智能检测设备的需求应运而生。从2015年开始,荣旗科技发力攻坚相关检测技术。

“国际客户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质检精度要做到5微米以下,这也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我们花了七八个月时间,每天蹲在实验室里搞研发,最后从20微米调到10微米,然后到5微米,这个过程非常艰苦,但有了这些积累,现在我们做很多项目得心应手,某些产品的精度已经可以达到1微米以下。”荣旗科技联合创始人朱文兵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把硬骨头啃下来,解决了无线充电线圈高精度尺寸量测的技术难题,荣旗科技在2015年取得苹果无线充电产品的视觉检测装备订单,成为“果链”中重要的设备供应商之一。荣旗科技的品牌自此在国际上有了“名号”。

2021年,荣旗科技将主营业务从3D检测扩展到了AI质检。AI质检的核心价值超越想象:工厂可以借助AI质检装备得到的数据信息,修正工艺参数,进而重整生产流程,推动生产效率提升,减少不良品的生产,而非仅仅检测出不良品。

2021年,宁德时代在检测动力电池制程中遇到一个技术难题——核心零部件的复杂外观导致“在线实时智能化全检”很难实现。“动力电池很薄的电芯有60多层叠在一起,需要一层一层检测有没有问题,这个环节又非常重要,如果出问题的话会直接导致电池短路,严重影响驾驶安全,但当时市面上的工业AI都处于初级水平,所有通用的传感器都拍不出来,无法达到检测的精度要求。”朱文兵回忆。

荣旗科技看到了机遇。公司技术团队将成像技术和算法创新结合起来,推出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很快拿到了宁德时代的第一批订单,顺利进军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

目前,荣旗科技的75%业务来自国际客户,25%来自国内客户。“科技驱动是‘小巨人’企业的共性,我们的品牌、市场,都是靠一个个技术硬骨头啃下来的。我相信我们的创新体系会像滚雪球一样滚起来,未来会越跑越快。”朱文兵说,“但发展再快,我们也不把盘子弄太大,而是坚持用持续的技术创新把检测做得更好,把AI质检智能装备应用到更多的工业领域。”

诠释“长期主义”

在青岛崂山区,“小巨人”企业青岛海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泰光电”)的实验室里,一颗被命名为“翠绿宝石”的激光晶体正在2000摄氏度的环境中慢慢“生长”。

海泰光电高精度真空镀膜设备海泰光电高精度真空镀膜设备

激光晶体广泛应用于科研、医疗、工业、军事等领域,是为了获取高质量的激光而研发的材料。

“慢的时候一天只‘长’零点几克,最后‘长’成一个300多克的激光晶体需要四五个月时间。届时我们再把它做成相应的激光元器件。这块‘翠绿宝石’是我们公司的镇店之宝,它能占总销售额的1/3,利润率能达到50%。我们公司创业初期就靠这块宝石撑着,别人干不了。”青岛海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聂奕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我们的客户七成是国外,三成在国内。”

海泰光电始创于2001年,20多年来,公司专注于非线性光学晶体、激光晶体及精密激光光学元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广泛用于激光医疗美容、激光工业加工及激光人眼安全等领域。

“海泰光电的客户以欧美韩日为主,多年来,我们以不同国家的文化为钥匙敲开了客户大门。欧美客户比较保守,要让他们测试我们的产品,需要耐心的等待,从开始联系到赢得客户,需要2到3年时间,甚至需要5年。韩国客户比较激进,他们需要快速响应、积极配合,对时效要求比较强。德国客户更看重产品质量,意大利客户是价格敏感型……”聂奕对各国市场如数家珍。

在一次行业展会上,聂奕和一个立陶宛客户第一次见面,由于做了充分准备,聂奕与客户畅谈了一个多小时,立陶宛客户完全没想到中国供应商不但技术水平高,还这么了解自己国家的市场,感到非常惊喜。“后期展开业务合作就水到渠成了。”聂奕说。

“我们一个欧洲客户在2020年初欧洲疫情暴发时缺口罩,我们就想办法给他们邮寄了一些,让他们非常感动。情况好转之后,他们主动提出进一步测试我们公司产品。2022年,此客户成为我们公司最大的客户。”聂奕说。

目前,海泰光电的3个核心晶体材料在行业上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两个在世界排名第一,一个排名第二。“我们做的东西很小,不做整个激光器,核心晶体材料其实只占一个激光器成本的2%,但任何激光器都缺它不可。”聂奕说,“‘翠绿宝石’晶体已做了20年,毛利水平保持在5%左右,今天依然非常有竞争力,客户非常稳定。”

在激光器领域,市场关注的不仅仅是产品技术指标,还有如何长期保持产品品质的稳定。“比如,一款激光器要在一个薄板上钻1000万个孔,要保证每个孔打出来的脉冲都一样,如果任何一个脉冲出现问题,整个薄板就报废了。有些国外客户换过多个合作伙伴,供应商的产品品质不稳定,这种不确定性让他们深感困扰。和我们合作以后,遇到‘翠绿宝石’这种王牌产品,客户说再也不希望换品牌了。”聂奕说,“我的理解是,坚持长期主义是所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最大理念,我们就是要用实践告诉全世界,什么是中国企业的长期主义、工匠精神。”

《“小巨人” 大能量》专题系列稿件

驱动城市

矢志向上

“走出去” 干大事

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30 上海合晶 688584 --
  • 01-30 诺瓦星云 301589 --
  • 01-29 成都华微 688709 15.69
  • 01-24 海昇药业 870656 19.9
  • 01-24 华阳智能 301502 28.01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