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络产业创新综合体
中兴通讯全球5G智能制造基地
开市客会员制卖场项目加速建设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化装备二期项目加速建设
江宁区全链审批服务大厅
江宁百家湖
□ 本报记者 仇惠栋
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1月8日,南京市江宁区举行2024年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会,签约重点项目39个,投资总额337.6亿元,其中包括两个50亿级项目。
作为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强的板块,江宁展现了走在前的姿态和挑大梁的担当。今年计划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94个,总投资1916.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96.3亿元,较上年增长14.4%。
江宁区提出,新的一年,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定不移走好以创新为特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争当全市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全年拼抢项目,筑牢集群优势
1月3日,南京江宁开发区签下南京新年“第一单”。携手“造车新势力”强链补链,极星科技中国区总部的落户将为南京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作为全省重要的整车生产基地,江宁区集聚上汽大众、上汽大通、长安马自达等整车生产企业,中汽创智、T3出行、福特新能源等绿色智能网联产业链企业百余家,产业产值近千亿元。极星科技中国区总部项目,将建设成为极星汽车以及极星品牌消费电子中国区总部。
1月8日,江宁高新区挥动新年开工“第一锹”。星昊医药高端药物制剂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启动建设,这是星昊医药布局长三角的首个项目。项目总投资10亿元,将整合研发、制造、MAH孵化加速三大功能,匹配完整的生产线,打造新一代药物研发生产基地。
“江宁高校多,具有优越的人才资源。地处长三角,区位优势明显。园区营商环境好,政策扶持力度大……”星昊医药副总裁温茜说,最具吸引力的是江宁高新区完备的产业链,生物医药企业从小试到规模化生产都能不出园区。目前,江宁高新区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300余家,形成医药研发与生产、细胞治疗、研发服务外包(CRO)、检测检验、高端医疗器械五大产业板块。
“开年就是开工”的精彩,来自全年不歇的竞速奔跑。把“争第一、创唯一”的追求,落实到每一个项目的实干争先上。2023年,江宁区实施“五拼五比月月赛 敢为善为当标兵”月度点评会制度。对于江宁各板块各部门而言,每月就有一场“擂台赛”,必须全力以赴。
以项目之进筑牢发展之稳。2023年,江宁区171个实施类产业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入37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盛鑫集成电路外延材料产业化等50个项目竣工投产。一批重大项目和优质项目落户为新一轮发展蓄能集势,全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60个以上,其中包括美埃高端装备总部等百亿级项目4个。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新一年的招商攻坚,江宁力度不减、靶向聚焦,持续强化“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基金选商,瞄准重点央企、头部民企、知名外企精准发力,全年招引优质项目240个,其中百亿级项目4个、五十亿级项目4个。聚焦“5+4+5”创新型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一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400亿元。
“优势产业+先导产业+未来产业”的梯度布局,构筑起了新一轮发展的蓬勃动能。江宁区提出,要大力实施优势产业“倍增行动”,依托南瑞集团、中兴通讯等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攀升,确保智能电网、高端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均增长7%以上。大力实施先导产业“领航行动”,加快链式布局、集聚发展,落地一批具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标志性项目,先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大力实施未来产业“加速行动”,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出一批标杆应用场景,积极推进第三代半导体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平台建设,创成国家级元宇宙产业创新应用先导区,构筑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全面拥抱创新,重构城市版图
“2025年开始做标准,2030年左右大概发展成熟,进入到大规模商用化阶段”。新年伊始,站在6G战略布局和技术研发最前沿的紫金山实验室传来好消息。参考我国5G的商用历程,紫金山实验室相关负责人给出了最新的6G产业化的时间表,其势已成。
近日,江苏省科技厅公布第二批江苏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江宁开发区“未来网络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是继“全国智能电网创新型产业集群”后,开发区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方面取得的又一突破,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在不同产业领域同时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园区。
在“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排行榜”中,江宁区创新水平位列全国第七,蝉联江苏省第一。一系列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速集聚,正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顶峰相见”。
过去一年,紫金山实验室完成了未来网络试验设施40个骨干节点建设和6G重大项目研制任务,发布内生安全理论及标准体系、基础芯片等重大科研成果,国家“东数西算”二期工程“安全新总线”示范项目成功获批。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一院四所”迁建项目全面建成,南京智能计算中心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今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里三次提及紫金山实验室,可见寄望之深。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麒麟科创园“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承载区”发展定位。江宁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要围绕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目标,全力推动校地企协同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全面拥抱科技创新,重构城市发展版图。江宁区提出了两大科技城+三大先行示范园区的规划。两大科技城指紫金山科技城和麒麟科技城,三大先行示范园区指未来网络未来产业科技园、中国科学院麒麟区域创新高地、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这一布局的思路很清晰,就是要以重大创新平台为牵引,加快建设实验室、布局“大装置”、集聚“国家队”、拓展“高校圈”、发展“新经济”,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承载能力。
