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昝秀丽
2024年A股退市“第一股”落定。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ST华仪今日终止上市暨摘牌。
除*ST华仪外,截至1月15日,*ST柏龙(维权)、*ST泛海、*ST爱迪(维权)等也已提前锁定“1元退市”。
专家认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常态化退出机制将不断完善、持续显效,退市制度执行力度也将进一步强化,在更深层次切实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资本市场良性生态加快形成。
市场化“出清”显威力
截至1月15日,除*ST华仪外,*ST柏龙、*ST泛海、*ST爱迪等也已提前锁定“1元退市”。
作为交易类退市的重点类型,在“1元退市”指标下,A股退市效率进一步提升,市场化“出清”彰显威力。
“这意味着,市场自身优胜劣汰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表现不佳的上市公司注定会被市场抛弃。”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
在被投资者“用脚投票”前,一些公司已经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或是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等风险。此类公司往往存在规范运作和公司治理问题,或是基本面不断恶化、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开源证券认为,“1元退市”的规则设计,可以将基本面持续恶化的上市公司通过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方式使其股价持续低于1元,甚至对于部分股价极低的公司还能在20个交易日之前提前锁定退市,从而帮助投资者提早做出投资判断。
退市结构日趋多元
除了“1元退市”外,因财务业绩恶化引发的退市案例陆续出现,A股退市结构日趋多元。
例如,*ST博天(维权)2024年1月12日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于2023年12月8日收到北京证监局《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认定公司通过多种方式虚增或虚减营业收入、利润,导致数年的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公司虚假记载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虚假记载金额大、占比高,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秩序。公司上述情形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ST新海(维权)也于1月12日公告称,近期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此前收到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公司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在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郑登津看来,A股市场重大违法退市案例数量明显增加,反映了监管部门从严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重大违法行为的立场和决心,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向更高标准、更规范化发展的必要性,上市公司也应当更加重视诚信经营。
年报季临近,一批绩差公司、僵尸企业也将告别A股。目前,已有多家*ST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净资产为负或“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存在财务类退市风险。
“常态化退市机制下,多元化退市力度明显加大,预计2024年强制退市公司数量继续增加。”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在多元化退市进程中,“能上能下”“有进有退”的资本市场良性生态正在形成。
制度执行将进一步强化
在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预期下,业内人士认为,有关部门将持续加大退市制度改革力度。
一方面,“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常态化退出机制将不断完善。“在退市指标的设计上,预计相关部门将根据不同板块、不同上市条件的差异设定与上市标准相呼应的退市指标标准。在退市方式上,除被动退市外,与并购重组等主动退市相关的制度安排有望进一步完善。”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
另一方面,制度执行将进一步强化。监管部门强调,在出口端,将确保退市改革执行不走形、不变样,坚决把“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清出市场;优化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支持符合条件且具有挽救价值的危困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实现重生。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建议,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倒逼摘牌,防止公司“只停不退”。
业内人士认为,完善A股退市机制还要从保护投资者权益出发,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立体化追责,切实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针对退市方面的投资者权益保护,地方公检法可从刑事视角介入,防止个别公司及大股东借退市掏空上市公司资产,损害投资者的权益,应当增强退市全过程的法律约束和威慑力。”联储证券总裁助理尹中余表示。
杨成长认为,在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上,示范判决机制和先行赔付制度有望进一步推广和细化。
国信证券董事长张纳沙建议,通过各种监管措施督促上市公司做好自律,压实上市公司主体责任。健全证券罚没款“赔先罚后”机制,进一步推动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得到有效落实,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杨赐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