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一盘棋”川渝两地加速“双向奔赴”

下好“一盘棋”川渝两地加速“双向奔赴”
2024年01月22日 04:34 华西都市报

打造创新“金三角”,推动公服“一体化”……代表委员热议川渝合作如何走深走实

  1月19日,川渝两省市同时发布2023年经济运行情况:四川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0%;重庆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

  数据的变化,折射出两地的发展速度与态势。过去4年,川渝两省市相互赋能,相向发展。川渝科技创新“朋友圈”越来越大,四大万亿级产业展现“硬核”实力,毗邻地区合作不断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乘势跃升。下好川渝“一盘棋”成为代表委员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之一。两地如何继续相向而行?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双向奔赴”成渝中部地区是重要突破口

  通车!2023年12月26日,随着成宜高铁首发列车驶出宜宾站,以全新时速串起成都都市圈和川南城市群。

  提速!近日,渝昆高铁渝宜段(重庆至宜宾段)完成无砟轨道施工,为渝宜段按期完成铺轨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宜宾,这两条高铁相连,形成连接成都和重庆的又一条高铁大动脉,增强“双核”对渝西、川南的辐射带动作用。

  这得到了省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江欣国的“点赞”。他建议,应聚焦轨道交通发展中网络融合程度较低这一核心问题,集中优势资源,充分释放轨道交通运输服务潜能。

  提速不局限于交通领域。2023年,川渝两省市共建重大项目248个,这个数字在2022年、2021年分别为160个和67个。2024年,这个数字将达到300个,总投资约3.6万亿元。

  机制做法也在不断创新。不久前,双方建立了省市领导联系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功能平台机制。2023年8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形成的18条经验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国推广。

  抢抓机遇,处在“双向奔赴”前沿的成渝中部地区更应加快发展,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突破口。省政协委员、资阳市政协主席陈莉萍认为,“要强化成都与重庆协同,成渝中部城市积极参与,沿成渝直线主轴规划布局先进制造产业带,促进成渝中部区域产业崛起,夯实成渝发展主轴。”

  川渝万达开地区也在奋力将“施工图”转变为“实景画”。省人大代表、宣汉县委书记杨勇表示,宣汉有着“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主战场使命,将全力抓好浙江正达凯先进智造产业园等4个百亿项目,推动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协同发展,为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

产业合作 提高川渝产业集群能级成为发力方向

  在产业方面,发力方向已锁定——进一步提高川渝产业集群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在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内,生产线火力全开,机械手不停挥舞……目前,在该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中,川渝两地的配套企业占比达37%。“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川渝两地共建万亿级汽车产业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还在这里勃发。

  成都大运会期间,80辆氢能大巴车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自2021年“成渝氢走廊”启动建设以来,成渝两地已投入运营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两地产业整合、互补合作的典范。

  2023年,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在自贡市建设了氢能重装物流园,作为成渝城际氢运输支点。“未来,我们将加速渝蓉高速及成渝沿线加氢站点布局,开展成渝城际氢能交通运输示范,协同合作伙伴加快推进成渝氢走廊建设。”省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光平说。

  2023年12月,在绵阳举行的“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川渝科技成果对接会上,川渝地区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科技型企业集中发布和对接技术需求,目标是打通川渝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信息壁垒,推动更多优秀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产业动力。

  “助力成渝绵打造创新‘金三角’,我们今年将继续加大川渝产业需求与技术供给间的对接,推动更多好的成果转化为产业动力。”绵阳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说。

  协同创新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领域。省人大代表、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清洁高效透平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田晓晶建议,要以川渝领先的制造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打造国家级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对已有国家级平台给予配套支持,依托平台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

共建共享 提升政务服务同城化便利化水平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4年时间里,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便利。

  不久前,重庆市民张女士带着在重庆某医院做的检查报告,在四川绵阳某医院免去了重复检查环节。能做到“一次检查,多地互认”,源于2023年4月,绵阳牵头举行的涪江流域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大会,如今互认范围已拓展至川渝11地,157项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互认。“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拓展互认的领域和范围,让更多群众能够享受到互认服务的实惠。”绵阳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公共服务加速“一体化”,便捷两地往来。2020年11月以来,川渝两地实现三批次311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落地可办,目前办件量已达1500余万件,极大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深化公共服务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体系同构,成为多位代表委员共识。“作为引领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重要极核,成都都市圈可参考建立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加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制度衔接,提升政务服务同城化便利化水平。”陈莉萍建议。

  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会会长高善峰在调研中发现,川渝两地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不同阶段的教育合作中呈现冷热不均的情况。他建议,加强基础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之间的交流,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小学校长联合会,鼓励两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川渝两地要立足未来双城经济圈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方向,做好推动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合作交流机制。”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范芮菱祖明远王若晔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成都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30 上海合晶 688584 --
  • 01-29 成都华微 688709 --
  • 01-24 华阳智能 301502 --
  • 01-19 北自科技 603082 21.28
  • 01-17 许昌智能 831396 4.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