与此同时,江宁正探索建立更加前置性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营造以潜在应用场景指引技术研发、以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拓展新应用场景的双向互动发展格局,促进6G等技术边研发、边落地,努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江宁模式”。
全速优化服务,刷新“江宁速度”
1月18日,西门子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成立二十周年暨工厂搬迁活动举行,公司迁入位于吉印产业创新园的新址。公司负责人表示,二十年的愉快合作,更加坚定了投资南京、扎根江宁的信心,将深度融入智能电网产业链条,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完整的能源自动化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
距离园区6公里开外的将军大道与佛城西路交界处,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国电建华东科创中心项目进入到基坑支护阶段。这一新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进场施工。一路推进的“推背感”,让初来乍到的投资者领略到了不一般的“江宁速度”。
这一项目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将打造华东区域市场的营销统筹中心、履约监管中心、资源共享中心、创新引领中心和投资驱动平台,作为去年签约落户江宁开发区的省级重大项目,也是“拿地即开工”的重点示范项目。
一切围着项目转,让示范成为常态。江宁提出,以极致服务拼出项目建设极限速度。明可达传动科技高端智能装备精密导轨、多功能数控伺服刀塔及数控电动滑台制造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0.5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按照‘桩基先行+告知承诺’的施工许可审批流程,实行容缺受理,分段办理施工许可。”江宁为这个复杂的项目量身定制了“极简版”方案,在企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的1个工作日内,将桩基工程的施工许可证发放到企业手中,项目开工时间提前至少2个月,项目实现当年开工的企业还将领到270万元奖励。
让更多企业“近悦远来”的,是江宁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为企服务的迭代升级。针对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多、各审批部门数据不通畅等问题,江宁着力构建项目“全要素策划、全链条审批、全周期管理”审批体系,聚焦企业“洽谈签约、建设审批、竣工投用”三个阶段,十部门联合推出“在谈即保障、签约即预审、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付、建成即投产”全链审批服务。
在江宁市民中心“全链审批服务大厅”,企业原来需要跑21个部门、36个业务条口才能办成的事,现只需一次提交即可直接办理,其中37个环节通过“并联审批”合并为5个环节,22个事项实现“容缺受理”,申请材料减少40%,重大项目从签约落地到竣工验收的审批时间由198天压缩至123天;重大项目从供地到施工许可仅需46天。
日前,2024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出炉,江宁区汇川技术机器人、南瑞继保电气化装备二期、中材锂离子电池隔膜等8个实施类重大产业项目入选,项目总投资158.1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4.5亿元,项目数和当年计划投资均居全市第一。
重大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硬支撑”。江宁区鲜明提出,要一着不让打好重点项目建设攻坚战,对重大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个专班、一跟到底”要求,全力保障93个新开工项目“拿地即开工”,推动83个省市重大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
全力招揽人才,开启“双向奔赴”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在产业化应用的征程上砥砺奋进,我们实现了混凝土外加剂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毛良喜说,公司落户江宁近20年保持高速增长的关键,是坚持创新驱动和人才强企战略。目前,公司拥有由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0多名博士、硕士组成的科研团队,累计服务了包括长江三峡、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田湾核电、京沪高铁等在内的100多项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
从人才强企,到人才强区,坐拥大学城的江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日前发布的《2023年全国县域两百强宜商水平报告》显示,县域宜商指数排行榜中,江宁区位居全国第三。根据报告,江宁区产城融合指数位居全国县域第一名,其中一个关键指标是,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达到了68万人,占比接近38%,位居全国县域最高。
日前,江宁区发布“人才强区16条”,聚焦解决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中难点、堵点问题,围绕人才改革先行先试,创新实施人才举荐制,对重点领域重点人才推行“一评多用”“免评即享”,赋予重点企业人才举荐权、认定权;实施人才效能现代化提升工程,建立人才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出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围绕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实施人才生态现代化塑优工程,推动人才融资贷款“零抵押、零担保”,吸引各类人才来江宁创新创业。
去年11月16日,江宁区首届校地企融合发展大会在江宁高新区召开,会上签约一批揭榜挂帅联合技术攻关类项目。会场上一本“大部头”的《江宁大学城高校科技成果汇编》成了与会者的“抢手货”。书中汇编10余所高校120多个团队430余项科技成果。
以创新集聚促进产业发展,以成果转化推动企业转型,以“校友经济”助推产业落地,以人才联合培养推动政企高质量发展,江宁正着力打造高校、企业、校友、园区深度互补、共同发展的“校友经济”发展新模式。江宁高新区出台《关于激发高校创新活力支持校友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对高校在相关领域被市级(含)以上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认定为“首批、首个、首创”的产品、项目、成果等,给予每家最高100万元的奖励。
以校地融合推动产城融合,江宁区提出,下一步要打造“环江宁大学城创新活力街区”,以创新街区为基本形态,加快技术、知识、资本、人才数据等创新要素集聚。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引育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00名、大学生创业企业350家、市级以上瞪羚和独角兽企业50家,形成新的创新策源地。
校地深融产城互促,正延伸出无限的可能。“创新是资金、人才长时间持续投入的结果。”前沿生物邵奇认为,南京高校集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如果能叠加资金、政策的持续投入,一定会在科技创新领域大有所为。
“生物医药产业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度高,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充分运用各类创新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的另一个身份,是原创药物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作为江宁高新区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建的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原创药物技术创新研究院已经入驻人才团队9个,在孵项目7个。给长周期的研发加载成果转化的“加速器”,研究院的发展规划是,用5—10年时间,要研究开发10个创新药物,孵化或引入20家高成长性的创新型医药企业。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